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1979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包括上导轴承、下导或推力轴承、水导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其可广泛应用于立式水轮发电机安装形式水电站,用于自泵吸收水轮发电机组轴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雾,属于水轮发电机组辅助工作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电站中水轮发电机组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因轴承温度升高后,轴承内润滑油会有一部分变成汽态从轴承油槽盖与大轴间的缝隙溢出,在轴承周围区域产生大量轴承润滑油油雾,为防止油雾产生后污染发电机设备造成发电机故障或环境污染,通常会为机组轴承设置一套外接式油雾吸收装置,即在轴承油槽盖密封处设置管道与布置在机坑外的油雾吸收装置连接用于吸收轴承产生的油雾,而现有油雾吸收装置系统因管道过长或者油雾吸收设计不合理,往往油雾吸收效果并不理想,在整个机坑内或定子转子内沾染很多油污;同时现有些机组采用接触式密封的方式来隔绝油雾从轴承油槽溢出,但接触式密封对材料及机组安装质量要求很高,且需经常维护更换,成本高昂,并且效果同样也不理想;现有油雾吸收装置采用外置式电动吸收装置,布置有一套自动控制装置及电源系统,自动装置参与开机流程有会因为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导致开机不成功等等,且对于维护也不方便,消耗能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吸收立式安装形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的吸收装置,此油雾吸收装置,无需借助外接设备也无需使用任何电源进行驱动,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无接触,没有现有油雾吸收装置的接触式密封设备,机组开机就能自动投入实现油雾吸收及回收,无需人工干预及操作,同时此油雾吸收装置吸收效率高,维护方便简单,一次安装后无需更换零部件可随机组长期运行,且运行安全可靠,仅消耗水轮机提供的机械能量不消耗任何电能,相对机组来说消耗能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它包括水轮发电机大轴,在水轮发电机大轴上固定安装有叶轮,叶轮与水轮发电机大轴之间设置有耐油橡胶密封圈,叶轮内设置有径向叶片,叶轮以叶轮径向旋转面分为上部轮叶区和下部轮叶区,叶轮外设置包裹叶轮的叶轮外壳,叶轮外壳的底部与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槽盖相连,叶轮外壳与水轮发动机组轴承油槽盖之间设置有耐油橡胶密封圈,叶轮外壳设置有出口管道,出口管道与油雾冷凝器连接,油雾冷凝器后设置油液回收罐,油液回收罐上设置有油位计。
[0005]所述叶轮外壳内腔上部与叶轮上部轮叶区之间设置有间距。
[0006]所述叶轮由水轮发电机大轴驱动。
[0007]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时,叶轮跟随水轮发电机大轴一起同步旋转,叶轮径向叶片随叶轮的旋转在上部轮叶区产生离心力从而将机组轴承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叶轮外壳内部,从而形成带有压力的空气密封,防止下部轮叶区吸入的油雾溢出;叶轮径向叶片随叶轮的旋转在下部轮叶区产生的离心力将机组轴承油槽产生的油雾吸进叶轮外壳内部,与上部轮叶吸进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叶轮外壳出口管道进入油雾冷凝器中,然后通过油雾冷凝器冷凝后变成液态油,液态油最后流入油液回收罐从而达到吸收及回收油雾的目的,通过监视油位计的液位高度,及时掌握了解油液收集情况,当油液回收罐收集满之后,及时取出油液回收罐内部的油液。
[0008]上述叶轮外壳内腔上部与叶轮上部轮叶区之间设置有间距,通过设置间距保证了机组检修顶转子时不至于使叶轮与叶轮外壳发生接触。
[0009]上述叶轮随水轮发电机大轴同步旋转,由水轮发电机大轴直接驱动,从而为叶轮提供动力,保证了无需为叶轮外接任何驱动电源,使其结构更加简单合理,提高了油雾吸收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3]图中:叶轮1、上部轮叶区2、下部轮叶区3、叶轮外壳4、间距5、出口管道6、油雾冷凝器7、油液回收罐8、油位计9、水轮发电机大轴10、耐油橡胶密封圈11、水轮发电机组轴承盖12、外空气13、油雾14、耐油橡胶密封圈15、油雾与空气混合气体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1-2所示,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它包括水轮发电机大轴10,在水轮发电机大轴10上固定安装有叶轮I,从而保证了叶轮I能够跟随水轮发电机大轴10 —起转动,为叶轮I的转动提供驱动力;叶轮I与水轮发电机大轴间10间设置有耐油橡胶密封圈11,从而防止水轮发电机组轴承内油雾14从叶轮I与水轮发电机大轴10间溢出;叶轮I以叶轮径向旋转面分为上下两个不相通的部分,设置有径向叶片,分别形成上部轮叶区2和下部轮叶区3,上部叶轮区2内叶片能够在叶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将轴承外部空气13吸入到叶轮外壳4中从而形成向叶轮外壳内压的、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密封,而下部叶轮区3内叶片也能够在叶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从水轮发电机组轴承内溢出的油雾14吸入到叶轮外壳4中,上下两个部分轮叶区吸入的空气和油雾混合后在叶轮I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将油雾与空气混合气体16,甩入叶轮外壳4的出口管道6 ;叶轮I外设置包裹叶轮I的叶轮外壳4,叶轮外壳4的底部与水轮发电机组轴承盖
12相连,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耐油橡胶密封圈15,从而防止水轮发电机组轴承产生的油雾14经叶轮外壳4与水轮发电机组轴承盖12间的缝隙溢出污染发电机组和环境;叶轮外壳4设置的出口管道6与油雾冷凝器7连接,油雾冷凝器7后设置油液回收罐8,油液回收罐8上设置有油位计9,通过出口管道6将油雾输出叶轮外壳4,再由油雾冷凝器7对其进行冷凝形成液态油,最后将液态油通过油液回收罐8进行回收。
[0016]优选的,所述叶轮外壳4内腔上部与叶轮I上部轮叶区2之间设置有间距5,通过设置的间距5用于保证机组检修顶转子时不至于使叶轮I与叶轮外壳4发生接触。
[0017]优选的,所述叶轮I固定在水轮发电机大轴10上,由水轮发电机大轴10驱动同步旋转,从而节省了叶轮I的驱动力,节省了能量,同时省去了外接油雾吸收装置、外接油雾吸收装置驱动电源系统及其控制系统,无需任何外接控制设备,使其结构更加简单。
[0018]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叶轮I与水轮发电机大轴10进行固定相连,保证其能够跟随水轮发电机大轴10 一起转动,安装完成之后再将叶轮外壳4安装在叶轮I的外面,使叶轮I整体包裹在叶轮外壳4内,同时保证叶轮外壳4的下端和水轮发电机大轴10的水轮发电机组轴承盖12相连接,通过耐油橡胶密封圈15保证其密封性,防止产生的油雾14在下端面发生泄漏。
[0019]然后,将出口管道6与叶轮外壳4进行组装,其中出口管道6也可以与叶轮外壳4做成整体结构式,从而简化其安装,在安装时保证组装的密封性,再将油雾冷凝器7接在出口管道6上,同时在油雾冷凝器7的出口处安装油液回收罐8,油液回收罐8上同时安装油位计9。
[0020]最后,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时,水轮发电机大轴10带动叶轮I同步旋转使其正常工作,进而对产生的油雾进行吸收。
[0021]工作原理为:
叶轮I跟随水轮发电机大轴10 —起转动,叶轮I的旋转在上部轮叶区2及下部轮叶区3产生离心力从而将机组轴承外部的空气13和下部轴承产生的油雾14吸入到叶轮外壳4内部;叶轮I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机组轴承油槽产生的油雾14吸进叶轮外壳4后经出口管道6进入油雾冷凝器7中,然后通过油雾冷凝器7冷凝后变成液态油,液态油最后流入油液回收罐8从而达到吸收及回收油雾的目的,通过监视油位计9的液位高度,及时掌握了解油液收集情况,当油液收集满之后,及时取出油液回收罐8内部的油液。
[0022]本发明的优点为:
1、不需要额外的油雾吸收系统,简化了原有的复杂设计,油雾吸收叶轮离心力直接作用于油槽内产生的油雾,使油雾吸收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0023]2、此油雾吸收装置旋转部件随机组大轴同步转动,装置自动投入,不需要人为干预,无需操作,节省人力资源。
[0024]3、此油雾吸收装置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无任何直接接触,与现有油雾吸收装置被动的通过密封环、接触式密封等传统方法完全不同,一旦与机组整体设计制造完成安装后,无需日常维护,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
[0025]4、此油雾吸收装置无需额外的电源系统及控制系统,采用水轮发电机大轴的自身动力,节省了能量,同时也避免了采用油雾吸收装置控制系统而带来的开机故障,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0026]5、此油雾吸收装置可推广至所有立式安装水轮发电机组,可用于原有其他接触式或外接式油雾吸收装置改造。
[0027]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它包括水轮发电机大轴(10),其特征在于:在水轮发电机大轴(10)上固定安装有叶轮(1),叶轮(I)与水轮发电机大轴(10)之间设置有耐油橡胶密封圈(11),叶轮(I)内设置有径向叶片,叶轮(I)以叶轮径向旋转面分为上部轮叶区(2)和下部轮叶区(3),叶轮(I)外设置包裹叶轮(I)的叶轮外壳(4),叶轮外壳(4)的底部与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槽盖(12)相连,叶轮外壳(4)与水轮发动机组轴承油槽盖(12)之间设置有耐油橡胶密封圈(15),叶轮外壳(4)设置有出口管道(6),出口管道(6)与油雾冷凝器(7)连接,油雾冷凝器(7)后设置油液回收罐(8),油液回收罐(8)上设置有油位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外壳(4)内腔上部与叶轮(I)上部轮叶区(2)之间设置有间距(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I)由水轮发电机大轴(10)驱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泵式水轮发电机组轴承油雾吸收装置,它包括水轮发电机大轴,在水轮发电机大轴上固定安装有叶轮,叶轮以叶轮径向旋转面分为上部轮叶区和下部轮叶区,叶轮外设置包裹叶轮的叶轮外壳,叶轮外壳的底部与水轮发电机大轴的机组轴承油槽盖相连,叶轮外壳设置有出口管道,出口管道与油雾冷凝器连接,油雾冷凝器后设置油液回收罐,油液回收罐上设置有油位计。此油雾吸收装置,无需借助外接设备也无需使用外接电源进行驱动,就能高效的实现油雾吸收,同时此油雾吸收装置吸收效率高,维护方便,运行安全可靠,消耗能量小。
【IPC分类】F03B11/00, F16N31/02
【公开号】CN104896291
【申请号】CN201510258337
【发明人】董钟明, 李天智, 邹毅, 杜云华, 邓国庆, 刘喜泉
【申请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