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

文档序号:35664653发布日期:2023-10-06 19:5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互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1、人工智能交互装置指的是计算机输入与输出设备,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通过设定的指令,根据对话的相关信息完成动作或回答,同时交互装置设有显示屏,能展现对话情绪,对语音、姿势、头部与视觉的跟踪,实现人与计算机通信与互动。

2、但是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外形为机器人结构,外部为坚硬的外壳,对于外壳触碰的感应较差,人体碰到交互装置时,只能通过视觉跟踪手部姿势预判触碰,触碰力度与是否真的触碰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造成交互装置表面感应较差,且智能交互装置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上,摄像为水平旋转观察,其高度只能跟随整体活动平移,对身高较低或者较高的群众来说需要挺起或者蹲下才能照射到脸部,容易产生俯视与仰角的摄像角度,影响摄像的精准捕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结构包括交互机构、旋转轮、平衡台、机台,所述交互机构嵌固在机台上端,所述机台安装于平衡台上端,所述旋转轮嵌固在平衡台侧面,所述交互机构设有活动机构、机壳、感应结构、支撑杆、连接板,所述支撑杆嵌固在连接板上端,所述支撑杆安装于机壳下端,所述活动机构嵌固在机壳内部,所述感应结构安装于机壳外侧,所述感应结构与活动机构线路连接,所述连接板嵌固在机台上端,所述感应结构分布在机壳上面与侧面,所述活动机构后端设有处理器,且处理器与感应结构连接。

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结构设有第一弹簧、受力结构、阻挡板、挤压板、重力感应器,所述第一弹簧嵌固在阻挡板内侧,所述重力感应器安装于阻挡板内侧,所述第一弹簧嵌固在挤压板侧面,所述受力结构安装于重力感应器内部,所述受力结构嵌固在挤压板内侧,所述阻挡板安装于机壳外侧,所述挤压板安装于机壳内侧,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活动机构线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较小,具有弯曲弹开的特性。

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板设有卡合板、密封板、受力块,所述密封板贴合在卡合板内侧,所述受力块安装于密封板内部,所述卡合板安装于机壳内侧,所述受力结构嵌固在受力块内侧,所述第一弹簧嵌固在密封板内侧,所述密封板为橡胶材质,且内部为空心状态,具有容易拉伸的特性。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结构设有支撑块、限位杆、滑动环、受力板、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嵌固在受力板内侧,所述滑动环安装于支撑块侧面,所述滑动环与限位杆外侧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弹簧嵌固在限位杆内侧,所述支撑块安装于重力感应器外侧,所述限位杆嵌固在挤压板内侧,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较大,且进行水平伸缩活动。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机构设有显示屏、平移杆、滑动结构、电机、橡胶块、活动杆,所述滑动结构嵌固在显示屏侧面,所述平移杆在滑动结构内挤压活动,所述平移杆安装于电机下端,所述活动杆嵌固在显示屏侧面,所述橡胶块贴合在显示屏上下两端,所述橡胶块嵌固在机壳内侧,所述活动杆连接着处理器,所述电机为固定状态,所述滑动结构为三角形结构,且倾斜10度,所述显示屏表面设有摄像头。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结构设有倾斜杆、轴承杆、圆形杆、支撑架,所述圆形杆在倾斜杆内侧活动配合,所述倾斜杆安装于支撑架侧面,所述轴承杆嵌固在倾斜杆内侧,所述平移杆安装于圆形杆侧面,所述支撑架嵌固在显示屏侧面,所述倾斜杆为轨道形状,具有限位效果。

7、有益效果

8、1.本发明中旋在触碰交互机构表面的感应结构后,挤压板中的受力块受力对受力结构挤压,进而限位杆在滑动环内侧滑动平移,使第二弹簧对受力板按压,带动受力板对重力感应器挤压感应,结束感应后第二弹簧产生回弹,带动限位杆复位,使表面平整的同时对其力度感应。

9、2.本发明中重力感应器的感应处理下对触碰进行识别,同时第一弹簧对挤压板弹开,进而重力感应器w5受力后通过线路连接触发处理器的系统,从而在人工智能分析下做出语音回应,同时在活动机构上进行显示表情,对手部触碰做出精准的判断,形成交互感应。

10、3.本发明中显示屏侧面的摄像头对人员进行识别,当人员身高过高或者过低形成仰角与俯视角度时,在处理器系统控制下,控制电机对平移杆伸缩,进而带动平移杆连接的圆形杆在倾斜杆内平行移动,移动产生挤压从而带动倾斜杆以轴承杆为中心进行转动,进而支撑架带动显示屏产生倾斜角度,通过橡胶块的活动产生倾斜,使显示屏跟随人员面部进行倾斜从而直面人员,避免产生俯视与仰角的照射角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结构包括交互机构(1)、旋转轮(2)、平衡台(3)、机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机构(1)嵌固在机台(4)上端,所述机台(4)安装于平衡台(3)上端,所述旋转轮(2)嵌固在平衡台(3)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13)设有第一弹簧(w1)、受力结构(w2)、阻挡板(w3)、挤压板(w4)、重力感应器(w5),所述第一弹簧(w1)嵌固在阻挡板(w3)内侧,所述重力感应器(w5)安装于阻挡板(w3)内侧,所述第一弹簧(w1)嵌固在挤压板(w4)侧面,所述受力结构(w2)安装于重力感应器(w5)内部,所述受力结构(w2)嵌固在挤压板(w4)内侧,所述阻挡板(w3)安装于机壳(12)外侧,所述挤压板(w4)安装于机壳(12)内侧,所述重力感应器(w5)与活动机构(11)线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w4)设有卡合板(w41)、密封板(w42)、受力块(w43),所述密封板(w42)贴合在卡合板(w41)内侧,所述受力块(w43)安装于密封板(w42)内部,所述卡合板(w41)安装于机壳(12)内侧,所述受力结构(w2)嵌固在受力块(w43)内侧,所述第一弹簧(w1)嵌固在密封板(w42)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结构(w2)设有支撑块(e1)、限位杆(e2)、滑动环(e3)、受力板(e4)、第二弹簧(e5),所述第二弹簧(e5)嵌固在受力板(e4)内侧,所述滑动环(e3)安装于支撑块(e1)侧面,所述滑动环(e3)与限位杆(e2)外侧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弹簧(e5)嵌固在限位杆(e2)内侧,所述支撑块(e1)安装于重力感应器(w5)外侧,所述限位杆(e2)嵌固在挤压板(w4)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11)设有显示屏(d1)、平移杆(d2)、滑动结构(d3)、电机(d4)、橡胶块(d5)、活动杆(d6),所述滑动结构(d3)嵌固在显示屏(d1)侧面,所述平移杆(d2)在滑动结构(d3)内挤压活动,所述平移杆(d2)安装于电机(d4)下端,所述活动杆(d6)嵌固在显示屏(d1)侧面,所述橡胶块(d5)贴合在显示屏(d1)上下两端,所述橡胶块(d5)嵌固在机壳(12)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d3)设有倾斜杆(d31)、轴承杆(d32)、圆形杆(d33)、支撑架(d34),所述圆形杆(d33)在倾斜杆(d31)内侧活动配合,所述倾斜杆(d31)安装于支撑架(d34)侧面,所述轴承杆(d32)嵌固在倾斜杆(d31)内侧,所述平移杆(d2)安装于圆形杆(d33)侧面,所述支撑架(d34)嵌固在显示屏(d1)侧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其结构包括交互机构、旋转轮、平衡台、机台,交互机构嵌固在机台上端,机台安装于平衡台上端,旋转轮嵌固在平衡台侧面,本发明中在触碰交互机构表面的感应结构后,挤压板中的受力块受力对受力结构挤压,同时密封板在卡合板内侧拉伸活动,进而对受力结构按压时,限位杆在滑动环内侧滑动平移,使第二弹簧对受力板按压,带动受力板对重力感应器挤压感应,结束感应后第二弹簧产生回弹,带动限位杆复位,在重力感应器的感应处理下对触碰进行识别,同时第一弹簧对挤压板弹开,触发处理器的系统,进而做出语音回应,同时在活动机构上进行显示表情,对手部触碰做出精准的判断,形成交互感应。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张国平,祁萌萌,宋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城市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