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及其润滑散热油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9216发布日期:2023-08-31 22:4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及其润滑散热油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及其润滑散热油路。


背景技术:

1、用于相同类型的装载机的变速箱,采用单个发动机输入和变速箱与变矩器双变合一的液力变速箱,通过液力变矩器来实现低速重载工作与高速行驶,但因变矩器固有的特性,其在动力传动过程中,会产生能量损失,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整车设计时需要加冷却装置进行散热,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能量损耗大。

2、如公开号为cn10372721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散热式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箱体,所述变速箱箱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每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开设有气流流通孔,所述变速箱箱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条,每两个所述散热条之间连接有导热体。

3、现有技术中,为了让变速箱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即在箱体外加设专用于散热的翅片,但是这样不仅会直接的增加现有变速箱的整体体积,还需要在整车安装时调整整车的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变速箱箱体外加设散热翅片导致箱体变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及其润滑散热油路,能够不影响变速箱的体积,且能够适配多种规格和结构的变速箱,并提高变速箱的散热能力。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多个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传动轴上均安装有齿轮,至少一个传动轴内设有空腔,传动轴上设置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第二甩油孔;箱体内设有一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位于具有空腔的传动轴的上方;集油槽通过第一油管与传动轴的空腔连通,第一油管通过节流阀与传动轴的空腔连通,第一油管位于箱体外侧,节流阀上开设有第一甩油孔,所述第一甩油孔位于轴承和箱体内壁之间;箱体内存储有油液,齿轮的部分结构浸没在存储于箱体的油液中,齿轮转动时将箱体内的油液搅动并甩飞,被齿轮甩飞的油液被收集在集油槽内,集油槽内的油液流经第一油管和节流阀后进入传动轴的空腔,流经节流阀的部分油液从第一甩油孔排出为轴承润滑散热,位于传动轴空腔内的油液从第二甩油孔飞出传动轴为安装在传动轴上的构件润滑散热。

3、作为优选,节流阀安装在传动轴的一端,节流阀为与其相邻的轴承供油;所述变速箱还包括第二油管,箱体和集油槽通过第二油管连通,第二油管为安装在传动轴另一端的轴承供油。

4、作为优选,传动轴的空腔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空腔封堵的储油堵头。

5、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集油板,所述集油板的上面下凹陷形成集油槽。

6、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内设置有倾斜的导油板,导油板的顶部固定在箱体内壁上,导油板的底部延伸至集油槽的上方。

7、作为优选,油板至少有一个。

8、作为优选,集油槽内的油液通过自重流入第一油管。

9、一种变速箱,应用上述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

10、作为优选,述箱体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所述左箱体与右箱体扣合并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左箱体和右箱体上。

11、作为优选,多个传动轴包括输入轴、离合器轴和输出轴,动力经由输入轴和或离合器轴输入。

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油液在飞溅至箱体内壁的过程中实现了一次降温,而后附着在箱体内壁的油液向集油槽集合的过程实现了二次降温,集油槽内的油液通过油管移动至箱体外部实现了三次降温,进而使得回到箱体内的油液得到充分的散热;而经过多次散热的油液首先进入了传动轴的内部,为传动轴降温,而后从传动轴内飞出的油液能够附着与安装在传动轴上的轴承和离合器等部件上,进而为轴承和离合器进行降温,而后与轴承和离合器脱离的油液回到箱体内的油液池后直接进行降温。进而通过上述方式,油液能够得到充分的降温,并且变速箱内的离合器和轴承都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和降温,极大地提高的变速箱的降温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多个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传动轴上均安装有齿轮,至少一个传动轴内设有空腔,传动轴上设置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第二甩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节流阀(43)安装在传动轴的一端,节流阀(43)为与其相邻的轴承供油;所述变速箱还包括第二油管(38),箱体和集油槽(34)通过第二油管(38)连通,第二油管(38)为安装在传动轴另一端的轴承供油。

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传动轴的空腔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空腔封堵的储油堵头(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集油板(44),所述集油板(44)的上面下凹陷形成集油槽(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设置有倾斜的导油板(45),导油板(45)的顶部固定在箱体内壁上,导油板(45)的底部延伸至集油槽(3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导油板(45)至少有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集油槽(34)内的油液通过自重流入第一油管(35)。

8.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左箱体(12)和右箱体(11),所述左箱体(12)与右箱体(11)扣合并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左箱体(12)和右箱体(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的润滑散热油路,其特征在于:多个传动轴包括输入轴、离合器轴(16)和输出轴(6),动力经由输入轴和或离合器轴(16)输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及其润滑散热油路,箱体内存储有油液,变速箱中的齿轮的部分结构浸没在存储于箱体的油液中,齿轮转动时将箱体内的油液搅动并甩飞,被齿轮甩飞的油液被收集在集油槽内,集油槽内的油液流经第一油管和节流阀后进入传动轴的空腔中,流经节流阀的部分油液从第一甩油孔排出为轴承润滑散热,位于传动轴空腔内的油液从第二甩油孔飞出传动轴为安装在传动轴上的构件润滑散热。如此设置,能够不影响变速箱的体积,且能够适配多种规格和结构的变速箱,并提高变速箱的散热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杨水余,蒋永清,周焕辉,施金芳,许海明,张鑫涛,展江伟,戴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