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31613发布日期:2019-11-27 17:47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实验辅助设备及方法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及制作培养基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长时间保存可有利于微生物的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微生物的保存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即将微生物接种于适宜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待菌种生长完全后,通常置于4-6℃进行保存,一般可存活2-3年。然而,试管斜面固体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中需趁热分装于试管中,传统的分装方法多采用普通漏斗或烧杯,该方法操作繁琐,且易撒出造成损失或粘在试管口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包括漏斗主体、把手、支撑杆、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所述把手设在所述漏斗主体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杆固定设在所述漏斗主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支撑杆设在所述把手的上端,所述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漏斗主体进行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包括按压杆、中轴杆以及阀门,所述按压杆通过活动连接装置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按压杆的尾端通过活动连接装置设有中轴杆,在所述中轴杆的尾部设有阀门。该结构通过按压杠连接中轴杆,中轴杆连接阀门,当用力压按压杆时,中轴杆升起,阀门打开,培养基流出,放开按压杆时,中轴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落,从而阀门关闭,培养基停止流出,达到控制漏斗流量的目的,该漏斗可在短时间内批量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并且在短时间内分流漏斗内的溶液,不会因溶液分流不及时导致粘连在漏斗口处,保证漏斗使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在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之间与所述支撑杆还设有弹簧。为了便于精确控制该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在活动连接装置间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弹簧,装设弹簧后,按压杆不会因使用者突然使力致使中轴杆的行程过大,即阀门不会因突然用力完全打开,从而控制培养液流速,便于对整个漏斗装置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主体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漏斗主体的下部为设有孔的圆锥体结构,且所述漏斗主体的圆柱体的直径为15cm。该结构中的直径15cm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环境来更换任意直径的漏斗主体。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为活动铆钉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为轴承活动连接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的长度为15cm。为了方便使用,把手的长度设置为15cm;同时,为了让该产品使用普遍,所述把手的长度可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更换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的制作培养基的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a)配制培养基溶液,按照培养基溶液的配方,通过原料溶解、纱布过滤等步骤后,制备好相应培养基溶液;

(b)在步骤(a)之后,将培养基溶液加热煮沸后逐步加入适量琼脂,并用0.1mol/lhcl和0.1mol/lnaoh调节至所需ph值;

(c)在步骤(b)之后,将培养基溶液进行分装;首先将处于液态的培养基倒入漏斗装置中,分装时手握漏斗的把手,将漏斗口插入试管架上排列好的试管中,并轻压按压所述按压杆使培养基溶液流至试管,使得每只试管装入约四分之一的试管高度为止;

(d)在步骤(c)之后,要将所述装入培养基溶液的试管进行灭菌;首先将一定数量的试管固定为一组,然后将分组后的试管组竖直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e)在步骤(d)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灭菌后,在试管中的培养基溶液还未凝固前,将试管头部放置在厚度为1cm~5cm的木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凝固形成斜面培养基;

(f)在步骤(e)之后,将制备好的斜面培养基,放置在常温下,48小时后检查是否有杂菌长出,如无杂菌长出即可用于保存各类微生物。

优选地,在步骤(e)中,灭菌条件为120℃~125℃,时长28min~40min。

优选地,在步骤(c)中,培养基溶液流至试管时,培养基溶液要空心流入试管,避免粘附管口引起杂菌污染;培养基溶液流至试管完成后,用橡胶塞堵住试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漏斗上设置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来达到方便控制漏斗中的溶液流量,该漏斗装置操作安全,简便,迅速,可在短时间内批量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并且在短时间内分流漏斗内的溶液,不会因溶液分流不及时导致粘连在漏斗口处,保证漏斗使用的稳定性,该漏斗可用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肉汤培养基(lb)等试管斜面培养基的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及制作培养基的操作方法,包括漏斗主体1、把手2、支撑杆4、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所述把手2设在所述漏斗主体1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杆4固定设在所述漏斗主体1的侧壁上,且所述支撑杆4设在所述把手2的上端,所述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漏斗主体1进行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包括按压杆3、中轴杆6以及阀门7,所述按压杆3通过活动连接装置设在所述支撑杆4上,所述按压杆3的尾端通过活动连接装置设有中轴杆6,在所述中轴杆6的尾部设有阀门7。该结构通过按压杠连接中轴杆,中轴杆连接阀门,当用力压按压杆时,中轴杆升起,阀门打开,培养基流出,放开按压杆时,中轴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落,从而阀门关闭,培养基停止流出,达到控制漏斗流量的目的。

具体地,在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之间与所述支撑杆4还设有弹簧5。为了便于精确控制该漏斗流量活动控制装置,在活动连接装置间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弹簧,装设弹簧后,按压杆不会因使用者突然使力致使中轴杆的行程过大,即阀门不会因突然用力完全打开,从而控制培养液流速,便于对整个漏斗装置的控制。

其中,所述漏斗主体1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漏斗主体1的下部为设有孔的圆锥体结构,且所述漏斗主体1的圆柱体的直径为15cm。该结构中的直径15cm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环境来更换任意直径的漏斗主体。

另外,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为活动铆钉结构。

其中,所述活动连接装置为轴承活动连接结构。

另外,所述把手2的长度为15cm。为了方便使用,把手的长度设置为15cm;同时,为了让该产品使用普遍,所述把手的长度可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更换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用于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的漏斗的制作培养基的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a)配制培养基溶液,按照培养基溶液的配方,通过原料溶解、纱布过滤等步骤后,制备好相应培养基溶液;

(b)在步骤(a)之后,将培养基溶液加热煮沸后逐步加入适量琼脂,并用0.1mol/lhcl和0.1mol/lnaoh调节至所需ph值;

(c)在步骤(b)之后,将培养基溶液进行分装;首先将处于液态的培养基倒入漏斗装置中,分装时手握漏斗的把手1,将漏斗口插入试管架上排列好的试管中,并轻压按压所述按压杆3使培养基溶液流至试管,使得每只试管装入约四分之一的试管高度为止;

(d)在步骤(c)之后,要将所述装入培养基溶液的试管进行灭菌;首先将一定数量的试管固定为一组,然后将分组后的试管组竖直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e)在步骤(d)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灭菌后,在试管中的培养基溶液还未凝固前,将试管头部放置在厚度为1cm~5cm的木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凝固形成斜面培养基;

(f)在步骤(e)之后,将制备好的斜面培养基,放置在常温下,48小时后检查是否有杂菌长出,如无杂菌长出即可用于保存各类微生物。

其中,在步骤(e)中,灭菌条件为120℃~125℃,时长28min~40min。

另外,在步骤(c)中,培养基溶液流至试管时,培养基溶液要空心流入试管,避免粘附管口引起杂菌污染;培养基溶液流至试管完成后,用橡胶塞堵住试管口。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