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螺母组件及矿用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3079发布日期:2024-02-22 21:3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防松螺母组件及矿用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螺纹防松,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松螺母组件以及包括该防松螺母组件的矿用自卸车。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螺母防松方法大致有三种: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永久防松。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松螺母的防松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及矿用自卸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螺母的防松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母防松效果不佳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松螺母组件,包括:

3、螺母本体,具有第一内螺纹孔以及外周面,所述第一内螺纹孔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螺母本体,所述外周面环绕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所述螺母本体的外周还具有缝隙,所述缝隙贯穿部分的所述外周面且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连通,以将部分所述螺母本体分隔为形变部和基部;所述形变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形变部;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形变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以及

4、锁附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锁附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内,用于朝向靠近所述基部的方向挤压所述形变部。

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厚度。

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基部的厚度为所述形变部的厚度的3~5倍。

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缝隙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的一个螺距。

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锁附件包括:

9、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螺接的外螺纹,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螺杆的轴向一端锁附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内;以及

10、头部,连接于所述螺杆的轴向另一端;所述头部覆盖所述通孔,用于朝向靠近所述基部的方向挤压所述形变部。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内螺纹孔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基部。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缝隙贯穿部分的所述外周面形成一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周向延伸的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的圆心角介于180度~220度。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螺母本体的所述外周面围成一圆形。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螺母本体背向所述基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操作孔,多个所述操作孔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周向布置。

15、本申请实施例的矿用自卸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

16、上述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7、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松螺母组件,螺母本体上设有缝隙,以将部分的螺母本体分隔为形变部和基部,锁附件穿设于形变部的通孔并能够锁附于基部的第二内螺纹孔。在锁附件锁附过程中,锁附件能够朝向靠近基部的方向挤压形变部,使得形变部产生形变,进而提高螺母本体与待连接件之间的预紧力。同时,产生形变的形变部具有恢复初始位置的趋势,在该趋势的作用下,形变部还能够向锁附件提供反力,进而提高锁附件的预紧力。如此,螺母本体与待连接件之间,以及锁附件与螺母本体之间均实现了防松效果,确保了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厚度为所述形变部的厚度的3~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的一个螺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贯穿部分的所述外周面形成一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周向延伸的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的圆心角介于180度~22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的所述外周面围成一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背向所述基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操作孔,多个所述操作孔沿所述螺母本体的周向布置。

10.一种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松螺母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及矿用自卸车,防松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本体和锁附件。螺母本体具有第一内螺纹孔以及外周面,第一内螺纹孔沿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螺母本体,外周面环绕于第一内螺纹孔;螺母本体的外周还具有缝隙,缝隙贯穿部分的外周面且与第一内螺纹孔连通,以将部分螺母本体分隔为形变部和基部;形变部具有通孔,通孔沿螺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形变部;基部朝向形变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内螺纹孔,第二内螺纹孔与通孔的位置对应;锁附件穿设于通孔且锁附于第二内螺纹孔内,用于朝向靠近基部的方向挤压形变部。

技术研发人员:白雪,赵亮,任伯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