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及尾气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8201发布日期:2024-02-20 20:3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及尾气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尾气处理,特别涉及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及尾气处理器。


背景技术:

1、在尾气处理的过程中,尾气会沿着压力梯度下降的方向流动,由于尾气始终处于自由运动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局部压力梯度紊乱造成尾气返流等情况发生。

2、返流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前一处理单元的堵塞或者腐蚀,影响尾气处理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及尾气处理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返流的发生导致前一处理单元的堵塞或者腐蚀影响尾气处理器整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包括气帘基体、锥筒和惰性气体供给单元,锥筒的一端与气帘基体连接,锥筒内开设惰性气体环路,惰性气体供给单元与惰性气体环路连通;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环路在惰性气体环路的出气端方向形成封闭的锥形惰性气体保护帘。

4、进一步地,惰性气体保护帘的锥度为60~150°。

5、进一步地,锥筒包括内锥筒和外锥筒,内锥筒和外锥筒的上端均与气帘基体固定连接,气帘基体和外锥筒套设于内锥筒的外壁;气帘基体与内锥筒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外锥筒与内锥筒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构成惰性气体环路。

6、进一步地,惰性气体环路的出气方向沿尾气流动方逐渐向气帘基体的中心轴靠近。

7、进一步地,外锥筒与内锥筒之间的缝隙宽度为0.8~1.5mm。

8、进一步地,气帘基体上开设贯穿气帘基体侧壁的供气通道,供气通道的一端与惰性气体供给单元连通,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惰性气体环路。

9、进一步地,惰性气体供给单元和供气通道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且两者一一对应。

10、进一步地,惰性气体供给单元和供气通道的数量均为2~6个。

11、进一步地,供气通道与气帘基体的径向之间的角度为β,0°<β<90°。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器,包括上述防返流气帘法兰。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返流气帘法兰中设有锥筒,锥筒内开设惰性气体环路,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环路在惰性气体环路的出气端方向形成封闭的锥形惰性气体保护帘,从而能够有效阻止尾气的返流,减少尾气处理器的堵塞或腐蚀,延长尾气处理器的使用寿命。

15、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实施例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帘基体、锥筒和惰性气体供给单元,所述锥筒的一端与气帘基体连接,所述锥筒内开设惰性气体环路,所述惰性气体供给单元与惰性气体环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保护帘的锥角为6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包括内锥筒和外锥筒,所述内锥筒和外锥筒的上端均与气帘基体固定连接,所述气帘基体和外锥筒套设于内锥筒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环路的出气方向沿尾气流动方向逐渐向气帘基体的中心轴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锥筒与内锥筒之间的缝隙宽度为0.8~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基体上开设贯穿气帘基体侧壁的供气通道,所述供气通道的一端与惰性气体供给单元连通,所述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惰性气体环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供给单元和供气通道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且两者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供给单元和供气通道的数量均为2~6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通道与气帘基体的径向之间的角度为β,0°<β<90°。

10.一种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返流气帘法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返流气帘法兰及尾气处理器,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返流的发生导致前一处理单元的堵塞或者腐蚀影响尾气处理器整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该防返流气帘法兰包括气帘基体、锥筒和惰性气体供给单元,锥筒的一端与气帘基体连接,锥筒内开设惰性气体环路,惰性气体供给单元与惰性气体环路连通;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环路在惰性气体环路的出气端方向形成封闭的锥形惰性气体保护帘。本技术可用于尾气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郭潞阳,叶威,张源源,王福清,刘磊,陈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协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