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管拖车泄露实时监测报警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610发布日期:2018-12-28 18:5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管拖车泄露实时监测报警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报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管拖车泄露实时监测报警器设备。



背景技术:

长管拖车在长途运输可燃性有机物时,由于路况颠簸,车体震动而造成某些位置器件的松动,进一步造成有毒有害及可燃性气体的泄露;但目前的技术,无法及时有效的发现有毒有害及可燃性气体的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长管拖车在长途运输可燃性有机物时进行持续性检测,并对发生泄漏的情况进行报警的长管拖车泄露实时监测报警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长管拖车泄露实时监测报警器设备包括进气装置、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与声光报警器相连接的电流检测器,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道、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的一端与进气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为一个内置中空、四周壁内设有循环通道的仓体,该循环通道内灌入有能对通气软管所通入的气体进行溶解及反应的溶液,且该循环通道的气体通入口与通气软管之间安装有液封,该液封位于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的进气口处;所述的循环通道内安装有电极棒,该电极棒通过导线与电流检测器所设有的接线柱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供气系统结合长管拖车运输特性,采用进气道加通气软管,并利用拖车在行驶途中的空气流动作为输气动力源,对气体样本进行采集、加压;2)、根据不同浓度的硫酸及四氯化碳液体特性,设计专用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在气体通过时,自动对阴阳两极补充原料,同时对四氯化碳液体起到推动其在腔内循环的作用,强化吸收效果,其结构在满足构成原电池的同时,也能对有毒液体起到很好的液封作用,防止产生毒害作用;3)、针对拖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无法实时通过探测设备对车体泄露情况经行探测的特点,本发明使司机无需停车检查,告知其是否泄露或者泄露的严重程度,便于及时做出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为一个分段液封燃料电池仓,其循环通道内所灌入的溶液包括四氯化碳溶液、稀硫酸溶液、浓硫酸溶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稀硫酸溶液位于循环通道内的上层,四氯化碳溶液位于循环通道内的中间层,浓硫酸溶液位于循环通道内的下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极棒包括一个上电极棒、分为正极电极棒、负极电极棒的燃料电池电极棒,其中上电极棒位于稀硫酸溶液层内,两个燃料电池电极棒位于四氯化碳溶液层与浓硫酸溶液层之间的液面接触层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电极棒与第一导线相连接,燃料电池电极棒与第二导线相连接,该上电极棒、燃料电池电极棒通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电流检测器之间构成电流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的一侧上端设有与循环通道相连通的气体出口,另一侧的下端底部设有与循环通道相连通的排液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道上设有喇叭状的集气口,在该集气口处安装有凹槽状的集气罩。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气罩逐步往通气软管端收窄,且通往通气软管的端口处开设有进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流检测器内置有监测燃料电池正负极形成的回路中是否产生电流的霍尔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与进气装置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气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溶液在循环通道内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在循环通道内的循环走向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电流检测器;2、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3、进气装置;4、液封;5、上电极棒;6、燃料电池电极棒;7、第一导线;8、第二导线;9、集气罩;11、接线柱;21、进气口;22、循环通道;23、气体通入口;24、气体出口;25、排液口;31、进气道;32、通气软管;91、进气孔;22-1、四氯化碳溶液;22-2、稀硫酸溶液;22-3、浓硫酸溶液;31-1、集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装置3、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与声光报警器相连接的电流检测器1,所述的进气装置3包括进气道31、通气软管32,该通气软管32的一端与进气道31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进气口21相连通;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为一个内置中空、四周壁内设有循环通道22的仓体,该循环通道22内灌入有能对通气软管32所通入的气体进行溶解及反应的溶液,且该循环通道22的气体通入口23与通气软管32之间安装有液封4,该液封4位于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进气口21处;所述的循环通道22内安装有电极棒,该电极棒通过导线与电流检测器1所设有的接线柱11相连接。

如附图5所示,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为一个分段液封燃料电池仓,其循环通道22内所灌入的溶液包括四氯化碳溶液22-1、稀硫酸溶液22-2、浓硫酸溶液22-3;该稀硫酸溶液22-2为30%硫酸溶液,浓硫酸溶液22-3为80%硫酸溶液。

所述的四氯化碳密度为1.595g/cm3,所述的30%硫酸溶液密度为1.225g/cm3,所述的80%硫酸溶液密度为1.730g/cm3;四氯化碳为有机溶剂,类似油类物质,硫酸溶液不能与有机溶剂混溶,会出现分层现象,根据三种液体密度不同,在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循环通道22内会维持三层液体的状态;即所述的稀硫酸溶液22-2位于循环通道22内的上层,四氯化碳溶液22-1位于循环通道22内的中间层,浓硫酸溶液22-3位于循环通道22内的下层。

所述的电极棒包括一个上电极棒5、分为正极电极棒、负极电极棒的燃料电池电极棒6,其中上电极棒5位于稀硫酸溶液层内,两个燃料电池电极棒6位于四氯化碳溶液层与浓硫酸溶液层之间的液面接触层上。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由通气软管32所通入的气体内的甲烷,会部分溶解在四氯化碳液体中,基本不溶于硫酸溶液,随着液体的循环,溶解在四氯化碳溶液22-1中的甲烷会随液体运动,当甲烷接触到液面交界处的燃料电池电极棒6时,会发生反应,反应式如下:

负极:CH4+2H2O-8e-=CO2+8H+

气体中的空气通过处于上部的电极棒时,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反应:

正极:2O2+8H++8e-=4H2O

燃料电池电极棒6的反应会使电路中产生电流。

所述的上电极棒5与第一导线7相连接,燃料电池电极棒6与第二导线8相连接,该上电极棒5、燃料电池电极棒6通过第一导线7、第二导线8与电流检测器1之间构成电流回路。

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一侧上端设有与循环通道22相连通的气体出口24,该气体出口24的作用是通气软管32所通入的气体如没有可燃性有机气体时,可以直接从该气体出口24排放气体;另一侧的下端底部设有与循环通道22相连通的排液口25,该排液口25的作用是将循环通道22内所灌入的溶液可以通过排液口25排出,方便于更换循环通道22内的溶液。

所述的进气道31上设有喇叭状的集气口31-1,在该集气口31-1处安装有凹槽状的集气罩9;这样更有利于收集气体。

如附图4所示,所述的集气罩9逐步往通气软管端收窄,该结构能对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压,并足以顶开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液封4;且通往通气软管32的端口处开设有进气孔91,通过该进气孔91将加压后的气体通入通气软管32内。

所述的电流检测器1内置有监测燃料电池正负极形成的回路中是否产生电流的霍尔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附图6所示,1)、当拖车开动时,气体通过进气道31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并且进气道31逐渐收窄,对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压,使进气道31进入的气体合流以后其压力足以顶开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液封4;2)、顶开液封4后,气体进入四氯化碳溶液22-1,当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有机气体时,四氯化碳溶液22-1对其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在气体推动的作用下,四氯化碳溶液22-1在循环通道22内循环流动,充分对上述气体进行吸收;3)、气体继续上行,穿过四氯化碳液段,进入稀硫酸溶液22-2液段,气体中所含的氧气为燃料电池电极提供原料;4)、若采集的气体中存在可燃性有机气体,则在一定时间段内溶解在四氯化碳中的气体,在四氯化碳溶液22-1循环的作用下,集中在燃料电池电极布置仓2的四氯化碳溶液22-1与浓硫酸溶液22-3界面电极处发生氧化反应,电路中产生电流,被电流检测器1检出后触发声光报警器,对泄露情况经行预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