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黄油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8369阅读:5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式黄油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气动式黄油枪,属于工程机械润滑加油工具。
传动机械(尤其是汽车、拖拉机)经长期运行,设备状况变差,如不及时添加润滑脂,将会加速机件磨损,以致影响整机性能和寿命。及时添注润滑脂是车辆保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添加润滑脂的传统方式是采用压杆式黄油枪,使用时,一手把握油缸,一手操作压杆,使用该方式加油,油压低,劳动强度大,油脂易外溢,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油脂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传动机械,特别是车辆的维修提供一种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节约油料的新型黄油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它是利用汽车气源或维修点压缩空气气源,实现气动加力,将油脂增压后注入油嘴。气动式黄油枪的结构由三大部件组成,即气压助力装置、贮油装置及压缩气体控制装置。由注油嘴、出油阀、进油阀、助力缸、活塞、挺柱、皮碗等零件组成的气压助力装置在黄油枪的前端;由油缸、油缸底座、挡油板及后盖组成的贮油装置装在黄油枪的中部;由气缸、顶杆、气阀柱塞、进气阀、进气管、手柄等组成的压缩气体控制装置位其尾部。
由气压助力装置、贮油装置、压缩空气控制装置三部件将黄油枪分成五个空间,由前向后分别为油脂增压室、气体平衡室、压缩气体增力室、气压室及余压室,在油脂增压室、气体平衡室、气压室及余压室中分别装有弹簧。
为了使压缩气体在黄油枪内实现预定的操作,在油缸底座小于气缸内径3~4mm的圆周上、气缸的余压室位置与气阀柱塞中间位置的径向、后盖与油缸相连的端面且大于油缸外径7~10mm圆周上,分别均匀开有3~4个通气孔,且后盖通气孔的截面积较前两孔小。
所述的出油阀、进油阀、进气阀采用单向阀。
为使加油操作能够顺利实施,活塞与助力缸,油缸底座、挡油板与油缸,气阀柱塞与气缸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使之活动自如,另外为防止漏气、漏油,上述各运动零件分别装有密封圈。
为方便黄油枪本身的维修及添加油脂操作,各零部件的连接,如助力缸与油缸、挺柱与活塞、油缸与后盖、顶杆与油缸底座等均采用可拆的螺纹连接。
如此结构的黄油枪与传统的压杆式黄油枪比较,由于采用气动加力,大大提高了油脂的喷射力,加速加油速度,气动加力减轻了劳动强度,使得两手能把稳油枪,避免油脂外溢,即节约油料又减少环境污染。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清楚起见,图中的附图标记采用不连续编号,每个零件的编号分别排在所属部件编号之后,例如气压助力装置部件编号为(1),则该部件所包含的零件如注油嘴、出油阀……分别编号为(11)、(12)……,其余依次类推。
参照图1可知,气动式黄油枪由气压助力装置(1)、贮油装置(2)、压缩气体控制装置(3)三大部件组成,按照顺序分别装在黄油枪前端、中部及尾部。气压助力装置包括注油嘴(11)、出油阀(12)、进油阀(13)、油管(14)、助力缸(15)、活塞(18)、皮碗(16)、挺柱(17)等零件组成,贮油装置由油缸(23)、油缸底座(21)、挡油板(22)及后盖(24)组成,压缩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气缸(32)、顶杆(31)、气阀柱塞(33)、进气阀(35)、进气管(36)、手柄(37)等。
三大部件将黄油枪分成油脂增压室(Ⅰ)、气体平衡室(Ⅱ)、压缩气体增力室(Ⅲ)、气压室(Ⅳ)、余压室(Ⅴ)五个空间,除Ⅲ室外,其余空间分别装有弹簧。
黄油枪上所有阀门均采用I-25钢球单向阀。为使加油操作能顺利实施,凡有相对运动的零件间采用间隙0·03~0·05mm的间隙配合,另外为防止漏气、漏油,活塞、油缸底座、挡油板、气阀柱塞分别装有密封圈。为方便黄油枪本身的维修及油缸内部添加油脂操作,各零部件的连接,如助力缸与油缸、挺柱与活塞、油缸与后盖、顶杆与油缸底座等均采用可拆的螺纹连接。
油缸底座的结构如图2所示,为一凸台形圆盘,凸台及底座中心位置有内螺纹,分别连接气缸及顶杆用,在小于气缸内径d3~4mm圆周上均匀开有4个φ3通气孔(A)。
后盖结构如图3所示,它为凹形圆盘,外端面开有与气缸间隙为+0·05mm的圆孔,内端面有与油缸连接用的内螺纹,在大于油缸外径D10mm的圆周上开有四个φ1·5通气孔(C)。
另外在气缸与气阀柱塞的径向也相应开有四个φ3通气孔(B)(一般制成截面与A截面积相等)。
整个黄油枪外形尺寸为总长400mm,油缸公称直径φ80,注油嘴采用尖嘴式,经使用得知,当气体压力0·5~0·8MPa时,油脂增压室可达15~22MPa,可有效地进行加油操作。加注黄油时,作用在手上的推力不大于30牛。
下面叙说气动式黄油枪的使用。
1、注油操作推动手柄(37)使气阀柱塞(33)、气阀接头(34)、进气阀阀座(35)前移,当柱塞的密封圈关闭气缸(32)的排气孔B后,顶杆(31)顶开进气阀的钢球,气路畅通,此时压缩空气由进气管(36)经油缸底座(21)通气孔A直接进入压缩气体增力室(Ⅲ),推动活塞(18)、挺柱(17)及皮碗(16)迅速向前移动,油脂增压室(Ⅰ)内的油脂被挤压,进油阀(13)自动关闭,出油阀(12)被顶开,高压油脂从注油嘴(11)射出。
2、不注油时不对手柄施加推力,气阀柱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后移,进气阀首先关闭,当柱塞移至通气孔与气缸通气孔B重合时,压缩气压增力室(Ⅲ)内的气体由孔A经孔B进入余压室(V),再从后盖C孔排出。
3、补充润滑脂(1)当皮碗、挺柱、活塞在弹力作用下后移时,油脂增压室(Ⅰ)产生负压,出油阀关闭,进油阀打开,润滑脂被吸入(Ⅰ)室内。
(2)与此同时,压缩气体进入余压室,由于后盖C孔小,气体未及时排除,部分压缩气体推动挡油板向前移动,贮油缸内润滑脂受挤压,使油脂经出油管进入油脂增压缸内,为再次注射润滑脂作准备。
下面给出气动式黄油枪附图,零部件名称及空间位置名称图1气动式黄油枪总装图图2油缸底座结构图图3后盖结构图(1)气压助力装置(2)贮油装置(3)压缩气体控制装置
(11)注油嘴(12)出油阀(13)进油阀(14)油管(15)助力缸(16)皮碗(17)挺柱(18)活塞(21)油缸底座(22)挡油板(23)油缸(24)后盖(31)顶杆(32)气缸(33)气阀柱塞(34)气阀接头(35)进气阀(36)进气管(37)手柄(Ⅰ)油脂增压室(Ⅱ)气体平衡室(Ⅲ)压缩气体增力室(Ⅳ)气压室(Ⅴ)余压室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式黄油枪,由注油嘴、油缸等组成,其特征是黄油枪由三大部件组成,即气压助力装置、贮油装置及压缩空气控制装置,由注油嘴、出油阀、进油阀、助力缸、活塞、挺柱等零件组成的气压助力装置装在黄油枪的前端;由油缸、油缸底座、挡油板及后盖组成的贮油装置装在黄油枪的中部;由气缸、顶杆、气阀柱塞、进气阀、进气管、手柄组成的压缩气体控制装置装在黄油枪尾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黄油枪,其特征是三大部件分别将黄油枪分成五个空间,由前向后分别为油脂增压室,气体平衡室、压缩空气增力室、气压室、余压室,在油脂增压室、气体平衡室、气压室、余压室中分别装有弹簧。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黄油枪,其特征是油缸底座小于气缸内径3~4mm的圆周上,气缸余压室位置、气阀柱塞中间位置的径向、后盖与油缸相连的端面且大于油缸外径7~10mm的圆周上,分别均匀开有3~4个通气孔,且后盖通气孔的截面积较前两孔小。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黄油枪,其特征是出油阀、进油阀、进气阀采用单向阀。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黄油枪,其特征是活塞与助力缸,油缸底座、挡油板与油缸,气阀柱塞与气缸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活塞、油缸底座、挡油板、气阀柱塞运动部件上分别装有密封圈。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式黄油枪,其特征是助力缸与油缸、挺柱与活塞、油缸与后盖、顶杆与油缸底座采用可拆的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气动式黄油枪属于润滑加油工具。它由气压助力装置、贮油装置、压缩空气控制装置组成。由注油嘴、进出油阀、助力缸、活塞、挺柱等组成气压助力装置装在黄油枪前端;由油缸、油缸底座、挡油板及后盖组成贮油装置居中;由气缸、顶杆、进气阀及手柄等组成气体控制装置在其尾部。它利用汽车气源或维修点压缩空气实现气动加力,因而注油压力大,操作平稳,避免油脂溢出,达到节油省力,改善环境的目的,尤其适合汽车、拖拉机的加油。
文档编号F16N13/00GK2174617SQ9322439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5日
发明者叶菁银 申请人:叶菁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