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5011发布日期:2023-05-17 20: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检测,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


背景技术:

1、车辆碰撞测试试验是以再现交通事故的方式,分析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与车辆相对的运动状态,乘员伤害及车辆变形情况等的测试试验。通过分析其试验结果,可以指导优化车辆结构安全性设计。

2、在车辆碰撞测试试验中,对试验车辆上安放假人的前倾位移量的测量,是评估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目前行业内对假人前倾量测量的手段主要有拉线位移法、高速摄影等,这些方法有较为明显的弊端,例如拉线位移法受限于车内空间较为狭小,不便于安装,且只能测量出单一维度的位移量;高速摄影测量则是通过影像方式记录运动过程,采用图像处理算法解算位移,这两种方法都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而还有一种测量方法,采用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前倾量等数据采集,该方法相较于前述两种方法,操作更方便,采集也更精准。但是,惯性导航系统中的imu惯性测量单元质量轻且体积小,对于振动环境要求较高。且对于低带宽、低采样频率的imu惯性测量单元而言,其采集范围十分受限,在汽车碰撞中存在许多的高频力学数据无法被充分采集,会影响到碰撞测试的数据分析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用来解决低带宽、低采样频率的imu惯性测量单元难以采集到高频力学数据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振。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包括活动板、固定板、imu惯性测量单元、减振球和限位组件;所述减振球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环形卡合槽,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分别通过环形卡合槽与减振球卡接;所述减振球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环形卡合槽同轴;所述限位组件穿过通孔并相对压紧固定板和活动板。

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在使用时,可将imu惯性测量单元固定在活动板的与减振球相背的一面上,再参与车辆碰撞测试。测试中,减振球能够对imu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减振,进而改变信号特性,使得碰撞带来的高频、高幅值、短时冲击信号变为低频、低幅值、长时信号,使得在整个冲击碰撞过程中,信号均能够落在imu惯性测量单元的频响带宽内,且不影响最终的积分值,即不影响动态位移精度。

4、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有效减振,辅助imu惯性测量单元完成对高频力学数据的采集。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板、固定板、减振球和限位组件;所述减振球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环形卡合槽,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分别通过环形卡合槽与减振球卡接;所述减振球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环形卡合槽同轴;所述限位组件穿过通孔并相对压紧固定板和活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球设有多个,且呈阵列式排布在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球呈2、3、2式阵列排布;且第一行的两个减振球对应位于活动板的同侧的两角处;第三行的两个减振球对应靠近活动板中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球为50度硅橡胶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球的竖向截面呈工字型,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限位部、减振部和下限位部,所述环形卡合槽分别设于减振部的上、下侧;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高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用于固定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为限位螺钉组件,包括限位螺钉和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与减振球相背的一面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用于辅助安装imu惯性测量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 = 减振球上限位部高度+限位组件在减振球上限位部上的突出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惯导减振器,包括活动板、固定板、减振球和限位组件;所述减振球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环形卡合槽,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分别通过环形卡合槽与减振球卡接;所述减振球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环形卡合槽同轴;所述限位组件穿过通孔并相对压紧固定板和活动板。本技术能够用来解决低带宽、低采样频率的IMU惯性测量单元难以采集到高频力学数据的技术问题;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振。

技术研发人员:符志,万鑫铭,刘明,程阔,罗非白,于潇,任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