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状态切换阀及电池包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06954发布日期:2023-10-12 07:4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状态切换阀及电池包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门和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三通状态切换阀及电池包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电池包的吸气式探测器及抑制系统中通常将吸气式采样管路和抑制装置灭火管路共用,来节省成本;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吸气式采样管路和抑制装置灭火管路工作状态的切换,通常在管路上安装三通和电动截止阀等部件,实新抑制装置灭火管路及吸气式采样管路的切换。

2、但是电动截止阀需要有专门的线路来提供动力并专递电信号,同时抑制装置处需要有专门的电器模块对其进行控制,给现场安装带来极大困难,且费用高昂。而不加装电动截止阀,会导致喷洒时灭火剂喷入吸气式探测器内,造成吸气式探测器内部污染,由此也造成灭火剂的浪费和压力的损失,减弱灭火效果。

3、因此,需提供一种改进的三通状态切换阀,以解决上述现存问题的至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三通状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阀本体,设置有第一阀口通道、第二阀口通道和第三阀口通道;所述第一阀口通道与所述第三阀口通道可通断连通形成第一介质传输通道;所述第二阀口通道与所述第三阀口通道可通断连通形成第二介质传输通道;

2、切换阀片,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口通道、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交汇处;在所述第一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与所述第二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间的介质压力差满足预设压差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切换阀片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口通道配合,以隔断所述第一介质传输通道,或所述切换阀片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口通道配合,以隔断所述第二介质传输通道。

3、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本体还设置有所述切换阀片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形成于所述第一介质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介质传输通道交汇处;所述容置腔分别与所述第一阀口通道、所述第二阀口通道和所述第三阀口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切换阀片能够在所述容置腔内转动。

4、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靠近所述第一阀口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容置腔的靠近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在所述介质压力差的带动下,所述切换阀片能够分别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抵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位和转动连接位,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转动连接位均朝向所述第一阀口通道的内壁凹陷设置;

6、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抵接位,所述第二抵接位朝向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内壁凹陷设置;

7、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共用所述转动连接位。

8、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本体包括阀盖,所述切换阀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阀盖与所述开口可拆卸密封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片上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阀口通道和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槽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阀盖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各通道连通状态各自对应的状态标识;所述转动轴的伸出端能够凸出所述阀盖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阀盖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伸出端上设置有指示件,所述指示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带动下,所述指示件能够相对所述阀盖转动,以分别运动至相应各状态标识的位置。

11、进一步地,三通状态切换阀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抵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限位部,阀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切换阀片抵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阀本体抵接;在各通道中均未通入介质状态下,所述复位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切换阀片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箱的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包括吸气式探测器组件、抑制装置组件和如上所述的三通状态切换阀;

14、所述三通状态切换阀的切换阀本体设置有第一阀口通道、第二阀口通道和第三阀口通道;

15、所述吸气式探测器组件与所述第二阀口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阀口通道与所述第三阀口通道可通断连通形成气体传输通道;所述抑制装置组件与所述第一阀口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阀口通道与所述第三阀口通道可通断连通形成灭火介质传输通道;

16、所述三通状态切换阀的切换阀片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口通道、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交汇处;在所述灭火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与所述气体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间的介质压力差满足预设压差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切换阀片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口通道配合,以隔断所述灭火介质传输通道,或所述切换阀片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口通道配合,以隔断所述气体传输通道。

17、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本体还设置有所述切换阀片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形成于所述气体传输通道和所述灭火介质传输通道的交汇处;所述容置腔分别与所述第一阀口通道、所述第二阀口通道和所述第三阀口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切换阀片能够在所述容置腔内转动。

18、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靠近所述第一阀口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容置腔的靠近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在所述介质压力差的带动下,所述切换阀片能够分别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抵接。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位和转动连接位,所述第一抵接位和所述转动连接位均朝向所述第一阀口通道(11)的内壁凹陷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抵接位,所述第二抵接位朝向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内壁凹陷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共用所述转动连接位。

20、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本体包括阀盖,所述切换阀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阀盖与所述开口可拆卸密封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切换阀片上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阀口通道和所述第二阀口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槽转动连接。

22、进一步地,阀盖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各通道连通状态各自对应的状态标识;所述转动轴的伸出端能够凸出所述阀盖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阀盖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伸出端上设置有指示件,所述指示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带动下,所述指示件能够相对所述阀盖转动,以分别运动至相应各状态标识的位置。

23、进一步地,三通状态切换阀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抵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限位部,阀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

24、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切换阀片抵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阀本体抵接;在各通道中均未通入介质状态下,所述复位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切换阀片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

25、进一步地,电池箱的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还包括介质传输管路,所述第三阀口通道与所述介质传输管路连通。

26、进一步地,所述吸气式探测器组件包括吸气式采样管路和吸气式探测器;所述吸气式采样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通道连通,所述吸气式采样管路另一端与所述吸气式探测器连通;

27、所述抑制装置组件包括抑制装置灭火管路和抑制装置灭火器;所述抑制装置灭火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通道连通,所述抑制装置灭火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抑制装置灭火器连通。

28、进一步地,电池箱的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还包括电池容纳箱和多个储能电池包,所述多个储能电池包有序的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箱内;

29、所述介质传输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通道连通,所述介质传输管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池容纳箱内。

30、进一步地,所述介质传输管路上设置有多个支路,所述多个支路与所述电池容纳箱内的多个所述储能电池包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支路上朝向所述储能电池包的一端均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既可以吸取所述储能电池包内的气体,又可以将抑制装置灭火器中的灭火介质喷入到所述储能电池包内。

31、进一步地,电池箱的消防探测与抑制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吸气式探测器和抑制装置灭火器通信连接;

32、所述吸气式探测器用于对从所述吸气式采样管路中吸入的气体进行分析,并将所述气体的分析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响应接收到的所述气体的分析结果,控制所述抑制装置灭火器是否启动;在所述气体的分析结果满足预设报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抑制装置灭火器向所述抑制装置灭火管路中释放灭火介质。

3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通状态切换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技术通过在切换阀本体内设置第一阀口通道、第二阀口通道和第三阀口通道,第一阀口通道与第三阀口通道可通断连通形成第一介质传输通道,第二阀口通道与第三阀口通道可通断连通形成第二介质传输通道;并将切换阀片转动设置在第一阀口通道和第二阀口通道的交汇处,在第一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与第二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间的介质压力差的带动下,切换阀片能够隔断第一介质传输通道,或隔断第二介质传输通道,从而实现了第一介质传输通道与第二介质传输通道的切换,避免了第一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与第二介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介质相混合的情况,提升了第一介质传输通道与第二介质传输通道隔断的密封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