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力反馈控制的磁力轴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83304阅读:来源:国知局
纳于外座15内。参见图3~4,Χ传力框13外壁上间隔设置第一X向 力传感器131、第二X向力传感器132、第三X向力传感器133和第四X向力传感器134。第一 X向 力传感器131、第二X向力传感器132、第三X向力传感器133和第四X向力传感器134相对设置 于X传力框13的横向两侧。各X向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X传力框13外壁上,各X向力传感器 的另一端固定于外座15的内壁上。X传力框13与滑动传力块12的纵向设置气隙,X传力框13 的内壁与滑动传力块12的外壁横向相接触设置。显然辅助支承测力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 构,仅需实现能测量出转轴作用于辅助轴承径向力即可。本文中转轴作用于辅助轴承上的 沿辅助轴承的径向力,一方面可以正交分解为X向力和Υ向力,同时该X向力和Υ向力均可在 辅助轴承的内圈、外圈和转轴之间传递,并根据牛顿第三定理发生作用和反作用,本文中的 X向力和Y向力既包括以上各类径向力。
[0037]参见图5,当转轴33将X方向的压力作用到辅助轴承11的内圈时,该力通过滚珠传 递到辅助轴承11的外圈,于是,就传递到与之固连的滑动传力块12上。滑动传力块12与X传 力框13在X方向没有间隙,该力将对X传力框13发生作用。滑动传力块12与Y传力框14在X方 向有间隙,因此,该力不能对Y传力框14发生作用。此时,滑动传力块12就将所受到的辅助轴 承11的外圈的X方向的压力(FX1~FX4),完全传递给X传力框13。该力受到第一 X向力传感器 131、第二X向力传感器132、第三X向力传感器133和第四X向力传感器134的反作用力支承, 并被它们测量出来,传送给电磁控制器24。从而使得X传力框13仅能检测到辅助轴承11的X 向力。
[0038] 参见图6~7,Y传力框14与)(传力框13间隔设置于外座15内,图6~7为将)(传力框13 去除后的示意图。Υ传力框14外壁上间隔设置第一 Υ向力传感器141、第二Υ向力传感器142、 第三Υ向力传感器143和第四Υ向力传感器144。第一 Υ向力传感器141、第二Υ向力传感器142、 第三Υ向力传感器143和第四Υ向力传感器144相对设置于Υ传力框14的纵向两侧。各Υ向力传 感器的一端固定于Υ传力框14外壁上,各Υ向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于外座15的内壁上。Υ传 力框14与滑动传力块12的横向设置气隙,Υ传力框14的内壁与滑动传力块12的外壁纵向相 接触设置。
[0039] 参见图8,其原理与X方向相同,同样可以测得Υ方向的压力(FY1~FY4),仅在方向 上是正交。参见图3和图5可知,从左向右可看到Υ传力框14,从右向左可看到)(传力框13。
[0040] 辅助支承测力组件1中的外座15通常固定安装在静止的更大的应用底座上。X传力 框13与外座15之间通过安装在左右的X方向的力传感元件连接,Υ传力框14与外座15之间通 过在上下安装的Υ方向的力传感元件连接。滑动传力块12套在X传力框13与Υ传力框14之内。 滑动传力块12与X传力框13只在X方向上有滑动接触,在Υ方向上留有间隙可以自由运动。滑 动传力块12与Υ传力框14只在Υ方向上有滑动接触,在X方向上留有间隙可以自由运动。这 样,当滑动传力块12受到任意方向的径向力时,它能把该径向力分别分解到X传力框13和Υ 传力框14,从而实现转轴3径向力的正交分解。
[0041] 辅助支承测力组件1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在非工作状态下,对转轴3起支承 作用。辅助支承测力组件1刚度远大于常用的弹性构件,避免了由于刚性不足,导致的转轴3 使用中发生的轴跳问题。(2)在工作状态对转轴3起支承及约束作用,并能实时测出转轴3的 径向压力。
[0042]电磁控制算法通过力反馈控制,使得电磁支承组件2正好提供维持转轴3平衡所需 的径向力,从而使得辅助轴承11的外圈受到的压力为零。下面以Υ方向为例来讨论控制算 法。X方向与Υ方向的类似,X方向上力的控制算法省略。
[0043]参见图8,转轴3在Υ方向上受到4个力:(1)重力。重力是恒力,大小为mg,方向向下。 (2)电磁力。电磁力由电磁支承组件2提供,是可变的,设大小为Fm,正方向向上。(3)辅助轴 承11外圈对转轴3的支承力。设大小为Fs,由装置中的检测装置检测得到,正方向向上。该支 承力由滑动传力块12提供,并可被力传感元件测量,可用于反馈。(4)干扰力,通常是未知 量。设大小为Fd,正方向向下。当以上各力中的任意个力的大小实际为负值时,表示力的方 向与所设正方向相反。
[0044] 由于转轴3在径向的运动受到约束,因此,其Y方向运动的加速度为零。于是有:
[0045] Fm+Fs=mg+Fd (1)
[0046] 电磁力的公式近似为:
[0047] Fm=Fmu-Fmd = KFi(iu2-id2) (2)
[0048] 其中,Fmu和iu分别是上电磁铁的吸力和上电磁铁电流,Fmd和id分别为下电磁铁的 吸力和下电磁铁电流。k fi是从电流到电磁力的传递系数为^4^1其中,是真空中的磁 4iV 导率,A是磁极面积,N是线圈匝数,δ是电磁铁磁极和吸力盘之间的气隙的长度。
[0049] 进一步,(2)式在平衡点附近线性化,可变换为:
[0050] Fm=KFi(iu2-id2)
[0051] =KFi(iu+id) (iu-id)
[0052] =Kfii( iu-id) (3)
[0053] =Kfii · i
[0054] =Kfii( io+Δ?)
[0055] 其中,设(iu+id)保持不变,为一个常数i。,即(iu+id) = i。。即,当电流iu增大时,电 流id就对应减小相同的值,反之亦然,即当电流iu减小时,电流id就对应增加相同的值。设系 数Kfii = Kfi · i。。电流i = iu_id。设i = io+Ai,它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变的静态部分为io, 该部分用于抵消重力,即有Kfii · io=mg;Ai为动态部分电流。
[0056] 将⑶式代入(1)式,并注意到Kfii · io=mg,可得:
[0057] Fs+Km · Ai=Fd (4)
[0058] 其中,Km=KFII。这里换一个符号可以简化标记。
[0059] 本发明采用积分控制,也可以采用偏微分控制等方式进行控制。由于匕是可以测 量的,因此,可将控制电流Ai选为Fs的积分,于是有:Ai=K CI · JFS · dt,其中,KCI为积分放 大系数。拉普拉斯变换式为:
[0060]
(5)
[0061]其中,s为拉普拉斯算子。简单起见,有关变量及其拉普拉斯变换之后的变量采用 了相同的符号,根据上下文不难区分,不影响分析结果。
[0062]将(5)式代入(4)式,化简后,可得从干扰力到支撑力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0063]
(6)
[0064] 从(6)式可知,只要Km · Κα>0,根据控制理论可知,系统的极点就在复平面的左半 平面,系统就是稳定的。精确选取控制参数KCI,以防该数值过大导致轴跳。使得K m · KCI?|s ,注意到I s I = ω = 6.28 X f,f为干扰力的频率,ω为角频率,那么就有Fs ? 0。可见,仅需控 制KCI这一个参数,即可实现对辅助轴承11外圈对转轴3的支承力Fs的控制,使其近似为0,从 而实现对磁力轴承使用过程中,辅助轴承11对转轴3摩擦力等其他破坏力的控制,实现了对 磁力轴承的保护。
[0065] 采用这种控制方法,达到了有未知干扰力存在的情况下,仅需调整Κα即可使得匕 *0。辅助轴承11对转轴3的支承力近似为零的效果。Κα作为一个放大器增益,可以在控制器 上增设该部件实现对其的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不累述。
[0066]在数字控制系统中,该控制算法可由软件实现;在模拟控制系统中,该控制算法可 由电路实现。核心算法的软件实现的方法和步骤为:第1步,根据测力传感器信号测量得到 力匕,它是一个有正负号的量;第2步,将F s乘以一个积分系数KCI,然后除以采用控制周期Ts, 变为累加量;第3步,将该累加量累加到当前的控制电流Ai上,用于调整电磁铁的电流,核 心算法即告完成。如果用电路实现,可用一个运算放大器如图10实现,图中,R为电阻,C为电 1 1 容。该电路的传递函数为-Μ = 1^一 _巧将该式与(5)式比较可知,只需选取 并再加一级反相器,就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