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8599发布日期:2024-02-07 13:1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阻尼装置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1、阻尼装置通常用于减振、制动及提供试验负载。目前,现有的阻尼装置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摩擦阻尼装置,其实依靠两个运动表面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达到制动或提供负载的目的,存在运动部件易磨损、需定期更换的问题;二、电涡流阻尼装置,其是靠导体在永磁体提供的磁场中运动产生阻力,即当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切割磁力线时在导体中产生电涡流,电涡流产生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新磁场,从而在原磁场和导体之间形成阻碍二者相对运动的阻力,同时导体的电阻效应将导体的动能通过电涡流转换为热能耗散出去;电涡流阻尼装置相比摩擦阻尼装置具有可靠性高、耐久性好和构造简单等优点,适合用在要求疲劳寿命长、不易维护的工作环境。

2、现有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在升温过高时,磁钢组件(永磁体)将产生热衰退而部分或全部失磁,使得电涡流阻尼衰退或失效,导致电涡流阻尼装置无法达到减振、制动或提供负载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电涡流阻尼装置通常采用强迫风冷与强迫液冷的散热方式,由于电涡流阻尼装置的发热源为导体件,现有阻尼装置的散热通常是直接针对导体件进行冷却散热,但导体件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会通过气隙传递至磁钢组件,因此,即使对导体件进行冷却散热,磁钢组件的温度还是会上升,如果磁钢组件超过耐受温度则会导致退磁,现有的散热冷却结构仍然无法保证电涡流阻尼装置的减振、制动或提供负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散热效果好,避免电涡流阻尼衰退或失效现象发生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包括转轴、套设于转轴外的外壳、设于转轴的磁钢组件,以及设于外壳的导体件,还包括连通外部空气的主散热通道、以及连通所述主散热通道的辅助散热通道,其中,所述主散热通道依次贯通设于所述磁钢组件的轴向和所述导体件的径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径向过流段和轴向过流段,所述径向过流段穿设于所述磁钢组件,所述轴向过流段设于所述磁钢组件与所述导体件之间。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5、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转轴的磁钢安装盘,以及沿所述磁钢安装盘外周间隔布置的磁钢块;所述主散热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口、轴向通风孔和出风口,所述轴向通风孔贯通设于所述磁钢安装盘,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端面,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壳体和所述导体件;所述径向过流段为设于所述磁钢安装盘和所述磁钢块的径向通孔;所述轴向过流段为设于所述磁钢块与所述导体件之间的过流间隙。

6、所述磁钢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磁钢组件沿所述转轴轴向排列布置;所述轴向通风孔穿设于各所述磁钢组件;相邻所述磁钢组件之间均设有所述出风口。

7、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轴向通风孔相对布置,所述进风口为多个沿所述转轴外周间隔布置的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多个沿所述外壳周向间隔布置的出风口。

8、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还包括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叶片设于所述主散热通道内、并沿所述转轴轴向布置;所述散热叶片与所述转轴过散热叶片中部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θ<90°。

9、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转轴的磁钢安装盘,所述磁钢安装盘的两端设有带有通风安装口的安装盘端盖,所述散热叶片安装于所述通风安装口内。

10、所述散热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通风安装口的数量与所述散热叶片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设置。

11、所述通风安装口为扇形安装口,所述散热叶片安装于所述扇形安装口的对角。

12、所述磁钢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磁钢组件沿所述转轴轴向排列布置、通过同一所述散热叶片固定连接。

13、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沿外壳周向间隔布置的散热翅片,所述主散热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翅片错开布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5、本发明设有相互连通的主散热通道和辅助散热通道,主散热通道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得外部空气可进入主散热通道和辅助散热通道进行换热,并在换热后排出,其保证了阻尼装置内部热量的可靠冷却和排出。同时,主散热通道依次贯通设于磁钢组件的轴向和导体件的径向,其使得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磁钢组件和导体件进行换热;辅助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径向过流段和轴向过流段,径向过流段穿设于磁钢组件,轴向过流段设于磁钢组件与导体件之间,其使得进入主散热通道的空气一部分可通过径向过流段对磁钢组件进行散热,之后,通过径向过流段的空气进入轴向过流段、并在轴向过流段的结构约束下朝出风口排出,此时,空气经过导体件的内表面,其增加了导体件处的湍流强度,从而增强了空气对导体件换热的能力。

16、可见,本发明在利用强迫风冷方式增强导体件冷却的同时,通过散热通道的设置实现了对磁钢组件的直接冷却散热,此时,产生发热源的导体件、和产生失磁的磁钢组件均为冷却对象,且主散热通道和辅助散热通道均对导体件和磁钢组件进行冷却换热,其大大提高了强迫风冷式的电涡流阻尼装置的散热能力,避免了电涡流阻尼衰退或失效问题的发生,保证了阻尼装置的减振、制动或提供负载的效果。

17、进一步地,主散热通道内设有散热叶片,散热叶片沿转轴轴向布置;散热叶片与转轴过散热叶片中部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θ<90°。此时,散热叶片在转轴带动下转动,叶片起到风扇的作用,其加强了阻尼装置内部空气的流动,从而带动部分空气穿过主散热通道,增强了空气与导体件和磁钢组件的强迫换热,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散热能力。同时,散热叶片只需设置在主散热通道内,其无需额外增加空间设置提高空气流通的部件(如风扇),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结构简化、占用空间小。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包括转轴、套设于转轴外的外壳、设于转轴的磁钢组件,以及设于外壳的导体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外部空气的主散热通道、以及连通所述主散热通道的辅助散热通道,其中,所述主散热通道依次贯通设于所述磁钢组件的轴向和所述导体件的径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径向过流段和轴向过流段,所述径向过流段穿设于所述磁钢组件,所述轴向过流段设于所述磁钢组件与所述导体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转轴的磁钢安装盘,以及沿所述磁钢安装盘外周间隔布置的磁钢块;所述主散热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口、轴向通风孔和出风口,所述轴向通风孔贯通设于所述磁钢安装盘,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端面,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壳体和所述导体件;所述径向过流段为设于所述磁钢安装盘和所述磁钢块的径向通孔;所述轴向过流段为设于所述磁钢块与所述导体件之间的过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磁钢组件沿所述转轴轴向排列布置;所述轴向通风孔穿设于各所述磁钢组件;相邻所述磁钢组件之间均设有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轴向通风孔相对布置,所述进风口为多个沿所述转轴外周间隔布置的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多个沿所述外壳周向间隔布置的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叶片设于所述主散热通道内、并沿所述转轴轴向布置;所述散热叶片与所述转轴过散热叶片中部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θ<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转轴的磁钢安装盘,所述磁钢安装盘的两端设有带有通风安装口的安装盘端盖,所述散热叶片安装于所述通风安装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通风安装口的数量与所述散热叶片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安装口为扇形安装口,所述散热叶片安装于所述扇形安装口的对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磁钢组件沿所述转轴轴向排列布置、通过同一所述散热叶片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沿外壳周向间隔布置的散热翅片,所述主散热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翅片错开布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能力的电涡流阻尼装置,包括转轴、套设于转轴外的外壳、设于转轴的磁钢组件,以及设于外壳的导体件,还包括连通外部空气的主散热通道、以及连通所述主散热通道的辅助散热通道,其中,所述主散热通道依次贯通设于所述磁钢组件的轴向和所述导体件的径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径向过流段和轴向过流段,所述径向过流段穿设于所述磁钢组件,所述轴向过流段设于所述磁钢组件与所述导体件之间。本发明具有冷却散热效果好,避免电涡流阻尼衰退或失效现象发生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弘毅,刘宇奇,胡锡超,陈谨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