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8078发布日期:2023-10-28 13:4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下管道铺设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下管道是敷设在江、河、湖、海的水下用来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水下管道不受水深、地形等条件限制,输送效率高、耗能少。大多数埋于水下土层中,因而检查和维修较困难,登陆部分常处于潮差段或波浪破碎区,易受风浪、潮流、冰凌等影响,在规划和设计时要考虑预防措施。

2、目前对于水下管道的铺设常用先挖槽后埋管的方式,优点是施工设备简单;缺点是在使用钻头进行挖槽后,由于钻头是直接将水底的淤泥挖出,然后集中堆积在巷道的两侧,所以淤泥在水底容易受到水流的影响,会被重新冲入巷道内,造成巷道产生堵塞或者是深度不足的现象,对管道铺设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底端安装有清淤组件,驱动第一伺服电机,可将钻探组件工作产生的淤泥清理,还包括:

4、所述清淤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履带、 螺旋片、进淤口和通道,主体内腔开设有通道,第一转动轴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底部,第二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主体内壁,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履带,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上设有螺旋片,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螺旋片均位于通道内腔,所述进淤口固定安装在通道底部,且与通道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钻探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三转动轴和钻头,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伸缩杆底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底端安装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底端安装有钻头。

6、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腔开设有出淤口,且出淤口和通道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主体侧壁安装有推进装置,且出淤口位于推进装置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进淤口底部可转动,可根据钻探组件的位置,调整进淤口的角度。

9、优选的,通道和出淤口均为倾斜设置。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水下管道铺设装置,首先开启伸缩电机,根据需要铺设的管道直径,调整钻探组件挖槽的深度,在进行挖槽时,钻探组件挖出的淤泥首先进行到进淤口内腔,然后再开启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并且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还会带动其侧壁设置的螺旋片进行转动,然后转动的螺旋片会将进淤口内腔的淤泥运输至通道内腔,从而清除淤泥,避免淤泥直接堆积在巷道两侧,从而避免淤泥回填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101),所述伸缩电机(101)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所述主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01),第一伺服电机(201)底端安装有清淤组件,驱动第一伺服电机(201),可将钻探组件工作产生的淤泥清理,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探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第三转动轴(401)和钻头(402),第二伺服电机(4)固定安装在伸缩杆(2)底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底端安装有第三转动轴(401),第三转动轴(401)底端安装有钻头(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腔开设有出淤口(5),且出淤口(5)和通道(305)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侧壁安装有推进装置(501),且出淤口(5)位于推进装置(50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淤口(304)底部可转动,可根据钻探组件的位置,调整进淤口(304)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05)和出淤口(5)均为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道铺设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钻探组件,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该水下管道铺设装置,首先开启伸缩电机,根据需要铺设的管道直径,调整钻探组件挖槽的深度,在进行挖槽时,钻探组件挖出的淤泥首先进行到进淤口内腔,然后再开启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并且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还会带动其侧壁设置的螺旋片进行转动,然后转动的螺旋片会将进淤口内腔的淤泥运输至通道内腔,从而清除淤泥,避免淤泥直接堆积在巷道两侧,从而避免淤泥回填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巫瑞鹏,魏惠敏,张文志,吴马保,陈小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百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