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上具有导流用螺旋形凸起的管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194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表面上具有导流用螺旋形凸起的管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在其内表面上形成导流用的螺旋形凸起的管子。
迄今为止使用的所有管子都是其内表面为圆柱形表面的单调型式。
因此,在流体经管子内表面流过的场合,会发生管子内壁面和流体间的不规则摩擦从而发生流体间的相互碰撞。
据此,即因管子内表面和流体间的摩擦以及流体间的相互碰撞而产生来自管子内表面的流体流动变缓慢的弊病,进而具有因上述不规则的摩擦和碰撞而发生噪音的弊端。
或者还有由于当流体沿管子内表面流动时,会发生使管子内表面的中间部分密闭的现象而使管子内表面上产生较大的压力,故为了消除管子内表面上的空气压力而必需在管子下端安装排放空气压力用管子的缺点。
因此,本设计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些问题,使管子强度得到加强的同时,使管子寿命得到延长而进行的。
本实用新型按如下方式构成,即在管子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导流用缓慢螺旋形凸起,在导流凸起间形成流道。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即在管子表皮和在管子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导流用缓慢螺旋形合成树脂的凸起层之间形成吸音用发泡层。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轴侧图,且呈切去一部分的状态,图2为沿
图1A-A线剖面图,
图3为沿图2的B-B线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轴侧图,且呈切去一部分的状态,图5为沿图4的C-C线的剖面图,图6为沿图5D-D线的剖面图。
图1至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是在管子1的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导流用的缓慢螺旋形凸起2,在凸起2之间形成流道3的结构。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当流体从管子1内表面的上端流入口流入,则流入的流体因在管子1内表面上形成的多条导流凸起2而被分流并随之被导入流道3内。
因此,由于导入流道3内的流体沿流道3流动,此时流动着的流体在管子内表面上变得很缓慢并以轻微漩涡状态流动,故流体流速增加时,和传统的圆筒形内表面管子相比较,单位时间有更多的流量通过。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向下的螺旋形导流凸起2的向下角度(<θ)和导流凸起2的数目,能有选择地使用适应各种缓急程度流动的流体所需的管子。
此外,图4至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它是在管子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缓慢螺旋形导流凸起2,从而形成流道3的螺旋形合成树脂层4和在管子外表面上形成的合成树脂外皮层5之间形成吸音用发泡层6的结构。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管子1,由于其内表面是由缓慢、反复形成多条导流凸起而形成流道3的螺旋状合成树脂层4形成,因而当流体流入管道而流动时能防止流体间相互碰撞,又因此时的流体变得很缓慢,并能以维持轻微漩涡状态下流动,因此,能通过加大流速而使较多的流体流过管子1。
此外,因上述流速加大而产生的噪音,以及因流体流动而和螺旋状合成树脂层4的碰撞而产生的噪音因吸音用发泡层6的吸音效果而得到抑制,因而可防止其振动不致波及到管子1的合成树脂外皮层5。
此外,由于流体是和形成流道3的螺旋状合成树脂层4相贴合而流过,故在管子1的内表面上的螺旋状合成树脂层4的中心部上形成空间部并与空气层共存,因而没有必要象以往的管子那样另外设置为排除空气压力用的管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子的内表面上缓慢地反复形成多条导流用凸起而在导流凸起间形成流道,从而取得使单位时间的流体流量增大的同时,不再需要另外设置为排除空气压力用的管子等的效果。此外,因设置吸音用发泡层,还具有能防止噪音发生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在管子内表面上形成有螺旋形导流凸起的管子,其特征在于该管子的构成包括在管子1的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导流用缓慢螺旋形凸起2,从而在上述导流凸起2之间形成流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子,其特征在于该管子的构成还包括在管子1的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导流用缓慢螺旋形凸起2,从而形成了流道3的螺旋形合成树脂层4和在管子外表面上形成合成树脂外皮层5之间形成吸音用发泡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其内表面上形成导流用螺旋形凸起的管子,通过在管子内表面上反复形成多条合成树脂的缓慢螺旋形凸起而形成流道,或在上述螺旋形合成树脂层和在管子外表面上形成合成树脂外皮的管子表皮层之间形成吸音用发泡层,从而能取得通过加大流速使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多和防止在管子外皮上发生振动以及无需另外设置为排除空气压力用的管子等效果。
文档编号F16L9/00GK2063597SQ9020382
公开日1990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钟镐 申请人:李钟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