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6243发布日期:2018-11-30 23:47阅读:1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

背景技术

在饮料行业中,金属罐相比pet包装,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其中两片罐相比三片罐,成本更低,重量更轻、材料更加环保。针对中性含乳产品,目前市面上一般使用三片罐包装,通过杀菌釜杀菌,目前工艺比较成熟,灌装后不需要充氮;而两片罐的优点是未来包装发展的趋势,若使用两片罐进行包装,灌装后需要注氮工艺来维持一定强度。通过杀菌釜进行杀菌,高温过程中氮气急剧膨胀,若灌装杀菌工艺条件控制不当,极易出现瘪罐、胀罐甚至爆裂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本发明提供的工艺适用于中性含乳饮料的两片罐的灌装杀菌,通过控制合理的灌装杀菌工艺,在保证产品安全性、风味的前提下,保证了产品的外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中性含乳饮料低温灌装于两片罐中,注入液氮后,封盖,得到罐装饮料,所述两片罐的满口容量为270~280ml,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灌装量为225~235ml,所述灌装的温度为9~10℃,所述罐装饮料内的压力为0.8~1.4bar;

b)将所述罐装饮料置于杀菌釜中,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在所述杀菌的恒温阶段控制杀菌釜背压为3.5~4.0bar;

c)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得到杀菌后的罐装饮料。

优选的,所述两片罐为铝罐。

优选的,所述杀菌釜选自淋水式杀菌釜。

优选的,所述阶段性升温法的步骤为:

第一升温阶段:从常温开始,以6~7℃/min的速度升温至105±2℃,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00±0.02mpa,所述常温为25±5℃;

第二升温阶段:再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0.02mpa;

恒温阶段: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1.5~122.5℃之间,并在该温度下恒温1400~15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4.0bar。

优选的,所述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的步骤为:

第一降温阶段:自121~122℃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117±2℃,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50±0.02mpa;

第二降温阶段:再以2.0~2.5℃/min的速度降温至110±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330±0.02mpa;

第三降温阶段:再以2.5~3.5℃/min的速度降温至100±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300±0.02mpa;

第四降温阶段:再以4.0~5.0℃/min的速度降温至85±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220±0.02mpa;

第五降温阶段:再以5.0~6.0℃/min的速度降温至35±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mpa。

优选的,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ph值为6.5~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中性含乳饮料低温灌装于两片罐中,注入液氮后,封盖,得到罐装饮料,所述两片罐的满口容量为270~280ml,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灌装量为225~235ml,所述灌装的温度为9~10℃,所述罐装饮料内的压力为0.8~1.4bar;b)将所述罐装饮料置于杀菌釜中,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在所述杀菌的恒温阶段控制杀菌釜背压为3.5~4.0bar;c)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得到杀菌后的罐装饮料。在本发明限定的两片罐包装的满口容量和灌装量的基础上,进行中性含乳饮料的低温罐装,通过控制充氮后罐内压力以及杀菌过程中杀菌釜背压,并采用阶段升温以及阶段降温的杀菌方法,可以在保证产品安全性、风味的前提下,保护产品的外观,避免胀罐、爆罐、瘪罐等现象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中性含乳饮料低温灌装于两片罐中,注入液氮后,封盖,得到罐装饮料,所述两片罐的满口容量为270~280ml,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灌装量为225~235ml,所述灌装的温度为9~10℃,所述罐装饮料内的压力为0.8~1.4bar;

b)将所述罐装饮料置于杀菌釜中,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在所述杀菌的恒温阶段控制杀菌釜背压为3.5~4.0bar;

c)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得到杀菌后的罐装饮料。

本发明以中性含乳饮料为灌装原料,采用两片罐进行灌装。其中,本发明对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种类并没有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中性含乳饮料都可以用于本发明提供的工艺。例如可以为奶茶、含乳咖啡等这些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物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ph值为6.5~7.5。

本发明将中性含乳饮料调配完成后,低温灌装于两片罐中,注入液氮后,封盖,得到罐装饮料。

其中,所述低温罐装的温度为9~10℃,在本发明中,所述两片罐为250ml的纤体罐(sleekcan),所述两片罐为铝罐。其中,所述两片罐的满口容量为270~280ml,所述中性含乳饮料的灌装量为225~235ml,所述罐装饮料内的压力为0.8~1.4bar,优选为1.0~1.2bar。

本发明所述封盖通过卷封机封盖。

得到罐装饮料后,将所述罐装饮料置于杀菌釜中,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在所述杀菌的恒温阶段控制杀菌釜背压为3.5~4.0bar;

本发明在杀菌釜中进行杀菌,所述杀菌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杀菌釜,优选为淋水式杀菌釜。

所述阶段性升温法的步骤为:

第一升温阶段:从常温开始,以6~7℃/min的速度升温至105±2℃,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00±0.02mpa,所述常温为25±5℃;

第二升温阶段:再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0.02mpa;

恒温阶段: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1.5~122.5℃之间,并在该温度下恒温1400~15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4.0bar。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阶段性升温法的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05℃,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mpa;

接着,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5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得到杀菌后的罐装饮料。

所述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的步骤为:

第一降温阶段:自121~122℃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117±2℃,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50±0.02mpa;

第二降温阶段:再以2.0~2.5℃/min的速度降温至110±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330±0.02mpa;

第三降温阶段:再以2.5~3.5℃/min的速度降温至100±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300±0.02mpa;

第四降温阶段:再以4.0~5.0℃/min的速度降温至85±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220±0.02mpa;

第五降温阶段:再以5.0~6.0℃/min的速度降温至35±2℃,所述杀菌釜背压降至0mpa。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的步骤为:

以1.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7℃,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接着,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由117℃降温至11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0℃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在本发明中,在一定灌装量以及罐内压力的基础上,配合在阶段性升温过程中,升温速率逐渐减小,而在阶段性降温阶段,降温速率逐渐增加,通过控制升降温的速率、温度梯度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杀菌釜背压,实现了灌装以及杀菌过程中罐内外压力的动态平衡,可以在保证产品安全性、风味的前提下,保护产品的外观,避免胀罐、爆罐、瘪罐等现象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两片罐中性含乳饮料灌装杀菌工艺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的配方的百分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wt%)。

实施例1:

灌装杀菌纯水:

使用耐高温两片铝罐,满口容量为280ml,测定灌装容量231-235ml之间,灌装温度在9~10℃之间,灌装后充氮内压约1.2bar。封盖,得到罐装纯水。

将2万罐上述水罐置于淋水式杀菌釜进行杀菌,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阶段性升温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05℃,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mpa;

接着,再将温度降至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4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具体步骤为:

以1.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7℃,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接着,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由117℃降温至11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0℃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最终产品杀菌后出釜,全检所有产品(2万罐)外观无凸罐、瘪罐,外观正常,且充氮压力合适,握感正常,合格率为100%。对成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风味品评,均在标准范围内。

实施例2

灌装杀菌一种中性咖啡饮料(配方a:白砂糖4.4%、全脂奶粉2.5%、脱脂奶粉3.5%、咖啡粉1.4%、奶油0.3%、稳定剂0.1%、香精0.1%,余量为水。),调配液理化指标ph7.44,糖度brix12.74。使用耐高温两片铝罐,满口容量为280ml,测定灌装容量231-235ml之间,灌装温度在9~10℃之间,灌装后充氮内压约1.2bar。封盖,得到罐装饮料。

将2万罐上述罐装饮料置于淋水式杀菌釜进行杀菌,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阶段性升温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05℃,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mpa;

接着,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4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具体步骤为:

以1.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7℃,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接着,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由117℃降温至11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0℃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最终产品杀菌后出釜,全检所有产品(2万罐)外观无凸罐、瘪罐,外观正常,且充氮压力合适,握感正常,合格率为100%。对成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风味品评,均在标准范围内。

实施例3:

灌装杀菌一种中性咖啡饮料(配方b:白砂糖4.9%、全脂奶粉3%、脱脂奶粉3%、咖啡粉1.4%、可可粉0.15%、奶油0.3%、稳定剂0.1%,余量为水。),调配液理化指标ph7.38,糖度brix13.25。使用耐高温两片铝罐,满口容量为280ml,测定灌装容量228-235ml之间,灌装温度在9~10℃之间,灌装后充氮内压约1.2-1.4bar。封盖,得到罐装饮料。

将2万罐上述罐装饮料置于淋水式杀菌釜进行杀菌,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阶段性升温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05℃,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mpa;

接着,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5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具体步骤为:

以1.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7℃,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接着,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由117℃降温至11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0℃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最终产品杀菌后出釜,全检所有产品(2万罐)外观无凸罐、瘪罐,外观正常,且充氮压力合适,握感正常,合格率为100%。对成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风味品评,均在标准范围内。

实施例4:

灌装杀菌一种中性咖啡饮料(配方c:白砂糖4.4%、全脂奶粉3%、脱脂奶粉3%、咖啡粉1.4%、0.15%、奶油0.3%、稳定剂0.1%、香精0.1%,余量为水),调配液理化指标ph7.44,糖度brix12.56。使用耐高温两片铝罐,满口容量为280ml,测定灌装容量228-232ml之间,灌装温度在9~10℃之间,灌装后充氮内压约0.8-1.0bar。封盖,得到罐装饮料。

将2万罐上述罐装饮料置于淋水式杀菌釜进行杀菌,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阶段性升温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05℃,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0.350mpa;

接着,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4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具体步骤为:

以1.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7℃,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接着,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由117℃降温至11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0℃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最终产品杀菌后出釜,全检所有产品(2万罐)外观无凸罐、瘪罐,外观正常,且充氮压力合适,握感正常,合格率为100%。对成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风味品评,均在标准范围内。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试验原料和试验方法,改变充氮后罐内压力以及恒温条件的杀菌釜背压进行以下试验:

使用耐高温两片铝罐,满口容量为280ml,测定灌装容量231-235ml之间,灌装温度在9~10℃之间,灌装后充氮内压约1.5~2.5bar。封盖,得到罐装纯水。

将2万罐上述水罐置于淋水式杀菌釜进行杀菌,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阶段性升温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05℃,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3.2bar;

接着,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4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2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具体步骤为:

以1.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7℃,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2bar;

接着,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由117℃降温至11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0℃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杀菌后的产品有10~20罐顶盖凸起,产品的不合格率为1‰~2‰。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试验原料和试验方法,改变阶段性升降温速率进行以下试验:

使用耐高温两片铝罐,满口容量为280ml,测定灌装容量231-235ml之间,灌装温度在9~10℃之间,灌装后充氮内压约1.3bar。封盖,得到罐装纯水。

将2万罐上述水罐置于淋水式杀菌釜进行杀菌,采用阶段性升温法进行杀菌,阶段性升温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常温条件下,以8℃/min的速度升温至80℃,所述杀菌釜背压由0mpa升至0.300mpa;在本发明中,定义常温为25±5℃。

接着,再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122.5℃,所述杀菌釜背压升至3.5bar;

接着,维持恒温段温度在122℃,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恒温1400s,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杀菌结束后,采用阶段性降温以及阶段性降压,具体步骤为:

以2.5℃/min的降温速率由122℃降温至11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3.5bar;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15℃降温至108℃,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30mpa;

接着,再以3.0℃/min的降温速率由108℃降温至100℃,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300mpa;

接着,再以4.5℃/min的降温速率由100℃降温至8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220mpa;

接着,再以5.5℃/min的降温速率由85℃降温至35℃,所述杀菌釜背压为0mpa。

杀菌后的产品有10~20罐顶盖凸起,产品的不合格率为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