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3918发布日期:2023-05-27 16:1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


背景技术:

1、减振器是车辆悬架中的重要零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快速行驶在崎岖不平路面时,车轮和车身总是不停跳动,减振器做为衰减两者之间的阻尼元件,需要有可变化的阻尼来衰减路面传递给车轮的冲击能量,才能保证车轮始终不离开地面,保证行车安全性。为了提高减振器的性能,经常在减振器上增加了储能机构——氮气罐。氮气罐内充有高压气全,在车轮接近车身时,减振器压缩,就会压缩高压气体,在车轮远离车身时,减振器拉伸,氮气室内的气体就补偿油液的流动带来的空程等性能缺陷。因此储能机构——氮气罐就是减振器中很重要的一个机构。常规的减振器储能机构——氮气罐一般有两种设计,一种是集成在减振器上;另一种是通过外设油管和减振器相连。

2、常规的设计是氮气罐设置在油筒的里面,即活塞阀的下部,气室和活塞阀之间设计有浮动活塞;这种常规设计占用减振器的行程,影响悬架的布置,在有限的悬架空间内,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布置减振器,即使勉强布置,但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很大,汽车下线验收很难通过性能评价小组的认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压缩阻尼力和复原阻尼力独立可调的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包括油筒和装车连接座,所述油筒内设置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装车连接座套接在油筒外部,所述装车连接座内部开设过油通道和环形的氮气室,所述过油通道上开设过油孔,其通过该过油孔与油筒连通,所述过油通道与氮气室之间开设流道相通,所述过油通道上设置阀门,所述氮气室位于油筒侧面,且通过设置环形密封塞对氮气室进行密封,所述环形密封塞上设置充气嘴,所述氮气室内设置浮动活塞;所述油筒内充满油液,高压氮气是通过所述充气嘴充入氮气室内;油液和高压氮气之间通过带有浮动活塞隔开。

3、进一步的,所述油筒和装车连接座之间、环形密封塞与氮气室及油筒之间、浮动活塞与氮气室及油筒之间均设置密封圈。

4、进一步的,所述油筒和装车连接座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保证油液无泄漏。

5、进一步的,所述氮气室设置在油筒外面,环形抱住油筒,并且和油筒集成一体。

6、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活塞可采用环形气囊代替。

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将减振器和氮气室集成在一起,还不减小减振器的运动行程;一体式的氮气室设置,减振器安装方便的同时,利用油筒和装车连接座形成环形氮气室,同时利用二者的同轴装配关系,装设浮动活塞,保证了浮动活塞运动时有良好的导向性,且双向作用,保证减振器性能优良,能够吸收车轮和车身振动的能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包括油筒和装车连接座,所述油筒内设置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车连接座套接在油筒外部,所述装车连接座内部开设过油通道和环形的氮气室,所述过油通道上开设过油孔,其通过该过油孔与油筒连通,所述过油通道与氮气室之间开设流道相通,所述过油通道上设置阀门,所述氮气室位于油筒侧面,且通过设置环形密封塞对氮气室进行密封,所述环形密封塞上设置充气嘴,所述氮气室内设置浮动活塞;所述油筒内充满油液,高压氮气是通过所述充气嘴充入氮气室内;油液和高压氮气之间通过带有浮动活塞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和装车连接座之间、环形密封塞与氮气室及油筒之间、浮动活塞与氮气室及油筒之间均设置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和装车连接座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保证油液无泄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室设置在油筒外面,环形抱住油筒,并且和油筒集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活塞可采用环形气囊代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环形气室的减振器机构,包括油筒和装车连接座,油筒内设置活塞杆,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装车连接座套接在油筒外部,装车连接座内部开设过油通道和环形的氮气室,过油通道上开设过油孔,其通过该过油孔与油筒连通,过油通道与氮气室之间开设流道相通,过油通道上设置阀门,氮气室位于油筒侧面,且通过设置环形密封塞对氮气室进行密封,环形密封塞上设置充气嘴,氮气室内设置浮动活塞。本技术将减振器和氮气室集成在一起,利用油筒和装车连接座形成环形氮气室,同时利用二者的同轴装配关系,装设浮动活塞,保证了浮动活塞运动时有良好的导向性,保证减振器性能优良,能够吸收车轮和车身振动的能量。

技术研发人员:姜太云,张志家,任启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曼赛特减振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