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08041发布日期:2023-10-02 01: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挠性显示件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枢纽机构、两板体与挠性显示件。枢纽机构连接于两板体之间,使两板体可相对展开与收合。挠性显示件设于枢纽机构与两板体上,因而会随着两板体的相对展开与收合而对应地展开与收合。当两板体相对展开至相对夹角为180度时,挠性显示件的两侧部是分别平贴且固定于两板体上,而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则是平贴但未固定于枢纽机构上。由于挠性显示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随着两板体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可能会被枢纽机构压迫而变得扭曲或甚至于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以期当电子装置的两板体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不会被枢纽机构压迫而变得扭曲或甚至于损坏。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包括基座、两第一连杆、两固定座、支架、两转轴、两扭力产生件、同动件、两第二连杆与两支撑板。基座相对的两第一侧面分别设有两第一导槽,各第一导槽设有第一弧形滑接部。各第一连杆设有第二弧形滑接部与第一枢接部,第二弧形滑接部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接部。各固定座设有枢接件、第二枢接部与第二导槽,第二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枢接部,第二导槽设有第一线性滑接部与第三弧形滑接部。支架连接于基座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邻接于两第一侧面之间。两转轴互相平行且枢设于支架。两扭力产生件分别设于两转轴。同动件设于两转轴之间,使两转轴可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时转动。各第二连杆设有连接部、第二线性滑接部、导杆部与限位槽,连接部连接对应的转轴,第二线性滑接部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线性滑接部,对应的枢接件的一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各支撑板包括板件与连接于板件的滑座,滑座设有第四弧形滑接部与滑轨部,第四弧形滑接部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弧形滑接部,导杆部滑动连接于滑轨部。

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杆部是由对应的第二线性滑接部的侧边延伸形成。滑轨部面向对应的第二连杆的一端为开放端,导杆部通过开放端滑入对应的滑轨部。

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固定座包括本体与连接于本体的连接件,连接件设有枢接件与第二枢接部,本体设有第二导槽。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滑接部与第二弧形滑接部均呈弧形且曲率中心位于第一虚拟轴心,第一虚拟轴心位于基座上方且平行于基座。各第一连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上且绕对应的第一虚拟轴心转动。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弧形滑接部与第四弧形滑接部均呈弧形且曲率中心位于第二虚拟轴心,第二虚拟轴心位于固定座上方且平行于固定座。各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上且绕对应的第二虚拟轴心转动。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座与第二支架座,第一支架座连接于基座的第二侧面,第一支架座位于基座与第二支架座之间。两转轴枢设于第一支架座与第二支架座。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同动件包括两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各第一齿轮套接于对应的转轴,第二齿轮啮合于两第一齿轮之间。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第二侧面还设有两枢接孔,各转轴的一端枢设于支架且另一端枢设于对应的枢接孔。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第二侧面还设有两第一限位部。各第二连杆还设有第二限位部,各第二限位部与对应的第一限位部互相配合以限制对应的第二连杆转动的行程。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枢纽机构、两板体与挠性显示件。枢纽机构包括前述枢纽器。两板体分别连接于枢纽器的两固定座。挠性显示件设于枢纽机构与两板体上,且抵接枢纽器的两支撑板。

12、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枢纽器的两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绕第一虚拟轴心以弧形轨迹滑动连接于基座相对的两第一侧面,两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两固定座,两固定座分别连接于电子装置的两板体,藉此两板体可相对展开与收合。枢纽器的扭力同动机构通过两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以线性轨迹滑动连接于两固定座,藉此当两固定座随着两板体转动时,扭力同动机构产生扭力传导提供于两板体。枢纽器的两支撑板的一端分别绕第二虚拟轴心以弧形轨迹滑动连接于两固定座,两支撑板可随着两板体相对夹角渐小而转动来让出渐大空间,使得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可正常弯曲而不会被压迫,并且通过设计两支撑板的滑轨部的轨迹来控制转动的大小以控制让出的空间大小。此外,支撑板由板件与滑座组成,可有效降低模具设计与组装难度。第二连杆面向枢接件的一侧边均设有限位槽,使得组装后枢接件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两第二连杆的限位槽,藉此限位槽与枢接件可互相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杆的导杆部不会由滑座的开放端滑出滑轨部。

13、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导杆部(83)是由对应的所述第二线性滑接部(82)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滑轨部(92)面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80)的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导杆部(83)通过所述开放端滑入对应的所述滑轨部(9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各所述固定座(30)包括本体(30a)与连接于所述本体(30a)的连接件(30b),所述连接件(30b)设有所述枢接件(31)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2),所述本体(30a)设有所述第二导槽(3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滑接部(12)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接部(21)均呈弧形且曲率中心位于第一虚拟轴心,所述第一虚拟轴心位于所述基座(10)上方且平行于所述基座(10),各所述第一连杆(2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10)上且绕对应的所述第一虚拟轴心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三弧形滑接部(35)与所述第四弧形滑接部(91)均呈弧形且曲率中心位于第二虚拟轴心,所述第二虚拟轴心位于所述固定座(30)上方且平行于所述固定座(30),各所述支撑板(9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30)上且绕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轴心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支架(40)包括第一支架座(41)与第二支架座(42),所述第一支架座(41)连接于所述基座(10)的所述第二侧面(10b),所述第一支架座(41)位于所述基座(10)与所述第二支架座(42)之间,所述两转轴(50)枢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座(41)与所述第二支架座(4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同动件(70)包括两第一齿轮(71)与第二齿轮(72),各所述第一齿轮(71)套接于对应的所述转轴(50),所述第二齿轮(72)啮合于所述两第一齿轮(71)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基座(10)的所述第二侧面(10b)还设有两枢接孔(13),各所述转轴(50)的一端枢设于所述支架(40)且另一端枢设于对应的所述枢接孔(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基座(10)的所述第二侧面(10b)还设有两第一限位部(14),各所述第二连杆(80)还设有第二限位部(85),各所述第二限位部(85)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4)互相配合以限制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80)转动的行程。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一种枢纽器,包括基座、两第一连杆、两固定座、支架、两转轴、两扭力产生件、同动件、两第二连杆与两支撑板。基座设有相对的两第一弧形滑接部。各第一连杆设有第二弧形滑接部与第一枢接部,第二弧形滑接部滑动连接于第一弧形滑接部。各固定座设有枢接件、第二枢接部、第一线性滑接部与第三弧形滑接部,第二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枢接于第一枢接部。各第二连杆设有连接部、第二线性滑接部、导杆部与限位槽,连接部连接转轴,第二线性滑接部滑动连接于第一线性滑接部,枢接件的一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各支撑板包括相连接的板件与滑座,滑座设有第四弧形滑接部与滑轨部,第四弧形滑接部滑动连接于第三弧形滑接部,导杆部滑动连接于滑轨部。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