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电驱动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4462发布日期:2023-10-06 19:4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电驱动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电驱动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紧凑、尺寸小,稳定、功率高的电驱动总成已成为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电驱动总成的润滑效果直接影响到电驱动总成的性能,因此电驱壳体的轴承孔润滑油道设计成为壳体设计的重要部分,由于电驱动总成设计中,由于电驱动总成空间布置愈加紧凑,轴承孔被齿轮完全包围,润滑油难以直接从轴承处流入轴承孔,存在润滑不充分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电驱动总成以及车辆,电驱动总成在结构紧凑条件下的轴承处润滑充分。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用于车辆的电驱动总成,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隔板形成有朝所述第二侧开口的轴承安装槽,所述隔板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轴承安装槽的底部的导流口,所述第一侧形成有用于将油液导入至所述导流口的导流筋。

4、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侧形成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包括座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座底板外周缘的座环板,所述座环板朝所述第二侧延伸并与所述座底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轴承安装槽,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座底板的外周缘处。

5、一些实施方案中,述轴承安装槽朝向所述第二侧的开口为安装口,所述座环板的内周壁形成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导流口和所述安装口。

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槽为直线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座环板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1°~3°。

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座底板形成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流口。

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流槽为直线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沿所述座底板的径向延伸。

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导流口和所述导流筋均位于所述座环板的轴线上方。

1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筋为相对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直线筋,所述导流筋为下端延伸至所述导流口处,所述导流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座底板的外周缘位于所述导流口处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60°。

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口的通流面积不小于80mm2。

1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围设于所述隔板的外周侧的围板,所述围板沿所述隔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围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设置电机组件的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围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设置传动组件的第二放置腔。

13、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驱动总成,包括电机组件、传动组件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

14、本申请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通过设置连通隔板沿厚度方向两侧的导流口以及位于隔板的第一侧的导流筋,导流口位于轴承安装槽的底部,位于第一侧的油液能够先通过导流筋引流,再通过导流口直接导入至轴承安装槽的底部,从而实现轴承润滑需求。此种结构形式一方面可保证轴承安装槽的周侧壁无开口,不影响轴承安装槽的变形量,另一方面导流筋和轴承安装槽分别位于隔板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导流口位于轴承安装槽的底部,导流筋和导流口不占用第二侧的内部空间,在第二侧的内部空间小而无法布置额外油槽和引流流道,或者轴承安装槽被齿轮(或者其他外围件)包围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充分润滑轴承的效果,同时壳体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强度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用于车辆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隔板形成有朝所述第二侧开口的轴承安装槽,所述隔板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轴承安装槽的底部的导流口,所述第一侧形成有用于将油液导入至所述导流口的导流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形成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包括座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座底板外周缘的座环板,所述座环板朝所述第二侧延伸并与所述座底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轴承安装槽,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座底板的外周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槽朝向所述第二侧的开口为安装口,所述座环板的内周壁形成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导流口和所述安装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为直线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座环板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底板形成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槽为直线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沿所述座底板的径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导流口和所述导流筋均位于所述座环板的轴线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为相对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直线筋,所述导流筋为下端延伸至所述导流口处,所述导流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座底板的外周缘位于所述导流口处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的通流面积不小于80mm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围设于所述隔板的外周侧的围板,所述围板沿所述隔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围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设置电机组件的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围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设置传动组件的第二放置腔。

11.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传动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电驱动总成以及车辆。壳体用于车辆的电驱动总成,包括隔板,隔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隔板形成有朝第二侧开口的轴承安装槽,隔板形成有贯穿第一侧和轴承安装槽的底部的导流口,第一侧形成有用于将油液导入至导流口的导流筋。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壳体,通过设置导流口以及导流筋,导流口位于轴承安装槽的底部,此种结构形式一方面可保证轴承安装槽的周侧壁无开口,不影响轴承安装槽的变形量,另一方面导流筋和导流口不占用第二侧的内部空间,在第二侧的内部空间小而无法布置额外油槽和引流流道,或者轴承安装槽被齿轮(或者其他外围件)包围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充分润滑轴承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李想,卿辉斌,何海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