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8835发布日期:2024-03-05 14:4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水气连接器。


背景技术:

1、工业及军事领域所使用的水气快速连接器。要求快速端面洁净防瞬间喷水漏气对接后泄漏及较高的拔插寿命。常见的可快速拆装的水气通道连接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公端和母端;公端主要包括:外壳、阀芯、轴面密封圈、压簧、底座。母端主要包括:外壳、阀芯、阀环、轴面密封圈、压簧和底座。此种结构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进行端面密封,即管路内部有水及气的情况下对接过程的一瞬间会渗漏,不能进行洁净密封。2.没有二次防渗漏的密封,即对接完成后母端接头一个对接位置的轴面密封圈损坏后会出现水气渗漏的情况。3.母端接头内没有防污垢自清洁功能,即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母端阀环不能回弹的情况。

2、公告号为cn 21903588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公开了一种加强防止泄漏的插接头,包括有公头以及母头;通过第一密封圈夹设在第一密封头与第一密封腔之间;母头外套与母头阀芯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夹设在母头阀芯与第二密封头之间;并配合第一密封圈为前后间隔排布的两个,该第二密封圈为前后间隔排布的两个,该第三密封圈为前后间隔排布的两个;使得当滑套与母头阀芯的接触面经过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时,接触面始终保持在被密封的状态;从而排除了在插拔过程中,因密封圈的压缩比发生波动变化和内外密封圈不在同一平面上所造成的泄漏风险,两个设置的第一密封圈也能进一步增加公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泄漏风险。上述专利方案在母头和公头对接导通状态时,仅仅以两层设置在母头外套内壁的上的第二密封圈作为密封装置,其第二密封圈为轴面密封圈,对接过程中,母头和公头相对运动距离长,第二密封圈摩擦多,这样轴面密封圈也最容易被损坏,而造成水气渗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气连接器,解决传统的连接器对接完成后连接器仅仅存在单一的轴面密封圈,单一的轴面密封圈损坏易造成水气渗漏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水气连接器包括公头、母头和端面密封结构,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外壳、阀芯、第一弹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所述第一贯穿腔体一端设置为第一插接端,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阀芯滑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贯穿腔体内,所述第一贯穿腔体可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导通;所述阀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抵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并可配合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第一插接端;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外壳、顶杆、阀环、第二弹簧、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所述第二贯穿腔体一端设置为第二插接端,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所述顶杆同轴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二插接端中轴处,所述阀环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二插接端内壁,所述阀环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贯穿腔体可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导通;所述阀环通过所述第二弹簧抵于所述第二插接端端部,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相间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端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二插接端内壁与所述阀环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所述顶杆外端设置有密封端,所述第四密封圈可密封所述密封端与所述阀环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所述端面密封结构呈环形,所述端面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端端面及所述阀环外端面上;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插接端面与所述阀环的端面相抵,所述顶杆外端面与所述阀芯外端面相抵,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互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端面密封结构包括环形胶圈和环形凸条,所述环形胶圈装设在所述阀环的外端面,所述环形凸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端端面上。

5、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胶圈与所述环形凸条接触处设置有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凹陷与所述环形凸条轮廓相匹配。

6、进一步的,所述阀环的外端面设置有环形灌注槽,所述环形胶圈采用注胶成型工艺到所述阀环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阀芯上,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围成的柱形空间内。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套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外壳上,另一端与所述阀环相抵,且所述第二流道口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内。

9、进一步的,所述母头还包括刷环,所述刷环卡套在所述第二外壳内壁,且所述刷环较所述第三密封圈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刷环内壁与所述阀环的外周壁相接。

1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发明通过采用多个密封圈的设置,实现连接器公头和母头插拔时的端面密封;公头和母头插接到位连通时,第一插接端面与阀环的端面相抵并使阀环与顶杆密封端的密封解除,所述顶杆外端面与所述阀芯外端面相抵并使阀芯与第一外壳的密封解除,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互连通实现连接器的连接作用。连通状态时,端面密封结构实现第一级密封作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间的第二密封圈实现第二级密封作用,通过两级密封作用可以降低整个连接器的泄漏机率;进一步的,端面密封结构为端面密封作用,在公头和母头插接过程用,端面密封结构摩擦小,更不容易被破坏,进一步提高连接器连通状态的密封效果。解决传统的连接器对接完成后连接器仅仅存在单一的轴面密封圈,单一的轴面密封圈损坏易造成水气渗漏的技术问题。

12、2.本发明的端面密封结构通过采用环形胶圈与环形凸条,配合设置的环形凹陷,密封效果更佳;通过采用注胶成型的方式,环形胶圈不易收缩,不易从阀环脱出,进一步提高连接器可靠性更高。

13、3.本发明阀芯上的分支流道通过与第一流道连通,可引入流体对第一弹簧进行持续的冲刷,第二弹簧对着第二流道,流体可对第二弹簧进行持续的冲刷,通过冲刷作用,流体内的杂质不易堆积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防止保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回弹效果,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14、4.本发明的母头还设置有刷环,刷环可以减少杂质进入到阀环外周壁与第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防止阀环阀环卡死;同时,刷环可与阀环外周壁相对运动而刷动阀环的外周壁,清除阀环的外周壁的污垢,确定阀环运动的流畅,减少卡死的可能性,提高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头、母头和端面密封结构,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外壳、阀芯、第一弹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所述第一贯穿腔体一端设置为第一插接端,另一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阀芯滑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贯穿腔体内,所述第一贯穿腔体可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导通;所述阀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抵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并可配合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第一插接端;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外壳、顶杆、阀环、第二弹簧、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所述第二贯穿腔体一端设置为第二插接端,另一端设置为第二连接端;所述顶杆同轴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二插接端中轴处,所述阀环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二插接端内壁,所述阀环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贯穿腔体可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导通;所述阀环通过所述第二弹簧抵于所述第二插接端端部,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相间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端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二插接端内壁与所述阀环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所述顶杆外端设置有密封端,所述第四密封圈可密封所述密封端与所述阀环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所述端面密封结构呈环形,所述端面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端端面及所述阀环外端面上;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插接端面与所述阀环的端面相抵,所述顶杆外端面与所述阀芯外端面相抵,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密封结构包括环形胶圈和环形凸条,所述环形胶圈装设在所述阀环的外端面,所述环形凸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端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胶圈与所述环形凸条接触处设置有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凹陷与所述环形凸条轮廓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环的外端面设置有环形灌注槽,所述环形胶圈采用注胶成型工艺到所述阀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阀芯上,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围成的柱形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套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外壳上,另一端与所述阀环相抵,且所述第二流道口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还包括刷环,所述刷环卡套在所述第二外壳内壁,且所述刷环较所述第三密封圈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刷环内壁与所述阀环的外周壁相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气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一种水气连接器包括公头、母头和端面密封结构,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外壳、阀芯、第一弹簧和第一密封圈;所述母头包括第二外壳、顶杆、阀环、第二弹簧、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端面密封结构呈环形,所述端面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端端面及所述阀环外端面上;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插接端面与所述阀环的端面相抵,所述顶杆外端面与所述阀芯外端面相抵,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互连通。解决传统的连接器对接完成后连接器仅仅存在单一的轴面密封圈,单一的轴面密封圈损坏易造成水气渗漏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谭膳和,王刘傲,饶克超,黄日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利拓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