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三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38926发布日期:2024-04-18 17:58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两位三通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媒控制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两位三通阀。


背景技术:

1、现有新能源系统中通常采用电磁截止阀或三通电动球阀来实现冷媒流道的切换,当采用电磁截止阀时,往往需要两个电磁截止阀组合使用,电磁截止阀产品一般由线圈(螺线管)和衔铁阀芯两部分构成,产品通过线圈的断电与得电控制衔铁的脱离与吸合从而对阀口进行截断与导通,实现彼截断此导通或彼导通此截断,进而实现冷媒流道的切换。而由于电磁截止阀产品本身的使用特性,实现流向切换功能需两个产品组合使用,应用场景较为局限,存在布置空间大和重量重等问题。

2、当采用三通电动球阀时,电动球阀一般由驱动器、减速机构、传动机构和球阀构成,驱动器(步进电机)的定子线圈接收控制器提供的脉冲信号来驱动转子磁环进行旋转运动,经过减速机构进行扭矩放大,再通过传动机构将力的作用传递至球阀,从而转动阀芯,实现冷媒流道之间的切换。而在高度集成的产品中现有的电动球阀由于受球阀本身结构限制,需要较大的力矩才能正常驱动,随着阀口尺寸的增加,需要的驱动力矩也随之上升,需要更大的驱动线圈或更大的减速比才能驱动,成本大大提高;内置的减速机构多为微型齿轮组成的行星齿轮组,大口径的球阀转动需要较大的扭矩,微型齿轮的寿命和可靠性有较大的失效风险;球阀本身流道为直通直线型,无法实现流量的线性调节;球阀本身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的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两位三通阀,所述两位三通阀小型化、轻量化,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使用场景,便于装配,并且能够保障密封可靠性,降低失效风险,延长使用寿命。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位三通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连通孔、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壁上,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个轴向端面上;阀芯,所述阀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阀芯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阀口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阀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阀芯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运动;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套设于所述阀芯上且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靠近所述第一阀口设置且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密封部靠近所述第二阀口设置且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所述阀芯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位三通阀,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一弹性件,通过将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套设于阀芯上,第一密封部靠近第一阀口设置且用于封堵第一阀口,第二密封部靠近第二阀口设置且用于封堵第二阀口,能够通过调整密封部件在第一腔体中的位置,来改变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开度,实现流量的调节及分配,从而能够实现两位三通阀丰富的流道变化功能,可以设定自定义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第一弹性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可以保障第一密封部封堵第一阀口及第二密封部封堵第二阀口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两位三通阀的失效风险,延长两位三通阀的使用寿命。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两位三通阀无需组合使用,能够相对减小占用空间,降低重量,实现两位三通阀的小型化、轻量化,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两位三通阀的使用场景,便于两位三通阀的装配。

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两位三通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被构造成设于所述阀芯外周壁上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背离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表面止抵;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被构造成设于所述阀芯外周壁上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背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表面止抵。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外周壁上还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沿所述阀芯的周向方向延伸为环形,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环形凸起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的最大间隙。

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凸起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止抵且所述第一密封部封堵所述第一阀口时,所述环形凸起的朝向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间隔开,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在所述环形凸起的朝向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止抵且所述第二密封部封堵所述第二阀口时,所述环形凸起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隔开,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一阀口脱离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阀口脱离配合时,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本体、导向杆和止挡柱,所述本体、所述导向杆和所述止挡柱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排布且连接,所述环形凸起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环形凸起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止挡柱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阀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阀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座、第一密封垫和第一止挡圈,所述第一密封座套设于所述阀芯上且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座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为沿所述第一密封座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背离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敞开,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周壁的背离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具有朝向背离所述阀芯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阀口,沿所述阀芯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止挡圈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和所述第一翻边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翻边相抵;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座、第二密封垫和第二止挡圈,所述第二密封座套设于所述阀芯上且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座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为沿所述第二密封座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背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敞开,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周壁的背离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具有朝向背离所述阀芯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阀口,沿所述阀芯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止挡圈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垫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且与所述第二翻边相抵。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垫为塑性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垫为塑性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部件和转子部件,所述线圈部件套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转子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线圈部件位于所述转子部件的径向外侧且与所述转子部件的至少部分相对,用于驱动所述转子部件转动;螺杆,所述螺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子部件和所述阀芯连接;螺母,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以使所述螺杆带动所述阀芯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运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排布,所述转子部件和所述螺杆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芯具有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平衡流道,所述阀芯的侧壁具有连通所述平衡流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平衡孔,所述平衡流道的背离所述螺杆的一端敞开。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阀座,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密封部件的一端具有导向段,所述螺杆与所述导向段连接,所述导向段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阀座内,且所述导向段的外周壁与所述阀芯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导向段背离所述密封部件的一侧,所述平衡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的远离所述密封部件的一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内径为s1,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为s2,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阀口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周壁平齐,所述第一凸起的自由端的外径为s6,且满足:s2<s1<s6;和/或,所述阀座的内径为s1,所述第二阀口的内径为s3,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二阀口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二阀口的内周壁平齐,所述第二凸起的自由端的外径为s4,且满足:s3<s1<s4。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流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排布且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背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所述平衡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的内周壁设有衬套,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衬套内,所述螺杆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所述第四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衬套朝向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所述两位三通阀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衬套的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且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垫片朝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垫片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限位件或所述衬套止抵,所述第二垫片用于与所述第四限位件止抵。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件被构造成设于所述螺杆外周壁上的环形凸出部;和/或,所述第四限位件被构造成套设于所述螺杆外周壁上的止挡片。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子流道的内径,所述衬套位于所述第一子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子流道的一端,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子流道内,所述第二子流道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四限位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流道之间的台阶面止抵且与所述第四限位件止抵时,所述第三限位件的朝向所述第二阀口的表面与所述衬套朝向所述第二阀口的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衬套和所述第三限位件均止抵,所述密封部件封堵所述第二阀口。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与所述阀芯直接固定连接。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流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排布且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背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所述平衡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的内周壁设有衬套,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衬套内,所述螺杆的伸入所述第一流道内的一端具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衬套朝向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所述两位三通阀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顶针和第二弹性件,顶针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三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之间的台阶面止抵,另一端与所述顶针止抵,用于驱动所述顶针带动所述第三限位件与所述衬套止抵。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杆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周壁之间设有轴承。

2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