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减振系统及其缓冲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0520发布日期:2024-05-10 23:59阅读:6来源:国知局
车辆减振系统及其缓冲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减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减振系统及其缓冲部件。


背景技术:

1、在传统的车辆减振系统设计中,在应对极端路面起伏或高速冲击时,由于减振系统中的减振部件缺乏有效的二次缓冲机制,直接将强大的冲击力传递至车辆主体结构,导致乘客体验剧烈颠簸,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车辆零部件过早磨损、损坏,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及行车安全性。此外,减振部件在处理高频振动时,也无法有效吸收和衰减这部分能量,久而久之会降低整个减振系统的使用寿命。

2、现有技术中,引入缓冲部件作为减振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显著改善了这些问题。缓冲部件能够起到延缓和分散冲击力的作用,增加了减振过程中的缓冲效应,从而提高了减振效率。在减振部件压缩和回弹的过程中,缓冲部件就像一个能量的吸收和转换装置,有效地减轻了传递至车体的振动强度,提升了驾乘舒适度。同时,缓冲部件还可以防止因冲击过大而导致减振部件极限工作,对减振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3、然而,当前常规的缓冲部件设计存在一个显著的局限性,即其缓冲效应往往不具备动态可调性。这意味着无论面对何种路况或驾驶需求,缓冲部件提供的缓冲能力始终保持固定,无法灵活适应。在低速行驶、追求舒适性为主的路况下,可能需要较强的缓冲效果以减少颠簸感;而在高速行驶或竞技驾驶条件下,为了保证操纵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则可能需要较弱的缓冲效果以避免过度软化减振系统。鉴于此,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缓冲效应的缓冲部件无疑成为制约减振部件性能优化和技术升级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减振系统及其缓冲部件,调节机构通过缓冲本体的形变幅度发生压力变化,以使缓冲部件具备实时可调性,解决了缓冲部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缓冲效应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包括缓冲本体,其呈筒状结构;调节机构,其设置在缓冲本体的侧壁内部,以形成环绕缓冲本体的嵌入式密闭空间,用于调整缓冲本体的弹性势能;

4、其中,密闭空间随缓冲本体被压缩的形变幅度发生压力变化,以使缓冲本体上形成的缓冲效应具有调节机构的动态增幅。

5、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密闭空间包括第一腔室和位于第一腔室下方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具有压缩介质,第二腔室内具有流动介质,且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置能够适配流动介质动态变化的执行结构,用于驱使流动介质压迫第一腔室中的压缩介质。

6、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执行结构设置为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流道;流道能够供流动介质进入第一腔室,压缩介质受流动介质压迫以促使第一腔室中发生压力变化。

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流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流道环绕缓冲本体间隔地布置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

8、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各流道两两一组均匀布置,每组中的两个流道相对设置,且各组流道之间具有尺寸差异。

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执行结构设置为位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呈层状结构且具备弹性变形特性,用于隔离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内部空间;

10、其中,弹性元件经流动介质的挤压能够朝第一腔室内部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元件压迫压缩介质以促使第一腔室中产生压力变化。

11、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缓冲本体分为第一压缩部分和第二压缩部分;第一压缩部分的内部以嵌入方式设有环形支撑骨架,环形支撑骨架具有刚性,用于限制压缩第一压缩部分的最大截止高度;第二压缩部分的内部以嵌入方式设有调节机构。

12、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缩部分为橡胶材料构成,第二压缩部分为橡胶或聚氨酯材料构成;第一压缩部分与橡胶材料的第二压缩部分一体成型;或第一压缩部分与聚氨酯材料的第二压缩部分固定连接。

13、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缩部分与聚氨酯材料的第二压缩部分之间成型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接合部,连接部的直径逐渐缩小构成圆台状结构,接合部是能够适配连接部的凹槽,用于紧密包裹连接部。

1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减振系统,该车辆减振系统包括减振部件和上支座总成以及上述方案中的缓冲部件;减振部件包括活塞杆和套设在活塞杆上的缸筒;活塞杆的外端部安装在上支座总成中,并在活塞杆位于上支座总成与缸筒之间的部分套装有缓冲部件;

15、其中,缓冲部件能够固定连接在上支座总成靠近缸筒的安装座上。

16、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减振系统及其缓冲部件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了以下技术效果:

17、缓冲部件利用介质压缩效应产生额外的压缩力,有效优化了动静态力学性能,尤其满足了车辆在遭遇线性侧倾和不足转向等情况下的稳定操控需求,为减振部件提供了出色的支撑效果。实现了对舒适性阶段、操稳性阶段以及限位阶段的力学特性进行精细化解耦设计和调校。确保了缓冲部件能够满足复杂的力学特性要求,达到了理想的缓冲部件刚度曲线,从而全面提升车辆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减振系统及其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包括缓冲本体;缓冲本体呈筒状结构;调节机构,其设置在缓冲本体的侧壁内部,以形成环绕缓冲本体的嵌入式密闭空间,用于调整缓冲本体的弹性势能;其中,密闭空间随缓冲本体被压缩的形变幅度发生压力变化,以使缓冲本体上形成的缓冲效应具有调节机构的动态增幅;该调节机构通过缓冲本体的形变幅度使其密闭空间中发生压力变化,以使缓冲部件具备动态可调性,从而解决了缓冲部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缓冲效应的技术问题,有效地提升车内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延长减振系统中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也能减少因振动过大对轮胎的抓地力造成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中,杭会会,刘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