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4913发布日期:2023-11-06 20:3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减震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1、粘滞阻尼器是一种采用填充阻尼介质的油缸式结构,由缸筒、活塞、粘滞流体和导杆等组成缸筒内充满粘滞流体,活塞可在缸筒内进行往复运动带动内部介质的流动,活塞上开有适量的小孔或活塞与缸筒留有空隙。当结构因变形使缸筒和活塞产生相对运动时,迫使粘滞流体从小孔或间隙流过,从而产生阻尼力,进而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的耗能减震装置,粘滞阻尼器主要适用于地震、台风多发区的桥梁、高层建筑。

2、相关技术中的粘滞阻尼器通过缸体自然散热,其散热效率低,当发生强震或持续性地震时,流体和缸体温度急剧升高,仅仅通过缸体散热很难将缸体内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缸内的硅油在高温下,物理特性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粘滞阻尼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粘滞阻尼器散热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

2、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第一活塞、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塞滑动设置于缸筒内,第一活塞将缸筒内部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缸筒外设置有若干根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端与第一腔室的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强震或持续性地震时,粘滞阻尼器内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在缸筒内滑动,由于粘滞阻尼器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充满了阻尼介质,在第一活塞运动过程中会挤压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的阻尼介质,致使阻尼介质的温度急剧升高。在第一活塞挤压阻尼介质时,阻尼介质通过若干散热管从一个腔室流入另一个腔室内,通过散热管增加了高温阻尼介质在流动过程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面积及时间,使得粘滞阻尼器的散热效率变高。

5、可选的,所述散热管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高温阻尼介质通过散热管时,在散热片的作用下,能加速阻尼介质内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7、可选的,所述散热管道外侧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若干透风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粘滞阻尼器放置在露天环境中时,散热管及散热片在被撞击或其他状况下容易受到损坏或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积灰,在散热管道外设置保护壳,减少了粘滞阻尼器被损坏或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在保护壳上开设透风孔,使得保护壳内的空气流通顺畅,能够在保护粘滞阻尼器的同时,降低对粘滞阻尼器散热效果的影响。

9、可选的,所述缸筒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仓,所述缸筒外壁抵接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均与冷却仓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仓内容纳有冷却水,当粘滞阻尼器为抵抗地震作用而在内部产生巨大热量时,通过冷却仓内的冷却水在冷却管道内循环流动,带走粘滞阻尼器内的高温热量,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冷却管道环绕设置在缸筒外部,且冷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缸筒轴线两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粘滞阻尼器水平安装在两个建筑构件之间时,冷却水未充满整个冷却仓,冷却水仅仅能够通过进水口进入冷却通道后沿着冷却通道流动,最后从出水口流出,将冷却管道环绕在缸筒外部设置,增大了冷却管道与缸筒的接触面积,使得降温效果更好。

13、可选的,所述冷却仓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于活塞杆上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塞杆在地震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运动时,固定在活塞杆上的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做同步运动,当第二活塞挤压冷却仓内的冷却水时,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冷却管道,冷却水绕缸筒侧壁流动一圈后从出水口流出,冷却水在冷却管道流动时带走缸筒内阻尼介质的热能。

15、可选的,所述冷却仓侧壁开设有换气口,所述冷却仓外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覆盖换气口的过滤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仓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一致,保证了第二活塞的正常运行,设置过滤网,减少了杂物进入冷却仓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散热管由铝制材料制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铝材材料制做散热管,一方面经济性更好,另外铝的导热性能好,能够辅助流通在散热管内的阻尼介质散热。

19、可选的,所述散热管转角处圆弧过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阻尼介质在散热管内流动的阻力,使得阻尼介质的流动更加顺畅,同时也使得散热管的使用寿命更长。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2、1.当遇到强震或持续性地震时,在缸筒外壁设置若干散热管,粘滞阻尼器的第一活塞在地震的作用下于缸体内做往复运动,此时高温的阻尼介质通过散热管从一个腔室向另一个腔室流动,由于散热管径较细且散热管上设置有散热片,高温的阻尼介质能在散热管内迅速散热,以减少阻尼器内的阻尼介质在高温状态下,改变其物理性质的可能性;

23、2.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均设置阻尼介质,使得在地震作用下,第一活塞往、返运动时,第一活塞均受到阻尼作用,使得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很好;

24、3.在缸筒端部设置冷却仓,且在缸筒壁外环绕设置冷却管道,当活塞杆移动时,带动第二活塞移动,使得冷却仓内的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管道内,冷却管道内的水从出水口流出,冷却水在冷却管道和冷却仓内循环流动,将缸筒内高温阻尼介质的热量带走,使得粘滞阻尼器的散热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1)、第一活塞(2)、活塞杆(3),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活塞杆(3)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塞(2)滑动设置于缸筒(1)内,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2)将缸筒(1)内部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缸筒(1)外设置有若干根散热管(4),所述散热管(4)一端与第一腔室(11)的连通,所述散热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道外侧套设有保护壳(6),所述保护壳(6)与所述缸筒(1)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6)上开设有若干透风孔(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仓(7),所述缸筒(1)外壁抵接有冷却管道(8),所述冷却管道(8)两端分别为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所述进水口(81)与出水口(82)均与冷却仓(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8)环绕设置在缸筒(1)外部,且冷却管道(8)的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设置在缸筒(1)轴线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仓(7)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71),所述第二活塞(71)固定连接于活塞杆(3)上远离第一活塞(2)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仓(7)侧壁开设有换气口(72),所述冷却仓(7)外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覆盖换气口(72)的过滤网(7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由铝制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转角处圆弧过渡。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粘滞阻尼器,涉及抗震减震的技术领域,包括缸筒、第一活塞、活塞杆、阻尼介质,第一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塞滑动设置于缸筒内,缸筒内充满阻尼介质,第一活塞将缸筒内部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缸筒外设置有若干根平行的散热管,散热管道一端与缸筒第一腔室的外壁连通,散热管道的另一端与缸筒的第二腔室外壁连通。本申请具有改善粘滞阻尼器散热慢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昊,张建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钢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