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1509发布日期:2019-03-30 09:4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液体的储运技术,特别是涉及用于运输低温液体的罐体,具体地说是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



背景技术:

随着低温液体在工业中的大量使用,低温液体的储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温液体储罐也即低温液体运输车的罐体用是存储低温液体的,罐体通常由外罐和内罐等组成。内罐安装在外罐中,为了改善罐体的绝热性能,降低低温液体的蒸发率,外罐和内罐之间都设计有真空层。通常对于罐体不仅要求隔热、密封,而且还要能防止低温液体在运输的过程中因液体的晃动产生的波浪对罐体的冲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设计合理、绝热性能好、安全稳定并能有效降低低温液体运输过程中波浪冲击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包括外罐和通过玻璃钢支撑组件支撑安装在外罐内的内罐,外罐与内罐间具有通过抽真空形成真空绝热层的绝热空间,内罐的外周面包覆有厚度为20毫米至25毫米的绝热材料层,绝热材料层由在内罐的外周面缠绕的多层铝箔和在最外层铝箔的表面缠绕的玻璃纤维纸构成,并且玻璃纤维纸与铝箔间涂有常温吸附剂;内罐中沿内罐的长度方向等间隔焊接有四道能增强内罐径向承载能力的内罐加强圈,每道内罐加强圈上均焊接有用于降低低温液体波浪冲击力的防波板,防波板朝向内罐前方的一面具有155度至165度的导流锥形面。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内罐中焊接有五道用于配合内罐加强圈提高内罐径向承载能力的内罐补强圈,五道内罐补强圈中由前向后数的第一道内罐补强圈紧邻位于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一道内罐加强圈的前方,五道内罐补强圈中由前向后数的第二道内罐补强圈位于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一道内罐加强圈和第二道内罐加强圈的中间,五道内罐补强圈中的第三道内罐补强圈位于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二道内罐加强圈和第三道内罐加强圈的中间,五道内罐补强圈中的第四道内罐补强圈位于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三道内罐加强圈和第四道内罐加强圈的中间,五道内罐补强圈中的第五道内罐补强圈紧邻在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四道内罐加强圈的后方。

上述的外罐的内壁上沿外罐的长度方向采用角铁间隔焊接有多道用于提高外罐径向承载能力的外罐加强圈,外罐加强圈与内罐的外周面非接触。

上述的外罐上相对位于内罐中第一道的内罐补强圈和第一道的内罐加强圈处周向间隔地开有四个前支撑安装孔;四个前支撑安装孔在剖视图中由后向前看顺时针依次包括周向角为45度的第一前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150度的第二前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210度的第三前支撑安装孔和周向角为315度的第四前支撑安装孔;每一前支撑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用于与内罐的前部支撑配合的玻璃钢支撑组件。

上述的外罐上相对位于内罐中第五道的内罐补强圈和第四道的内罐加强圈处周向间隔地开有四个后支撑安装孔;四个后支撑安装孔在剖视图中由前向后看逆时针依次包括周向角为45度的第一后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150度的第二后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210度的第三后支撑安装孔和周向角为315度的第四后支撑安装孔;每一后支撑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用于与内罐的后部支撑配合的玻璃钢支撑组件。

上述的外罐的底面相对位于外罐的中后部左右对称地安装有用于支撑罐体的V型梁组件。

上述的外罐的前端板上设计有用于安装防爆装置的外壳防爆口以及用于安装破真空阀的破真空口和用于安装车前压力表的车前压力表管口。

上述的外罐的后端板上设置有顶部进液管口、底部进出液口、增压液相管口、气相管口、测满管口、液位计气相管口、液位计液相管口、抽真空口和测真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在内罐的外周面包覆有厚度为20毫米至25毫米的绝热材料层,绝热材料层由铝箔和玻璃纤维纸构成,并且玻璃纤维纸与铝箔间涂有常温吸附剂。本实用新型通过缠绕在内罐外周的绝热材料层能进一步的提高内罐的绝热性能,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低温液体的蒸发量。本实用新型还在内罐中沿内罐的长度方向等间隔焊接有四道内罐加强圈,每道内罐加强圈上均焊接有用于降低低温液体波浪冲击力的防波板,防波板朝向内罐前方的一面具有155度至165度的导流锥形面。防波板能降低低温液体的波浪形成,减少波浪对内罐的冲击,从而提高低温液体运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绝热性能好、机械强度大、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低温液体的波浪冲击,保证低温液体的安全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图3是图1右视图;

图4是图1中C-C向的剖视结构图;

图5是图1中D-D向的剖视结构图;

图6是图1中防波板的正视图;

图7是图6中K-K向的剖视结构图;

图8是图6中P-P向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顶部进液管口a、底部进出液口b、增压液相管口c、气相管口d、测满管口e、液位计气相管口f、液位计液相管口g、车前压力表管口h、抽真空口j、测真空口k、外壳防爆口m、破真空口p、外罐1、外罐加强圈11、内罐2、内罐加强圈21、内罐补强圈22、玻璃钢支撑组件3、绝热空间4、防波板5、导流锥形面5a、V型梁组件6。

如图1至图8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该罐体包括外罐1和通过玻璃钢支撑组件3支撑安装在外罐1内的内罐2,外罐1与内罐2间具有通过抽真空形成真空绝热层的绝热空间4。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的内罐2用于存放低温液体,为了保证内罐2的隔热性能,内罐2通过玻璃钢支撑组件3支撑安装在外罐1内,外罐1与内罐2非直接接触,外罐1与内罐2留有密闭的绝热空间4,绝热空间4通过抽真空形成保护内罐2的真空绝热层。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罐2的绝热性能,内罐2的外周面还包覆有厚度为20毫米至25毫米的绝热材料层,绝热材料层由在内罐2的外周面缠绕的多层铝箔和在最外层铝箔的表面缠绕的玻璃纤维纸构成,并且玻璃纤维纸与铝箔间涂有常温吸附剂;当然也能根据需要在内罐2的外周先缠绕多层玻璃纤维纸然后再缠绕铝箔。由于低温液体在运输过程中受运输工具的刹车、转向、加速、减速的影响容易因晃动产生波浪,而波浪产生的冲击力会通过罐体作用在运输工具上,导致运输的安全性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内罐2中沿内罐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焊接有四道能增强内罐2径向承载能力的内罐加强圈21,每道内罐加强圈21上均焊接有用于降低低温液体波浪冲击力的防波板5,防波板5朝向内罐2前方的一面具有155度至165度的导流锥形面5a。

如图1所示,四道防波板5将内罐2的内部空腔分隔成五个空腔段,每个空腔段都能限制波浪的冲击,并且防波板5加工有导流锥形面5a,导流锥形面5a的最佳角度为160度,导流锥形面5a能为低温液体在内罐2内的运动提供导向,从而进一步降低低温液体波浪的产生。

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罐2的机械强度,内罐2中还焊接有五道用于配合内罐加强圈21提高内罐2径向承载能力的内罐补强圈22,五道内罐补强圈22中由前向后数的第一道内罐补强圈紧邻四道内罐加强圈21中的第一道内罐加强圈设置,并且第一道内罐补强圈位于第一道内罐加强圈的前方,五道内罐补强圈22中由前向后数的第二道内罐补强圈设置在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一道内罐加强圈和第二道内罐加强圈的中间,五道内罐补强圈22中的第三道内罐补强圈设置在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二道内罐加强圈和第三道内罐加强圈的中间,五道内罐补强圈22中的第四道内罐补强圈设置在四道内罐加强圈中的第三道内罐加强圈和第四道内罐加强圈的中间,五道内罐补强圈22中的第五道内罐补强圈紧邻四道内罐加强圈21中的第四道内罐加强圈设置,并且第五道内罐补强圈位于第四道内罐加强圈的后方。

实施例中,外罐1的内壁上沿外罐1的长度方向采用角铁间隔焊接有多道用于提高外罐1径向承载能力的外罐加强圈11,外罐加强圈11与内罐2的外周面非接触。外罐1中共焊接有25道外罐加强圈11。

实施例中,外罐1上相对位于内罐1中第一道的内罐补强圈和第一道的内罐加强圈处周向间隔地开有四个前支撑安装孔;四个前支撑安装孔在剖视图中由后向前看顺时针依次包括周向角为45度的第一前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150度的第二前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210度的第三前支撑安装孔和周向角为315度的第四前支撑安装孔;每一前支撑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用于与内罐2的前部支撑配合的玻璃钢支撑组件3。

实施例中,外罐1上相对位于内罐2中第五道的内罐补强圈和第四道的内罐加强圈处周向间隔地开有四个后支撑安装孔;四个后支撑安装孔在剖视图中由前向后看逆时针依次包括周向角为45度的第一后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150度的第二后支撑安装孔、周向角为210度的第三后支撑安装孔和周向角为315度的第四后支撑安装孔;每一所述的后支撑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用于与内罐2的后部支撑配合的玻璃钢支撑组件3。

本实用新型利用八个玻璃钢支撑组件3将内罐2支撑固定在外罐1中,玻璃钢支撑组件3中也压装有用于保温的玻璃纤维纸和铝箔。

实施例中,外罐1的底面相对位于外罐1的中后部左右对称地安装有用于支撑罐体的V型梁组件6。

实施例中,外罐1的前端板上设计有用于安装防爆装置的外壳防爆口m以及用于安装破真空阀的破真空口p和用于安装车前压力表的车前压力表管口h。

实施例中,外罐1的后端板上设置有顶部进液管口a、底部进出液口b、增压液相管口c、气相管口d、测满管口e、液位计气相管口f、液位计液相管口g、抽真空口j和测真空口k。顶部进液管口a通过顶部进液管连通内罐2的内部空腔中,底部进出液口b通过底部进出液管连通内罐2的内部空腔中,同理气相管口d、测满管口e、液位计气相管口f、液位计液相管口g、抽真空口j和测真空口k均通过相应的管道与内罐2的内部空腔相通。顶部进液管口a、底部进出液口b、增压液相管口c、气相管口d、测满管口e、液位计气相管口f、液位计液相管口g、抽真空口j和测真空口k各自安装相应的阀或仪表以保证对罐体中的低温液体进行观测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