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拆卸式转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528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头拆卸式转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主要用于渔业生产,连接绳索与绳索之间和防止绳索相互捻捩的工具——双头拆卸式转环。
现有技术中,绳索与绳索之间的连接和防止绳索产生捻捩是使用卸克和转环这二件属具,通常需要使用二只卸克和一只转环来完成;现有的拆卸式转环,仅对转环体作了改进,由原封闭“8”字型结构改为上下体结构,起到了卸克和转环的作用,但转动圆环仍无改变,绳索与转动圆环的连接仍需通过卸克来完成,所以没有根本上解决绳索之间的连接,使用时仍感不便。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是一种对原转环的转动圆环进行改革的新产品,使之成为双头能拆卸的转环。这样绳索之间连接只要通过本实用新型即可完成,而且它的抗弯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结构来完成的原转环的转环体设计为转环上体和转环下体两部分,用双头螺栓连接,原转环的转动圆环也设计为转环上体和转环下体两部分,也用双头螺栓连接,上下转环体通过一转动轴连接,也即由两个可拆卸的相同的转动体构成本发明。
结合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由上部转环体(1)、(2)、(3)、下部转环体(5)、(6)、(7)、和转动轴(4)所组成。(见附图一、二)所述的上部转环体由成“U”型的上转环下体(3)、成“∏”型的上转环上体(1),上转环上体(1)插靠在上转环下体(3)内侧,相互的接靠面均留有0.5~1.0mm的间隙,相互重叠的中间开有一孔,孔内设有内螺纹,用带内六角的上双头螺栓(2)连接所构成;所述的下部转环体由成“∏”型的下转环上体(5)、成“U”型的下转环下体(7),下转环上体(5)插靠在下转环下体(7)内侧,相互的接靠面均留有0.5~1.0mm间隙,相互重叠的中间开有一孔,孔内设有内螺纹,用带内六角的下双头螺栓(6)连接所构成;上转环下体(3)和下转环上体(5)接靠处均开有一个孔,孔内插入转动轴(4)。轴成单头螺栓,与孔之间留有0.5~1.0mm间隙,螺栓的螺纹部分配之螺母(9),拧紧后再电焊固定,以防转动时松脱,上下带内六角的双头螺栓(2)和(6),一头为大头,M18-22mm,一头为小头,M16-20mm,在它的上面均开有一个孔(8),直径为2-4MM,在孔内插入开口销,以防双头螺栓旋出。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双头能够拆卸,把二只卸克和一只转环的作用组成一体,只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就可完成绳索之间的连接,减少了对属具的使用,增加了使用安全性能,此外,上下转环体不仅能以转动轴为轴心转动,而且上转环上体和下转环下体均能以双头螺栓为轴心,在上下各90度范围内转动,这样,绳索在水中工作时,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抗弯强度,增长了使用寿命,是一种新型的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由转动圆环和上下转环体组成的双头拆卸式转环,其特征在于转动圆环由成“Ⅱ”型的上转环上体(1),成“U”型的上转环下体(3),上转环上体(1)插靠在上转环下体(3)内侧,由上双头螺栓(2)连接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拆卸式转环,其特征在于上转环上体(1)与上转环下体(3)的接靠面均留有0.5~1.0mm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拆卸式转环,其特征在于上双头螺栓(2)带有内六角的一头为大头,M18~22mm,另一头为小头,M16~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头拆卸式转环,其特征在于在上双头螺栓(2)上开有一个直径为2-4mm的孔,孔内插入开口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拆卸式转环,其特征在于上转环上体(1)能以双头螺栓(2)为轴心,在上下各90度范围内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要在渔业生产用于绳索之间连接和防止绳索捻捩的双头拆卸式转环,它由相同结构的上部转环体(1)、(2)、(3)和下部转环体(5)、(6)、(7)、及转动轴(4)所组成。它能双头拆卸,具有二只卸克和一只转环的功能,绳索之间的连接只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即可完成;同时转环体之间不仅能自由转动,而且上转环上体(1)和下转环下体(7)均能以上下双头螺栓(2)、(6)为轴心各自在上下90度范围内转动,改善并提高了转环体的受力状况,增强了抗弯强度,是一种适宜渔业生产的换代产品。
文档编号F16G11/00GK2117500SQ9220393
公开日1992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6日
发明者顾和达 申请人:顾和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