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6368发布日期:2018-11-14 01:1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态药剂的制备装置,具体为一种溶液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非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如浓度为0.5%氯化钠盐水的制备,目前所采用的制备方式依旧是较为人工化,即在大型的缸体内填充大量的溶剂,之后通过计算得到相对应重量的溶质,通过混合制得所需的溶液。

但是这种制备溶液的方式,其具有如下缺陷:

1、制备速度滞后,制备过程太慢。

2、溶液的浓度控制过于依赖工人的制备经验,并且需要后期重复检测和调整以得到目标溶液。

3、制备量过大,若是时效性的液体,随着时间推移,会造成大量浪费,而制备少量备用则成本又过高。

4、制备后的溶液重量过大,液体运输需要时间,并且浪费运输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溶液稀释装置,通过提升机构和推进机构对药剂进行持续运输,再利用下料机头对药剂持续下料至稀释桶内,实现连续自动控量的下料,自动制备所需浓度的溶液,现配现用保证溶液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溶液稀释装置,包括机架、稀释桶、下料机头、推进机构、入液机构和提升机构,

-提升机构,用于放置药罐并将药罐向上运输至推进机构内;

-推进机构,位于提升机构上方,推进机构朝向下料机头往复运动,推进机构用于将提升机构顶部的药罐向下料机头运送;

-下料机头,用于打开药罐的包装并将药罐内的药剂移动至稀释桶内;

-稀释桶,用于盛装下料机头内落入的药剂;

-入液机构包括管道和液泵,所述管道连接稀释桶,管道用于向稀释桶内注入溶剂溶解和稀释药剂;液泵连接于管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溶液稀释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溶液稀释装置,提升机构可以堆放大量药物,并将药物不断的向上抬高并运输至推进机构处,通过推进机构将药物持续的输送至下料机头处,通过下料机头将药剂持续的下落至稀释桶内,最后通过入液机构注入溶剂,将药剂溶化并稀释至需要的浓度,整个稀释过程可以在加装计算机后实现自动化控制,完成药剂的自动配置。

通过在稀释桶内装载自动检测溶质浓度的传感器,配合控制器以控制自动下料机头药罐内溶质的下料量,可以达到较为精准的药剂浓度,与人工配药相比,电脑实时监测相对更为准确,并且当浓度不足时,可以持续控制推进机构进行上料,直至浓度达到设定值为止,因此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专人专职看管。

本发明中的药剂是现场溶配,现配现用,不用担心药剂配好后随时间产生的变质问题。由于溶液为现场制备,那在运输过程中,仅需要对溶质进行运输即可,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上述药剂可以是液态或者固态的粉末状。

优选的,所述下料机头包括包括外壳、上料装置、旋转装置、开口装置和装有药剂的药罐,所述药罐包括具有固定形状的桶体,桶体具有下料口,下料口处设有封口薄膜;

旋转装置包括下料架和旋转驱动器,旋转驱动器连接下料架用于下料架旋转,下料架旋转设置于外壳上,下料架于竖直平面内旋转,下料架中部设有用于药罐置入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为通腔,固定腔包括用于药罐进入的入口和药罐脱出的出口,固定腔底部设有落料口,外壳底部设有用于药剂下落的通孔;当药罐位于固定腔中时,桶口对准落料口,落料口位于下料架的周向旋转面内;

开口装置包括破口机构和开口驱动器,所述开口驱动器带动破口机构伸缩活动,所述破口机构朝向下料架的周向旋转面;在落料口对准破口机构时,破口机构推进并破坏封口薄膜;

上料装置包括推板和上料驱动器,所述推板位于固定腔的入口一侧,推板和入口之间形成用于药罐容纳的入料腔,上料驱动器连接推板用于将入料腔中的药罐推入到固定腔中。

上述下料机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固定腔内仅能放置固定数量的药罐,在上料装置的推板将下一药罐推入时,可以自动将前一倒完的药罐推出,在完成装载新罐的同时实现空罐卸载。

二、开口装置可以对下料架上的药罐进行开口(在下料前才打开),在药罐的运输过程中,药罐均处于封口状态,仅有在下料时才通过破口机构打开,首先保证了药剂的质量,避免其受潮、长时间暴露于空气而变质;其次保证药罐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有药剂撒出,保证运输线的干净。

三、本发明中的自动下料机头,可以将运输过来的药罐进行自动填装进入到下料架,并通过下料架的旋转对药罐进行破口、下料,步骤均通过机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连续操作,取代人工下料,有效提高药剂的下料效率。

优选上述固定腔内仅能够容纳一个药罐,保证药罐在更换状态时,新罐从入口进来时刚好将前一个用完的空罐顶出,完成药罐的更换。

本发明中药罐具有固定形状的桶体,固定形状即桶体在运输过程中是保持有具体的形状,且不易改变,桶体可以是塑料制的外壳,也可以的钢制、玻璃外壳等,以保证药罐运输更容易控制,桶体在碰触机架外壳时,可以适应性的调整角度以进入到流程运输中(如药罐进入到固定腔中时,若药罐并未完全对准固定腔,固定形状的桶体侧边带有倒角/圆角等调整结构,则很容易进入到固定腔中)。

上述药罐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六边形、四棱柱等形状,优选的,桶体呈长方体,药罐四个侧表面均相同,固定腔截面形状与药罐截面形状相对应,药罐的四个侧表面均相同,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空间,药罐层叠时不留空隙;且运输过程中长方体四个表面均相同,摆放无特殊要求更为随意,且运输过程中即使产生震动,也不会影响到药罐的摆放(本发明中药罐采用侧边贴地的方式进行摆放和运输)。

在本发明中旋转驱动器的目的是带动下料架旋转,因此旋转驱动器可以采用气缸、电机等工具实现往复的旋转,如电机接在下料架的旋转中心处。优选的,下料架为圆柱状的框架结构,下料架两端面的边缘设有同步外环,旋转驱动器为电机,旋转驱动器输出端与同步外环之间同步活动。即通过电机带动同步外环进行同步活动,以使下料架进行旋转,电机输出端接在下料架的边缘,可降低电机负载,使得控制更为稳定,响应更快。

旋转驱动器的电机输出端与同步外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皮带带动进行转动,也可以是通过压靠以摩擦带动旋转,连接的方式较为多种。优选的,本发明中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同步外环之间啮合连接,同步外环为齿状结构,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配有齿轮,啮合连接在于避免了打滑,保证运转更为平缓。

本发明中的破口机构和推板均采用往复运动,因此可实现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较多,优选的,开口驱动器和上料驱动器均由电机制成,破口机构和开口驱动器之间采用丝杆结构连接,推板和上料驱动器之间采用丝杆结构连接。

如图6所示,优选外壳还设有托架,托架上方为储备腔,储备腔与下料架之间留有定位腔,定位腔位于托板上方,入料腔位于托板下方,入料腔位于定位腔正下方,定位腔和入料腔之间的托板上开设有用于药罐下落的通孔。通过在托架上增设储备腔,放置多余药罐以备用,药罐受到后方装置向前推送,进入定位腔以定位腔处的外壳后板作为定位,定位后通过通孔落入入料腔内待用。

如图7和图9所示,优选推板顶部设有托板,推板与托板同步移动,托板贴合于托板下表面,当推板将入料腔中药罐推入到固定腔中时,托板封闭托板上的通孔,通过托板对通孔的启闭进行控制。固定腔出口侧的下料架表面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留有与出口对应的限位口,限位口与更换状态的出口相对接,限位口呈间隙状,限位口的间距与药罐的侧边面宽度相对应,限位口间距小于药罐的高度。

如图7所示,当药罐处于下料状态时,药罐竖直摆放,推板抵在药罐后方,药罐前方支靠在限位装置处,使得药罐在固定腔内收到入口和出口两端的限位,有效防止其脱出;而后一药罐则是托举在托板上待用。

如图9所示,当前一药罐倒完后,下料架将药罐翻转至水平侧,使得固定腔内的药罐可以从限位装置的限位口内向前脱出,而推板后退带动托板后退,通孔打开药罐于定位腔下落至入料腔,药罐也是侧向摆放,准备将新的药罐推入固定腔对用完的药罐进行更换。

优选的,外壳还设有封板,封板位于下料架的下方,封板与推板固定,封板跟随推板同步活动,封板用于防止药罐由入料腔进入到固定腔时产生震动灰尘落入到封板下方。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用于药罐层叠堆放的囤货架,推进机构包括推进通道、推进推板和推进驱动器,推进通道位于机架顶部且位于囤货架上方,所述囤货架推动药罐上移至推进通道内;推进推板连接推进驱动器,推进推板于推进通道内往复推动药罐至下料机头。囤货架上可以摆放大量的药罐以待用,而推进机构则可以将待用的药罐不断输送至自动下料机头,无需专员实时上货,仅需要一次装载,便可以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共包括多个囤货架,所述推进通道位于每个囤货架的顶部,所述推进通道底部设有用于防止推进中药罐下落至囤货架的辊排,辊排活动设置于推进通道底部。通过辊排将不用上货的囤货架进行封闭,同时药罐在推进通道的运输过程中,辊排封闭囤货架顶部,避免药罐运输过程中掉入到空出来的囤货架上。

上述辊排是由多个辊子组成形成的一个阻挡平面,辊子滚动可以降低摩擦,同时使得灰尘等向下掉落,避免积灰。该辊排还可以采用平面板、网板等制成。

优选的,所述管道与稀释桶连通并搅拌稀释桶内溶液,溶液稀释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管道或稀释桶内,加热机构对溶液进入加热,用于保持温度,或者将溶液加热至100摄氏度以上,用于消毒杀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溶液稀释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溶液稀释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罐装药剂自动下料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自动下料机头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下料架和药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自动下料机头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自动下料机头的下料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下料状态下料架上药罐的摆放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自动下料机头的更换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更换状态下料架上药罐的摆放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推板、托板和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封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辊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中溶液稀释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0、药罐;1、下料架;1a、旋转驱动器;10、固定腔;11、落料口;12、同步外环;2、破口机构;2a、开口驱动器;3、推板;3a、上料驱动器;30、托板;31、封板;5、托架;6、推进推板;7、囤货架;70、辊排;71、第一囤货架;72、第二囤货架;8、稀释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溶液稀释装置,包括机架、稀释桶8、下料机头、推进机构、入液机构、加热机构和提升机构。

-提升机构,用于放置药罐0并将药罐0向上运输至推进机构内;提升机构包括两个用于药罐0层叠堆放的囤货架7,囤货架7分为第一囤货架71和第二囤货架72。

-推进机构,位于提升机构上方,推进机构朝向下料机头往复运动,推进机构用于将提升机构顶部的药罐0向下料机头运送;推进机构包括推进通道、推进推板6和推进驱动器,推进通道位于机架顶部且位于每个囤货架7上方,囤货架7推动药罐0上移至推进通道内;推进推板6连接推进驱动器,推进推板6于推进通道内往复推动药罐0至下料机头。

-下料机头,用于打开药罐0的包装并将药罐0内的药剂移动至稀释桶8内。

-稀释桶8,用于盛装下料机头内落入的药剂。

-入液机构包括管道和液泵,管道连接稀释桶8,管道用于向稀释桶8内注入溶剂溶解和稀释药剂;液泵连接于管道内;管道与稀释桶8连通并搅拌稀释桶8内溶液;通过液泵带动稀释桶8内部的溶液搅动,实现溶质和溶液的均匀混合溶解。

-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置于管道或稀释桶8内;加热机构对溶液进行加热,用于保持温度,或者将溶液加热至100摄氏度以上,用于消毒杀菌。

如图3所示,自动下料机头包括外壳、上料装置、旋转装置、开口装置和装有药剂的药罐0,药罐0包括具有固定形状的桶体,桶体具有下料口,桶口处设有封口薄膜。

旋转装置包括下料架1和旋转驱动器1a,下料架1旋转设置于外壳上,下料架1于竖直平面内旋转,下料架1中部设有用于药罐0置入的固定腔10,固定腔10为通腔,固定腔10包括用于药罐0进入的入口和药罐0脱出的出口,固定腔10底部设有落料口11,外壳底部设有用于药剂下落的通孔;当药罐0位于固定腔10中时,桶口对准落料口11,落料口11位于下料架1的周向旋转面内。下料架1为圆柱状的框架结构,下料架1两端面的边缘设有同步外环12,旋转驱动器1a为电机,同步外环12为齿状结构,旋转驱动器1a的输出端与同步外环12之间啮合连接。

如图4所示,开口装置包括破口机构2和开口驱动器2a,开口驱动器2a带动破口机构2伸缩活动,破口机构2朝向下料架1的周向旋转面;在落料口11对准破口机构2时,破口机构2推进并破坏封口薄膜;开口驱动器2a由电机制成,破口机构2和开口驱动器2a之间采用丝杆结构连接,通过开口驱动器2a推动破口机构2将封口薄膜扎破,破口机构2采用普通的锐口刀具扎破即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开口装置设置于外壳的右侧。

上料装置包括推板3和上料驱动器3a,推板3位于固定腔10的入口一侧,推板3和入口之间形成用于药罐0容纳的入料腔,上料驱动器3a连接推板3用于将入料腔中的药罐0推入到固定腔10中。上料驱动器3a由电机制成,推板3和上料驱动器3a之间采用丝杆结构连接。

如图6所示,外壳还设有托架5,托架5上方为用于放置多余药罐0以备用的储备腔,储备腔与下料架1之间留有定位腔,定位腔位于托板30上方,入料腔位于托板30下方,入料腔位于定位腔正下方,定位腔和入料腔之间的托板30上开设有用于药罐0下落的通孔。

推板3顶部设有托板30,推板3与托板30同步移动,托板30贴合于托板30下表面,当推板3将入料腔中药罐0推入到固定腔10中时,托板30封闭托板30上的通孔。

如图11和图12所示,外壳还设有封板31,封板31位于下料架1的下方,封板31与推板3固定,封板31跟随推板3同步活动,封板31用于防止药罐0由入料腔进入到固定腔10时产生震动灰尘落入到封板31下方;同时封板31在自动下料机头停止工作时,是处于封闭通孔的状态,即将稀释桶8的开口进行封闭,防止水汽上升腐蚀机头。

本实施例中药罐0的桶体呈长方体,药罐0四个侧表面均相同,固定腔10截面形状与药罐0截面形状相对应。

固定腔10出口侧的下料架1表面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留有与出口对应的限位口,限位口与更换状态的出口相对接,限位口呈间隙状,限位口的间距与药罐0的侧边面宽度相对应,限位口间距小于药罐0的高度。限位装置由上限位板41和下限位板42组成,分别位于限位口的上方和下方,下限位板42倾斜设置,脱出的药罐0可以沿着下限位板42下滑移动进行收集。

如图13所示,推进通道底部设有用于防止推进中药罐0下落至囤货架7的辊排70,辊排70活动设置于推进通道底部。上述辊排是由多个辊子组成形成的一个阻挡平面,辊子滚动可以降低摩擦,同时使得灰尘等向下掉落,避免积灰。在使用时,当辊排70位于第二囤货架72上方时,即可封闭第二囤货架72,使得第一囤货架71上方的药罐向右侧通过,避免药罐在运输过程中掉入到第二囤货架72内。

对于上述溶液稀释装置,本发明还产生一套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0)囤装:将药罐0统一摆放在囤货架7上方,囤货架7不断向机架顶部提升,机架顶部的推进机构则是不断的将囤货架7顶层的药罐0向下料机头的储备腔进行输送待用。

1)参数设置和制备量:设置所需的溶液浓度、溶液量;控制器将对应溶液量的溶剂注入到稀释桶8内,同时控制推进机构持续送料,药剂送料量由控制器进行进行控制,持续输送至下料机头内。

2)药罐运输:药罐由囤货架7不断的向上运输至推进通道内,通过推进推板6不断的运输至下料机头处,期间溶液稀释装置对囤货架7的高度进行检测,若囤货架7至顶则表示囤货架7上药罐0已经用完,需要更换使用另一囤货架7,并对辊排70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药罐0可以顺利运输。

3)控制机头活动:

-活动①:推进机构将药罐0由储备腔推送至定位腔处,触发活动②;

-活动②:推板3带着托板30和封板31一同后退,时封板31关闭自动下料机头和稀释桶8之间的通道,避免药罐0下落时灰尘进入到稀释桶8中,保证溶液内无杂质;同时下料架1的落料口11转动至朝左(如图9和图10所示);同时定位腔内的药罐0通过通孔下落至入料腔,触发活动③。

-活动③:推板3带着托板30和封板31一同前移,封板31前移打开稀释桶8的开口药剂可以顺利下落了,托板30封闭定位腔和入料腔之间的通道;并将药罐0完全推入到固定腔10中,触发活动④,用完的药罐0被推出,从限位装置的限位板41和限位板42之间的限位口脱出。

-活动④:下料架1旋转至落料口11朝向右侧(如图4所示),开口驱动器2a控制破口机构2推进并扎破封口薄膜,将药罐0的开口打开,破口机构2复位并触发活动⑤。

-活动⑤:下料架1旋转至落料口11朝下(如图7和图8所示)一定时间,期间控制器控制下料架1进行左右小幅快速的旋转摆动,通过摆动震动的方式将药剂全部晃出;时间到达后重新触发活动①。

4)浓度控制:稀释桶8内管道通过液泵进行鼓动以搅拌整个溶液,同时不断的注入溶剂用于稀释溶液浓度,稀释桶8内浓度检测传感器对溶液浓度进行监测,若浓度过高则持续注入溶剂;一旦达到预设值,溶剂注入,完成溶液的制备,并提醒工作人员。

以上所述使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