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裂岩用二氧化碳双瓶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872发布日期:2019-05-15 22:5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高效裂岩用二氧化碳双瓶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裂岩用二氧化碳双瓶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用于装载液态二氧化碳、液态天然气等液体的瓶体厂家,在结构方面通常采用在框架总成内安装一个瓶体的结构,然而对于客户而言,其容量有限,使用时间短,需要频繁进行液体灌装以保障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量大、使用方便的高效裂岩用二氧化碳双瓶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裂岩用二氧化碳双瓶组,包括框架总成和安装在该框架总成内的至少两个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分别通过拉带组件与框架总成的支撑座连接固定,框架总成内侧底部设有翅片管阵列,瓶体的进液端口分别通过一进液管路与进液口连通,瓶体的出液端口分别与一出液管路和一增压进液管路连通,出液管路与出液口连接连通,增压进液管路与所述翅片管阵列的进口端连通,翅片管阵列的出口端通过一安全附件管路分别与瓶体的增压端口连通,安全附件管路还与一回气口连通。

所述的进液管路包括了一与进液口连接的软管。

所述的出液管路包括了一与出液口连接的软管。

所述的安全附件管路包括了一与回气口连接的软管。

所述的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气口通过安装板与所述的框架总成连接。

所述的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气口位于框架总成前侧。

所述的框架总成底部设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对现有气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增加了液体灌装量,使用时间长,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总成、2瓶体、3拉带组件、4行走轮、5翅片管阵列、6安全附件管路、7进液管路、8增压进液管路、9出液管路、10进液口、11软管、12出液口、13回气口、1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2所示:一种高效裂岩用二氧化碳双瓶组,包括框架总成1和安装在该框架总成1内的两个瓶体2,其中:

所述两个瓶体2垂直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框架总成1上部和下部,瓶体2分别通过拉带组件3与框架总成1的支撑座连接固定,使两个瓶体2实现位置固定,框架总成1内侧底部设有翅片管阵列5,翅片管阵列5包括四个或六个翅片管,翅片管阵列5为两个瓶体2共用,在实现相同使用效果的情况下相对节约了产品成本;

瓶体2的进液端口分别通过一进液管路7与进液口10连通,进液管路7包括了一与进液口10连接的软管11,通过进液口10为两个瓶体2注入液体;

瓶体2的出液端口分别与一出液管路9和一增压进液管路8连通,出液管路9与出液口12连接连通,出液管路9包括了一与出液口12连接的软管11,通过出液口12实现两个凭体内液体的输出,增压进液管路8与所述翅片管阵列5的进口端连通,翅片管阵列5的出口端通过一安全附件管路6分别与瓶体2的增压端口连通,通过增压进液管路8可以将任意一瓶体2内的部分液体输送至翅片管阵列5内进行气化,并通过安全附件管路6输送至指定的瓶体2内实现该瓶体2的增压效果;

安全附件管路6还与一回气口13连通,安全附件管路6包括了一与回气口13连接的软管11,通过回气口13可以将液体输出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化压力输送回瓶体2内,保障了液体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述的进液口10、出液口12和回气口13通过安装板14与所述的框架总成1连接,且进液口10、出液口12和回气口13位于框架总成1前侧,便于装配使用。

所述的框架总成1底部设有行走轮4,便于框架总成1的整体移动和运输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