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注放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52694发布日期:2024-02-20 20:5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自动注放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汽车注油,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注放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汽车在加注润滑油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流量计计算的方式进行油量加注。但由于流量计是体积计量,泵油时产生的大量气泡,会导致流量计的读数不真实。而且,因热胀冷缩效应,油的体积是随温度变化的,流量计的读数也不能真实反映油的重量,造成无法准确地进行定量供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注放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旨在在供油油箱和机电耦合系统之间设置称重容器,以对油量进行称量,并通过在信息采集装置设置至少一个用于获取校准关联参数的信号通道,以采集校准关联参数对需求重量进行校准,从而能够精准地进行自动注放油控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自动注放油装置,用于将润滑油从第一对象供给于第二对象,其中,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中的一者包含供油油箱,另一者包含机电耦合系统,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包括:

3、称重容器;

4、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对象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称重容器连通;

5、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对象连通,所述第二油泵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称重容器连通;

6、信息采集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获取校准关联参数的信号通道;

7、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油泵、所述第二油泵和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

8、获取润滑油的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生成对应的目标重量;

9、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所述目标容量的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油泵从所述第一对象中抽取润滑油至所述称重容器,直到所述称重容器容纳有所述目标重量的润滑油,控制所述第二油泵将所述称重容器中的所述润滑油注入所述第二对象中。

1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中的一者包含供油油箱,另一者包含机电耦合系统,通过在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之间设置称重容器,可对油量进行重量称量。通过在信息采集装置设置至少一个用于获取校准关联参数的信号通道,从而可采集校准关联参数对需求重量进行校准。通过将控制装置与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电连接,从而通过控制装置能够精准地对机电耦合系统进行自动注放油控制。

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和执行控制单元,所述上位机与所述执行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上位机用于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电连接,所述执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电连接;

12、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润滑油的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生成对应的目标重量;

13、所述执行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所述目标容量的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油泵从所述第一对象中抽取润滑油至所述称重容器,直到所述称重容器容纳有所述目标重量的润滑油,控制所述第二油泵将所述称重容器中的所述润滑油注入所述第二对象中。

14、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和执行控制单元,上位机与信息采集装置连接,从而可获取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的至少一个校准关联参数,进而可根据润滑油的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生成对应的目标重量,并传输至执行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可向第一对象注入目标重量的润滑油,即可精准地对机电耦合系统进行自动注放油控制。

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上的信号通道包含油温信号通道、环境温度信号通道、环境气压信号通道、环境湿度信号通道、海拔高度信号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所述上位机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17、采集润滑油油温,并根据所述润滑油油温,计算得到润滑油密度的第一修正量;

18、获取海拔高度,并根据所述海拔高度,计算得到重力的第二修正量;

19、获取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计算得到空气浮力的第三修正量;

20、获取环境气压。并根据所述环境气压,计算得到空气浮力的第四修正量;

21、获取环境湿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湿度,计算得到空气浮力的第五修正量;

22、根据所述第一修正量、所述第二修正量、所述第三修正量、所述第四修正量、所述第五修正量中的至少一个对所述目标容量进行校准换算,得到目标重量。

23、本技术实施例中,信息采集装置设置的信号通道包含油温信号通道、环境温度信号通道、环境气压信号通道、环境湿度信号通道、海拔高度信号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可采集得到油温、环境温度、环境气压、环境湿度、海拔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而可通过采集得到的油温、环境温度、环境气压、环境湿度、海拔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对需求重量进行修正校准,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重量。

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称重容器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电连接;

25、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

26、实时检测所述称重容器的称量重量;

27、当所述称量重量超过所述目标重量,控制所述第一油泵从所述称重容器中抽取润滑油至所述第一对象,直到所述称重容器容纳有所述目标重量的润滑油。

28、本技术实施例中,称重容器包括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与信息采集装置电连接,从而可通过重量传感器实时获取称重容器的称量重量,从而可在称量重量超过目标重量时,控制第一油泵从称重容器中抽取润滑油至第一对象,能够精确地测量注放油量。

2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第一供油管道、第二供油管道、第一回油管道和第二回油管道;

30、所述第一供油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对象连通,所述第一供油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称重容器连通;

31、所述第二供油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对象连通,所述第二供油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称重容器连通;

32、所述第一回油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对象连通,所述第一回油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称重容器连通;

33、所述第二回油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对象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称重容器连通;

34、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

35、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导通所述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导通所述第二供油管道;

36、基于从所述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导通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导通所述第二回油管道。

37、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一供油管道或第二回油管道连通。第二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二供油管道或第一回油管道连通,从而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导通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导通第二供油管道,由此来自动实现注油过程。基于从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导通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第二回油管道,由此来自动实现放油过程。

3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

39、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供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回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对象连通;

40、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供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回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对象连通;

41、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

42、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二供油管道;

43、基于从所述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二回油管道。

44、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一供油管道或第二回油管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并设置第一三通阀与第一供油管道、第二回油管道和第一对象连通,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来控制第一供油管道和第二回油管道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对象导通。同样地,第二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二供油管道或第一回油管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二三通阀,并设置第二三通阀与第二供油管道、第一回油管道和第二对象连通,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来控制第二供油管道和第一回油管道中的任一一个与第二对象导通。具体地,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二供油管道;基于从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二回油管道。由此来自动实现注油和放油过程。

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46、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油管道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油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油管道上,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油管道上;

47、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

48、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二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二供油管道;

49、基于从所述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三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四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二回油管道。

5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一供油管道或第二回油管道连通,第二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二供油管道或第一回油管道连通。通过在第一供油管道上设置第一单向阀,在第二供油管道上设置第二单向阀,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一单向阀来控制第一供油管道导通,并可通过控制第二单向阀来控制第二供油管道导通,以实现自动注油过程。通过在第一回油管道上设置第三单向阀,在第二回油管道上设置第四单向阀,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三单向阀来控制第一回油管道导通,并可通过控制第四单向阀来控制第二回油管道导通。具体地,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一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第二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二供油管道,以实现自动注油过程。基于从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三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第四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二回油管道,以实现自动放油过程。

5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

52、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供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回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对象连通;

53、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油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油管道上;

54、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

55、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二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二供油管道;

56、基于从所述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三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二回油管道;

57、或者,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第二三通阀、第一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58、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油管道上,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油管道上;

59、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供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回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对象连通;

60、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

61、基于向所述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二供油管道;

62、基于从所述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导通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所述第四单向阀打开以导通所述第二回油管道。

6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一供油管道或第二回油管道连通,第二对象和称重容器之间通过第二供油管道或第一回油管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并设置第一三通阀与第一供油管道、第二回油管道和第一对象连通,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来控制第一供油管道和第二回油管道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对象导通。通过在第二供油管道上设置第二单向阀,可通过控制第二单向阀来控制第二供油管道导通,通过在第一回油管道上设置第三单向阀,可通过控制第三单向阀来控制第一回油管道导通。由此,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第二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二供油管道,以实现自动注油过程。基于从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三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第一三通阀导通第二回油管道,以实现自动放油过程。

64、或者,通过设置第二三通阀,并设置第二三通阀与第二供油管道、第一回油管道和第二对象连通,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来控制第二供油管道和第一回油管道中的任一一个与第二对象导通。通过在第一供油管道上设置第一单向阀,从而可通过控制第一单向阀来控制第一供油管道导通。通过在第二回油管道上设置第四单向阀,从而可通过控制第四单向阀打开以控制第二回油管道导通。由此,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一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一供油管道,并控制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二供油管道,以实现自动注油过程。基于从第二对象放出润滑油的指令,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二三通阀导通第一回油管道,并控制第四单向阀打开以导通第二回油管道,以实现自动放油过程。

6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称重容器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连接。

66、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称重容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得到称重容器中润滑油油温,从而可基于获取的油温进行需求重量的校准,可能够满足各个油温下油量的注放。

6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对象包含供油油箱,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机电耦合系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一油泵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6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放油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69、所述第一油泵通过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油泵通过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70、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从而控制装置可通过控制第一电机来驱动第一油泵,和可通过控制第二电机来驱动第二油泵。

7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自动注放油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注放油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72、获取润滑油的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校准关联参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生成对应的目标重量;

73、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所述目标容量的润滑油的指令,控制第一油泵从所述第一对象中抽取润滑油至称重容器,直到所述称重容器容纳有所述目标重量的润滑油,控制第二油泵将所述称重容器中的所述润滑油注入第二对象中。

7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注放油装置。

75、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目标容量和至少一个所述校准关联参数,可生成对应的目标重量,进而可基于向第二对象注入目标重量的润滑油的指令,控制第一油泵从第一对象中抽取润滑油至称重容器,直到称重容器容纳有目标重量的润滑油,控制第二油泵将称重容器中的润滑油注入第二对象中。即可通过称重的方式精确地测量注放油量,提高供油精度,并能够精准地进行自动注放油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