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65087阅读:2091来源:国知局
温控阀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的阀芯,特别涉及一种温控阀芯。
【背景技术】
[0002]在恒温水龙头中,温控阀芯是实现水温恒定的关键部件,现有水龙头的温控阀芯主要包括壳体、转芯、动陶瓷片、静陶瓷片,壳体内形成一两端开口的容纳空间,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套接在壳体下端的容纳空间内,静陶瓷片固定设置在动陶瓷片的下方,静阀片上开有两个相对的进水通孔,动陶瓷片开有与进水通孔相对应的出水通孔,转芯则套接在壳体上端的容纳空间内,转芯下端通过拨叉卡接在动陶瓷片上,该温控阀芯中工作原理为:旋转转芯的时,转芯下端的拨叉带动动陶瓷片转动,使得动阀片上的出水通孔与静阀片上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最后水从转芯上的通孔流出,动陶瓷片转动的同时,通过调节进水通孔和出水通孔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热水和冷水的进水量,从而实现水温调节和水温恒定;
[0003]目前市场上还常见一种采用热敏元件实现水温自动调节的温控阀芯,其原理是热敏元件随水温的改变产生伸缩变化,热敏元件的体积变化控制水通道的大小,以实现热水与冷水的流量调节,而达到自动调节混合水温度的目的;
[0004]上述的温控阀芯不论是通过旋调控制的温控陶瓷阀芯还是通过热敏原件控制的温控阀芯作为恒温水龙头的温控阀芯使用时均不能在实现温度调节的同时实现水路的开关控制,一般来说都要在恒温龙头另一端配合温控阀芯设置一个开关阀芯,冷水和热水必须经过开关阀芯再流入温控阀芯进行混合和调温,因此一方面造成现有恒温龙头结构都比较复杂,体积较大,制造成本高,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一边调节开关阀芯一边调节温控阀芯,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人特别研制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温度和开关调节的温控阀芯,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温控阀芯,其能够实现温度调节和流量的调节及开关,省去了额外的开关阀芯,避免恒温龙头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和过大体积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温控阀芯,包括:
[0009]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一容纳空间;
[0010]底座,所述底座套接在壳体底端,底座开设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 ;
[0011]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所述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套接在壳体的容纳空间内,动陶瓷片与底座对接,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紧配合;所述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相对底座的热进水口开设热进水通孔,均相对底座的冷进水口开设冷进水通孔,均相对底座的混合出水口开设混合出水通孔;所述底座的热进水口、静陶瓷片的热进水通孔和动陶瓷片的热进水通孔依次连通构成热进水通道,所述底座的冷进水口、静陶瓷片冷进水通孔和动陶瓷片的冷进水通孔依次连通构成冷进水通道,所述动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静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和底座的混合出水口依次连通构成混合出水通道,动陶瓷片上方的容纳空间将热进水通道、冷进水通道和混合出水通道相互连通;以及
[0012]第一旋调组件和第二旋调组件,所述第一旋调组件以可沿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套接且限位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容纳空间,第一旋调组件的底部与动陶瓷片卡接,第一旋调组件的上端从壳体的容纳空间伸出且与壳体顶端对接,第一旋调组件还开设供第二旋调组件套接的通孔;
[0013]所述第二旋调组件包括推动部件、阀杆和弹性回复元件,所述推动部件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套接在第一旋调组件的通孔内,阀杆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混合出水通道内,阀杆顶部与推动部件抵接,阀杆底部位于底座的混合出水口处且阀杆可插入底座的混合出水口,阀杆插入混合出水口时,阀杆与混合出水口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弹性回复元件套置于阀杆上,弹性回复元件的底部弹性抵接在座体的混合出水口周缘,弹性回复原件的顶部弹性抵接在阀杆上端。
[0014]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座体与壳体底端对接,座体开设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从座体混合出水口的周缘向上延伸出一隔套,隔套套接在静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和动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中。
[0015]所述第一旋调组件包括动阀体和静阀体,动阀体和静阀体均开设通孔,动阀体以可沿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套接且限位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容纳空间,动阀体下端形成至少两个卡块,动陶瓷片的外周面对应动阀体的卡块开设卡槽,动阀体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与动陶瓷片卡接,动阀体的上端与壳体顶端对接;所述静阀体固设于动阀体的通孔内。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旋调组件的推动部件包括螺杆和传动螺母,螺杆和传动螺母均套接在静阀体的通孔内,螺杆上端从静阀体的通孔伸出,螺杆下端与传动螺母上端螺接,传动螺母下端与阀杆上端抵接。
[0017]进一步,所述阀杆上端由上至下依次套接一柱栓和一热敏元件,阀杆上的弹性回复元件上端弹性抵接在热敏元件上;柱栓顶部与静阀体下端抵接且柱栓顶部与静阀体下端留有供冷水和热水通过的缝隙,柱栓底部与隔套顶部抵接,柱栓的通孔将冷进水通道与混合出水通道连通,将热进水通道与混合出水通道连通。
[0018]进一步,所述传动螺母的螺孔下端滑动套接一凸型座,阀杆顶部抵接在凸形座底部;传动螺母内还设置一弹性回复元件,弹性回复元件下端弹性套接在凸型座上,弹性回复元件上端弹性套接在螺杆上;
[0019]进一步,所述传动螺母上的弹性回复元件和阀杆上的弹性回复元件均为弹簧;所述螺杆上端还插接一卡簧,卡簧下侧抵在静阀体通孔顶部的周缘上。
[0020]所述动阀体上端形成两个相对的旋调块,静阀体外周面对应两个旋调块形成限位滑槽,静阀体套接在动阀体的通孔使旋调块与限位滑槽转动配合,旋调块可在限位滑槽内旋转有限角度。
[0021]所述壳体顶部的内壁形成两个相对的限位凸座,静阀体的外周面对应壳体的限位凸座形成限位凹槽,静阀体通过限位凸座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固设于动阀体的通孔而不随动阀体转动。
[0022]所述底座与静陶瓷片的对接处、动陶瓷片与第一旋调组件的卡接处均安装密封胶垫,静阀体与外壳套接处安装滑动垫片。
[002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转动第一旋调组件,第一旋调组件带动动陶瓷片转动,以控制动陶瓷片的热进水通道和静陶瓷片的热进水通道完全对接、部分对接或完全错开,同样控制动陶瓷片的冷进水通道和静陶瓷片的冷进水通道完全对接、部分对接或完全错开,以实现热进水通道和冷进水通道的开启、关闭及大小控制,从而实现冷水和热水的进水流量和开关的控制,达到混合水的温度控制的目的,冷水和热水分别从冷进水通道和热进水通道进入动陶瓷片上方的壳体容纳空间后混合,然后从混合出水通道流出,此时转动第二旋调组件的推动部件,推动部件推进阀杆进入底座的混合出水口,使混合出水口变小,反向转动第二旋调组件的推动部件,弹性回复元件使阀杆复位,则增大混合出水口,从而实现混合水出水量大小的控制。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旋调组件控制热进水通道和冷进水通道的流量,实现最大跨度(即全冷至全热)的温度调节以及水路的开关,通过第二旋调组件控制混合出水口的大小,实现出水流量大小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只需一个温控阀芯就实现了上述两种控制,省去了额外的开关阀芯,避免恒温龙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