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8094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供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氧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空分装置(5)与气氧用户端(6)的气氧管路;液氧罐(1);与所述液氧罐(1)的出口连通的空气汽化器(2);连接所述空气汽化器(2)与所述气氧管路的供氧管路;设置于所述供氧管路上的自动调节阀(4);设置于所述气氧管路上,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7),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与所述自动调节阀(4)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氧装置,有效避免了空分装置停车状态下气氧用户端供氧中断,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说明】供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深冷精馏空分装置的主要产品为气态氧和液态氧,气态氧直接供给客户使用,而液态氧则做为副产品存储于常压贮槽之中。
[0003]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4]空分装置05通过该供氧装置将其气态氧供给到气氧用户端06上,而在空分装置05无法工作时,为了确保向气氧用户端06的供氧充足,开启手动截止阀03,液氧罐01内的液氧流入空气汽化器02,气化后的气态氧经过手动截止阀03流向气氧用户端06。
[0005]但是,由于需要手动开启手动截止阀03,需要操作人员到达供氧装置的现场进行开启,会造成供氧中断,进而使得气氧用户端06的生产线上的对于气态氧的使用安全性不闻。
[0006]因此,如何避免供氧中断,提高使用安全性,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氧装置,避免供氧中断,提高使用安全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供氧装置,包括:
[0010]用于连接空分装置与气氧用户端的气氧管路;
[0011]液氧罐;
[0012]与所述液氧罐的出口连通的空气汽化器;
[0013]连接所述空气汽化器与所述气氧管路的供氧管路;
[0014]设置于所述供氧管路上的自动调节阀;
[0015]设置于所述气氧管路上,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自动调节阀通信连接。
[0016]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氧管路位于所述供氧管路与所述气氧用户端之间的管段上。
[0017]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空气汽化器至少为两个且并联于所述液氧罐的出口与所述供氧管路之间。
[0018]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空气汽化器的数量为两个。
[0019]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空气汽化器的进口端及其出口端均设置有截止阀。
[0020]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自动调节阀至少为两个且并联于所述供氧管路上。[0021 ] 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自动调节阀的数量为两个。
[0022]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氧管路上的手动截止阀,所述手动截止阀与所述自动调节阀串联。
[0023]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液氧罐的出口设置有截止阀。
[0024]优选地,上述供氧装置中,所述自动调节阀为气闭式自动调节阀。
[0025]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氧装置,在空分装置计划停车或非计划停车时,气氧管路因供氧不足而压力降低;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检测气氧管路的压力,在压力降低到压力允许值时,控制供氧管路上的自动调节阀开启;液氧罐内的液氧向空气汽化器流动,经空气汽化器气化后将气态氧气由供氧管路向气氧用户端输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氧装置,有效避免了空分装置停车状态下气氧用户端供氧中断,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
[0029]液氧罐一01,空气汽化器一02,手动截止阀一03,空分装置一05,气氧用户端一06 ;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
[0032]液氧--!一 I,空气汽化器一2,手动截止阀一3,自动调节阀一4,空分装置一5,气氧用户端一 6,压力检测装置一 7。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氧装置,避免供氧中断,提高使用安全性。
[00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氧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空分装置5与气氧用户端6的气氧管路;液氧罐I ;与液氧罐I的出口连通的空气汽化器2 ;连接空气汽化器2与气氧管路的供氧管路;设置于供氧管路上的自动调节阀4 ;设置于气氧管路上,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7,压力检测装置7与自动调节阀4通信连接。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在空分装置5计划停车或非计划停车时,气氧管路因供氧不足而压力降低;通过压力检测装置7检测气氧管路的压力,在压力降低到压力允许值时,控制供氧管路上的自动调节阀4开启;液氧罐I内的液氧向空气汽化器2流动,经空气汽化器2气化后将气态氧气由供氧管路向气氧用户端6输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有效避免了空分装置5停车状态下气氧用户端6供氧中断,进而提高了用户对于气态氧的使用安全性。
[003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空分装置5可以为深冷精馏空分装置。而压力允许值根据用户需求而定,可以为0.15Mpa或0.1Mpa等。
[0039]气氧管路与供氧管路连通,通过连通端将气氧管路分为供氧管路与气氧用户端6之间的管段及供氧管路与空分装置5之间的管段。为了更精确确保气氧用户端6的供氧充足,压力检测装置7设置于气氧管路位于供氧管路与气氧用户端6之间的管段上。当然,也可以将压力检测装置7设置于气氧管路位于供氧管路与空分装置5之间的管段,更精确的检测空分装置5的供氧状态。
[0040]为了确保供氧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中,空气汽化器2至少为两个且并联于液氧罐I的出口与供氧管路之间。通过设置多个并联的空气汽化器2,有效避免了因空气汽化器2受损而影响供氧效果。
[0041]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的加工成本,空气汽化器2的数量为两个。
[0042]如图2所示,空气汽化器2的进口端及其出口端均设置有截止阀。通过设置截止阀,以便于在单个空气汽化器2损坏时对其进行检修。并且,由于该空气汽化器2与其他空气汽化器2并联,即使在该空气汽化器2检修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其他空气汽化器2工作的效果。避免了在单个空气汽化器2检修过程中中断供氧装置工作的情况,进一步确保了供氧连续性。
[0043]同上所述,为了避免自动调节阀4无法开启而导致供氧中断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上的自动调节阀4至少为两个且并联于供氧管路上。在单个自动调节阀4无法开启时,由空气汽化器2气化的氧气可以通过其他自动调节阀4流向气氧用户端6。
[0044]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的加工成本,自动调节阀4的数量为两个。
[00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供氧管路上的手动截止阀3,手动截止阀3与自动调节阀4串联。通过手动截止阀3的关闭,确保了供氧装置的供氧中断,以便于在供氧装置检修时,停止向气氧用户端6供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在正常工作中,手动截止阀3为常开状态。
[0046]如图2所示,以具有两个自动调节阀4的供氧装置为例,手动截止阀3的数量为两个且与自动调节阀4 一一对应设置。
[0047]进一步地,液氧罐I的出口设置有截止阀。
[004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氧装置中,自动调节阀4为气闭式自动调节阀。通过选用气闭式自动调节阀,有效地根据压力检测装置7的实际压力调节供氧量,避免了供氧量过高或供氧量增加过快而造成管路安全阀起跳的情况,也避免了因供氧量不足而导致气氧用户端6缺氧而使用户生产线发生事故。
[004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连接空分装置(5)与气氧用户端(6)的气氧管路; 液氧罐(I); 与所述液氧罐(I)的出口连通的空气汽化器(2); 连接所述空气汽化器(2)与所述气氧管路的供氧管路; 设置于所述供氧管路上的自动调节阀(4); 设置于所述气氧管路上,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7),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与所述自动调节阀(4 )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设置于所述气氧管路位于所述供氧管路与所述气氧用户端(6)之间的管段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汽化器(2)至少为两个且并联于所述液氧罐(I)的出口与所述供氧管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汽化器(2)的数量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汽化器(2)的进口端及其出口端均设置有截止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阀(4)至少为两个且并联于所述供氧管路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阀(4)的数量为两个。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氧管路上的手动截止阀(3),所述手动截止阀(3)与所述自动调节阀(4)串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氧罐(I)的出口设置有截止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阀(4)为气闭式自动调节阀。
【文档编号】F17C7/04GK203857270SQ201420137372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徐邦棋, 夏天, 何欢, 黄家昌 申请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