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氢气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670发布日期:2019-02-15 19:47阅读:1773来源:国知局
车载氢气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氢气瓶。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高效、环保、重量轻、噪音小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高压容器储氢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储氢密度高、充装与排放速度快等优点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的车载储氢方式,车载氢气瓶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上主要的携氢设备。

授权公告号为CN203477875U,授权公告日为2014.03.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控制高压氢气快充温升的储氢气瓶,该储氢气瓶包括瓶体,瓶体包括内胆和包覆在内胆外侧的碳纤维复合层,储氢气瓶的内胆中放置了螺旋状的铝带作为填充物,铝带具有弹性以与内胆接触。

上述的能够控制高压氢气快充温升的储氢气瓶在使用时,储氢气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瓶口阀,通过瓶口阀向瓶体内加注氢气,由于氢气的焦汤效应,储氢气瓶内的温度升高,铝带充当翅片,强化氢气之间的对流,加快将热量传递至瓶体上的速度,另一方面铝带也可以吸收一部分热量而控制氢瓶的温升。但是氢气瓶的瓶体的碳纤维复合层的导热效果相比内胆的导热效果要差,热量都经过瓶体上的侧壁散发时,侧壁上的碳纤维层容易过热,同时铝带作为填充物放置在储氢气瓶内,铝带充斥在瓶体内,铝带的重量较大,会大大增加储氢气瓶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氢气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瓶体的侧壁容易过热,铝带作为填充物增加氢气瓶的重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氢气瓶,包括设有瓶口的瓶体和设置在瓶口上的瓶口阀,所述瓶体内于靠近瓶口的一端设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瓶口处的内壁或瓶口阀接触以进行导热。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氢气瓶充气时,瓶体两端的温升比瓶体中部的温升快,瓶体将导热件设在靠近瓶口的一端,减少了导热件的重量,进而减小了氢气瓶的重量,同时更快的传导瓶体两端的温度,导热件与瓶口处的内壁或瓶口阀接触进行导热,在对车辆充气时产生的热量经过导热件传递至瓶口处或瓶口阀上,而瓶口处的外部没有碳纤维复合层,瓶口阀的散热效率高,提高了氢气瓶的散热效率。

所述导热件为绕瓶体的轴线分布的螺旋形结构。螺旋形结构可以增大导热件与氢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传热效率。

所述导热件远离瓶口的一端与瓶体的内壁弹性接触。螺旋形的导热件通过弹性与瓶体的内壁抵接,避免导热件在瓶体内晃动而损伤瓶体的内壁。

所述导热件于靠近瓶口的一端至远离瓶口的一端的之间的部分与瓶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螺旋形的导热件的中间部分与瓶体之间具有间隔,便于增大与氢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

所述导热件为铜合金带。铜合金的导热效果好。

所述导热件与瓶口阀焊接固定。焊接的热阻小,便于导热。

所述瓶口阀位于瓶体外部的充气端和/或瓶体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可以增大瓶口阀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瓶口阀的散热效果。

所述散热片为套设在瓶口阀的充气端上的圆形结构。圆形的散热片制作简单,固定方便。

所述散热片的端面为波浪形。波浪形端面增大了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片的散热效果。

所述瓶体还具有远离瓶口的压力释放端,压力释放端设有所述导热件,导热件与所述压力释放端接触。在压力释放端设置导热件可以增大导热件与氢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散热。

所述压力释放端设有压力释放结构,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压力释放结构固定连接。导热件固定在压力释放结构上,热量经导热件传递至压力释放结构上并被传输至瓶体外部,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压力释放结构位于瓶体外部的释放端上设有散热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车载氢气瓶的导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车载氢气瓶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1.内胆;2.碳纤维复合层;3.导热件;4.散热片;5.瓶口阀;6.压力释放结构;41.波浪形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该车载氢气瓶包括设有瓶口的瓶体,瓶口上设有瓶口阀5,瓶口阀5用于向瓶体内充装氢气;瓶体包括内胆1和包覆在内胆1外侧的碳纤维复合层2,碳纤维复合层2主要由碳纤维和树脂组成,树脂对碳纤维起粘结作用,并可以在碳纤维之间传递载荷。瓶体1靠近瓶口的一端设有导热件3,导热件3与瓶口处的内壁或者瓶口阀5接触,可以将热量传递至瓶口或者瓶口阀,通过瓶口或瓶口阀将热量散发出去,瓶口处的外侧没有碳纤维复合层2,因此瓶口处以及瓶口阀5的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氢气瓶的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热件3为绕瓶体的轴线分布的螺旋形结构,螺旋形的导热件3可以增大与氢气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好。优选地,螺旋形的导热件3远离瓶口的一端与瓶体的内壁弹性接触,以保证在弹性的支撑下导热件3与内胆1抵接,避免导热件3在瓶体内晃动而损伤内胆1。螺旋形的导热件3于靠近瓶口的一端至远离瓶口的一端的之间的部分与瓶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可以增大与氢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螺旋形的导热件3焊接固定设置在瓶口阀5的侧壁上,瓶口阀的散热效果好,同时可以避开瓶口阀5的端面上的进气口,防止高压氢气注入瓶体时与导热件3正面摩擦而产生热量;焊接的热阻较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3也可以螺纹连接在瓶口阀5上;在保证氢气与导热件3的摩擦系数较小时,导热件3也可以固定在瓶口阀5的端面上。优选地,导热件3为铜合金带,铜合金的导热系数高,导热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3也可以为铝合金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瓶口阀5具有位于瓶体外部的充气端,充气端上设有散热片4,瓶体的瓶口处的外部也设有散热片4,散热片4可以增大瓶口阀5以及瓶体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片4也可以仅设置在瓶口阀上或者瓶体的瓶口处。优选地,散热片4为套设在充气端上的圆形结构,便于制作;散热片4在充气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以进一步的提高散热片4的散热能力。散热片4的端面为波浪形端面41,波浪形端面41可以增大散热片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片4的散热效果。散热片4的直径大于瓶口阀5的直径的两倍以提高散热效果,同时散热片4的直径小于瓶体的直径,以便于氢气瓶的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氢气瓶安装与散热的情况下,散热片4的直径可以大于氢气瓶的直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瓶体还具有远离瓶口的压力释放端,压力释放端还设有压力释放结构6,压力释放结构6可以在氢气瓶的压力过高时自动释放压力,对氢气瓶进行过压保护,在本实施例中,压力释放结构为安全阀;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释放结构也可以为手动泄压阀。压力释放结构6位于瓶体内的一端上也设有导热件3,导热件3的具体结构与瓶口阀5上的导热件3的结构相同,不再重复叙述;压力释放结构6位于瓶体外部的释放端上设有散热片4,散热片4的具体结构与瓶口阀5上的散热片4的结构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压力释放结构上的散热片4和/或导热件3,以简化氢气瓶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的车载氢气瓶在使用时,向车载氢气瓶内加注氢气,氢气由于焦汤效应在氢气瓶内膨胀放热,氢气瓶内的温度升高,热量传递给导热件3与内胆1,导热件3可以作为热容吸收一部分热量,另一方面导热件3将氢气以及内胆上的热量分别传递给瓶口阀5以及压力释放结构6,热量经过瓶口阀5以及压力释放结构6上的散热片4通过热传递以及热辐射的方式输送至空气中,提高氢气瓶的散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氢气瓶的散热效率可以提高30%,在加注氢气的过程中可以将氢气瓶的最高温度降低10度以上,但氢气瓶的重量增加不到5%。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导热件为螺旋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为发散型结构,导热件的一端固定在瓶口阀与压力释放结构上,另一端依靠弹性顶压在氢气瓶的侧壁上;也可以在发散型的导热件之间设置连接件,使发散型的导热件形成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散热片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也可以为弧形或者是扇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散热片的端面为波浪形,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也可以省略波浪形结构,散热片的端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螺旋形的导热件的于靠近瓶口的一端至远离瓶口的一端的之间的部分与瓶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形的导热件的外壁也可以与瓶体的内壁分别接触,可以将瓶体的热量通过导热件传递至瓶口阀以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氢气瓶的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导热件焊接固定在瓶口阀上,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也可以通过弹性顶压装配在瓶口阀的侧壁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