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形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3189发布日期:2024-03-18 18:1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筒形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筒形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作为机动车的发动机支架、副车架支架、悬架衬套等,采用了筒形防振装置。例如,如日本特开2015-161356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的那样,筒形防振装置具有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和外筒构件连结而成的结构。

2、顺便提及的是,以往的外筒构件为金属制,但以筒形防振装置的轻量化等为目的,研究了外筒构件的树脂化。在专利文献1中,也举例示出了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

3、然而,若将通过压入于装配用孔而安装于车辆车身等其他构件的外筒构件设为树脂制,则向装配用孔的压入所产生的应力持续地起作用,从而容易塑性变形,存在因外筒构件的老化而使压入反作用力降低的隐患。

4、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外筒构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压入橡胶,利用压入橡胶的弹性来发挥外筒构件相对于装配用孔的固定力,由此,使得树脂制的外筒构件的老化不易对向装配用孔压入而产生的固定力造成影响。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1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设置于外筒构件的凸缘部的表面被用于将压入橡胶与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为一体的覆盖橡胶覆盖,因此,也考虑到由于介于凸缘部与装配用孔之间的覆盖橡胶的弹性而使外筒构件与装配用孔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偏差。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其能够稳定地发挥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向装配用孔的压入固定力,并且能够在轴向上高精度地对外筒构件和装配用孔进行定位。

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5、以下,对用于掌握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记载,但以下记载的各方式是示例性地记载的,不仅能够适当地相互组合而采用,关于各方式中记载的多个构成要素,也能够尽可能独立地识别及采用,也能够适当地与其他方式中记载的任一构成要素组合而采用。由此,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其他方式。

6、第一方式是一种筒形防振装置,其具有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和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连结而成的结构,其中,所述外筒构件具有筒状部从环板状的凸缘部的内周端沿轴向伸出的结构,在该筒状部的外周面固接有压入橡胶,并且该凸缘部中的该筒状部伸出的那一侧的轴向表面未被该压入橡胶覆盖而露出,在包含该凸缘部的该外筒构件的轴向端部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的缺口,在该缺口设置有将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和该压入橡胶连结的连结橡胶。

7、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在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固接有压入橡胶,在外筒构件相对于装配用孔插入时,压入橡胶在外筒构件与装配用孔的周壁之间沿径向被压缩,利用压入橡胶的弹性将外筒构件固定于装配用孔。通过采用这样的橡胶压入结构,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的经时的塑性变形(老化)不易对筒形防振装置向装配用孔的固定力造成影响,能够维持筒形防振装置相对于装配用孔的稳定的装配状态。

8、在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重叠的外筒构件的凸缘部未固接有压入橡胶,露出的凸缘部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直接重叠。因此,橡胶不会在凸缘部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两者的重叠面之间被压缩,能够防止由橡胶的弹性引起的外筒构件相对于装配用孔向脱落侧的位置偏移等。

9、在本方式中,通过在形成于外筒构件的包含凸缘部的轴向端部的缺口设置的连结橡胶将主体橡胶弹性体和压入橡胶连结。由此,不用橡胶将凸缘部中的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重叠的重叠面覆盖,就能够将主体橡胶弹性体和压入橡胶形成为一体。另外,缺口设置于筒形防振装置相对于装配用孔的压入方向的后方端部,因此在筒形防振装置相对于装配用孔的压入初期,能够防止缺口、连结橡胶卡挂于装配用孔的内表面等而使阻力变大。

10、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连结橡胶不相对于所述凸缘部向轴向外侧突出地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11、例如,若连结橡胶比凸缘部向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重叠的一侧突出,则存在因被按压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的连结橡胶的弹性而使外筒构件相对于装配用孔在轴向上的位置偏移的隐患。另外,若连结橡胶比凸缘部向与装配用孔的开口端面的重叠侧的相反一侧突出,则例如在将凸缘部沿轴向按入而将外筒构件压入于装配用孔的情况下,存在由于比凸缘部向轴向外侧突出的连结橡胶而难以对凸缘部施加压入力的隐患。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解决了上述那样的问题,连结橡胶不易妨碍到外筒构件与装配用孔在轴向上的定位、压入时向凸缘部的输入等。

12、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在所述内轴构件的径向两侧形成有一对凹缺孔,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设置有一对橡胶臂,该一对橡胶臂在周向上的该一对凹缺孔之间分别沿径向延伸并将该内轴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相互连结,在各该橡胶臂的外周侧配置有所述连结橡胶。

13、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通过在一对橡胶臂的外周侧设置连结橡胶,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硫化成形时,容易一体地形成橡胶臂、连结橡胶以及压入橡胶。

14、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连结橡胶中,在所述缺口的所述凸缘部的周向端部之间设置有比所述压入橡胶向外周突出的外周突出部,在该外周突出部形成有该连结橡胶成形时的橡胶材料的注入浇口痕。

15、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通过在橡胶的硫化成形时向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压入橡胶靠外周的位置的外周突出部的模腔中直接注入橡胶材料,能够以橡胶材料的良好的填充性来成形固接于筒状部的外周面的压入橡胶。

16、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凸缘部相反的一侧的轴向端部形成为遍及整周地连续的筒状的压入顶端部,该压入顶端部的外周面未被所述压入橡胶覆盖而露出。

17、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在向装配用孔的压入时作为压入顶端侧的压入顶端部形成为不具有缺口等而遍及整周地连续的筒状,因此例如通过使压入顶端部遍及整周地与装配用孔的内周面接触而对外筒构件和装配用孔进行定位,从而容易将外筒构件相对于装配用孔向适当的方向压入。另外,压入顶端部的外周面未被压入橡胶覆盖而露出,因此压入初期的摩擦阻力降低。

18、发明效果

19、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发挥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向装配用孔的压入固定力,并且能够在轴向上高精度地对外筒构件和装配用孔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

1.一种筒形防振装置(10),其具有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构件(12)和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14)连结而成的结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10),其中,所述连结橡胶(52)不相对于所述凸缘部(22)向轴向外侧突出地设置于所述缺口(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10),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10),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10),其中,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能够稳定地发挥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向保持件的压入固定力,并且能够在轴向上高精度地对外筒构件和保持件进行定位。一种筒形防振装置(10),其具有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构件(12)和合成树脂制的外筒构件(14)连结而成的结构,其中,外筒构件具有筒状部(20)从环板状的凸缘部(22)的内周端沿轴向伸出的结构,在筒状部的外周面固接有压入橡胶(38),并且凸缘部中的筒状部(20)伸出的那一侧的轴向表面(46)未被压入橡胶覆盖而露出,在包含凸缘部的外筒构件(14)的轴向端部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的缺口(24),在缺口设置有将主体橡胶弹性体和压入橡胶连结的连结橡胶(52)。

技术研发人员:绳司睦,安田恭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