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5860发布日期:2019-06-13 12:5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



背景技术:

近几年低温液体市场日益红火,液氧、液氩、液氮,液体二氧化碳,LNG 天然气销量大幅增加,低温液体的生产、贮存、运输离不开绝热保温储槽,它们被大量的安装、使用。低温液体储槽中设置有控制内容器盛装液体最高液位的测满管和控制内容盛装液体最低液位的下部液位计管。

但是现有的低温液体储槽还存在着对内壳体的加固效果差,吊装时该设备底部容易受到碰撞损坏和不方便对工具进行存放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以解决现有的低温液体储槽存在着对内壳体的加固效果差,吊装时该设备底部容易受到碰撞损坏和不方便对工具进行存放的问题。

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包括外壳体,定位支架,右侧吊装环,内侧加强壳体结构,取样管,左侧吊装环,测满管,安装管,安装架结构,减震缓冲座结构,测满阀,密封管,倒U型管,螺旋盘管和管接头,所述的定位支架焊接在外壳体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的右侧吊装环焊接在外壳体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内侧加强壳体结构安装在外壳体的内侧;所述的左侧吊装环焊接在外壳体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测满管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部右侧,并胶接在定位支架的前侧;所述的安装管嵌入在外壳体的右下部;所述的安装架结构安装在外壳体的下部四角处;所述的减震缓冲座结构安装在安装架结构的下部;所述的测满阀设置在安装管的下部,并螺纹连接在测满管的下部;所述的螺旋盘管设置在外壳体的内侧下部,并在上端与倒U型管的下端接通,下端贯穿外壳体的下部并与管接头螺纹连接;所述的安装架结构包括支撑腿,储存框,横向分割板,纵向分隔板,定位插框和限位挡块,所述的支撑腿焊接在外壳体的下部四角处;所述的储存框嵌入在支撑腿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横向分割板横向安装在储存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纵向分隔板纵向安装在储存框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插框分别嵌入在支撑腿的下部四角处;所述的限位挡块焊接在定位插框内壁下部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缓冲座结构包括横向底板,防护底座,纵向固定架,缓冲弹簧和限位挡板,所述的防护底座胶接在横向底板的下部;所述的纵向固定架焊接在横向底板的上部四角处;所述的缓冲弹簧套接在纵向固定架的外侧;所述的限位挡板焊接在纵向固定架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内侧加强壳体结构包括内壳体,加强层,保温层,铝箔隔热层和加强筋,所述的内壳体焊接在定位支架的内侧;所述的加强层嵌入在内壳体的内侧;所述的保温层嵌入在加强层的内侧;所述的铝箔隔热层嵌入在保温层的内侧;所述的取样管插接在内壳体,加强层,保温层和铝箔隔热层的中上部;所述的密封管插接在内壳体,加强层,保温层和铝箔隔热层的中下部;所述的倒U型管螺钉铝箔隔热层的内壁底部。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分割板和纵向分隔板分别嵌入在储存框的内侧,所述的横向分割板与纵向分隔板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层具体采用不锈钢层,所述的加强筋焊接在加强层的外部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底座具体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的橡胶底座。

优选的,所述的保温层采用厚度为一厘米至两厘米的纳米气凝胶毡隔热棉层。

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挡板设置在限位挡块的上侧,并插接在定位插框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弹簧的直径比的定位插框的直径大三毫米至五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强层具体采用不锈钢层,所述的加强筋焊接在加强层的外部左右两侧,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提高对壳体的加固效果。

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底座具体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的橡胶底座,有利于提高使用时对高装置底部的防护效果。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分割板和纵向分隔板分别嵌入在储存框的内侧,所述的横向分割板与纵向分隔板交错分布,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工具在储存框内起到分类分隔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温层采用厚度为一厘米至两厘米的纳米气凝胶毡隔热棉层,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对壳体起到保温作用,进而避免壳体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交换。

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挡板设置在限位挡块的上侧,并插接在定位插框的内侧,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提高对横向底板的定位效果,从而避免纵向固定架在定位插框内掉出。

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弹簧的直径比的定位插框的直径大三毫米至五毫米,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对支撑腿的下侧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储存量的设置,有利于方便使用时进行存放工具。

8.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铝箔隔热层的设置,有利于对壳体内的液体起到进一步保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侧加强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体;2、定位支架;3、右侧吊装环;4、内侧加强壳体结构;41、内壳体;42、加强层;43、保温层;44、铝箔隔热层;45、加强筋;5、取样管;6、左侧吊装环;7、测满管;8、安装管;9、安装架结构;91、支撑腿;92、储存框;93、横向分割板;94、纵向分隔板;95、定位插框;96、限位挡块;10、减震缓冲座结构;101、横向底板;102、防护底座;103、纵向固定架;104、缓冲弹簧;105、限位挡板;11、测满阀;12、密封管;13、倒U型管;14、螺旋盘管;15、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储槽,包括外壳体1,定位支架2,右侧吊装环3,内侧加强壳体结构4,取样管5,左侧吊装环6,测满管7,安装管8,安装架结构9,减震缓冲座结构10,测满阀11,密封管12,倒U型管13,螺旋盘管14和管接头15,所述的定位支架2焊接在外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的右侧吊装环3焊接在外壳体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内侧加强壳体结构4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侧;所述的左侧吊装环6焊接在外壳体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测满管7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部右侧,并胶接在定位支架2的前侧;所述的安装管8嵌入在外壳体1的右下部;所述的安装架结构9安装在外壳体1的下部四角处;所述的减震缓冲座结构10安装在安装架结构9的下部;所述的测满阀11设置在安装管8的下部,并螺纹连接在测满管7的下部;所述的螺旋盘管14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下部,并在上端与倒U型管13的下端接通,下端贯穿外壳体1的下部并与管接头15螺纹连接;所述的安装架结构9包括支撑腿91,储存框92,横向分割板93,纵向分隔板94,定位插框95和限位挡块96,所述的支撑腿91焊接在外壳体1的下部四角处;所述的储存框92嵌入在支撑腿91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横向分割板93横向安装在储存框9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纵向分隔板94纵向安装在储存框92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定位插框95分别嵌入在支撑腿91的下部四角处;所述的限位挡块96焊接在定位插框95内壁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横向分割板93和纵向分隔板94分别嵌入在储存框92的内侧,所述的横向分割板93与纵向分隔板94交错分布,在使用时方便对工具在储存框92内起到分类分隔的功能,进而方便使用时进行存放工具。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缓冲座结构10包括横向底板101,防护底座102,纵向固定架103,缓冲弹簧104和限位挡板105,所述的防护底座102胶接在横向底板101的下部;所述的纵向固定架103焊接在横向底板101的上部四角处;所述的缓冲弹簧104套接在纵向固定架103的外侧;所述的限位挡板105焊接在纵向固定架103的上端;所述的防护底座102具体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的橡胶底座,且能够提高使用时对高装置底部的防护效果,所述的限位挡板105设置在限位挡块96的上侧,并插接在定位插框95的内侧,在使用时能够提高对横向底板101的定位效果,从而避免纵向固定架103在定位插框95内掉出,所述的缓冲弹簧104的直径比的定位插框95的直径大三毫米至五毫米,在使用时能够对支撑腿91的下侧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内侧加强壳体结构4包括内壳体41,加强层42,保温层43,铝箔隔热层44和加强筋45,所述的内壳体41焊接在定位支架2的内侧;所述的加强层42嵌入在内壳体41的内侧;所述的保温层43嵌入在加强层42的内侧;所述的铝箔隔热层44嵌入在保温层43的内侧;所述的取样管5插接在内壳体41,加强层42,保温层43和铝箔隔热层44的中上部;所述的密封管12插接在内壳体41,加强层42,保温层43和铝箔隔热层44的中下部;所述的倒U型管13螺钉铝箔隔热层44的内壁底部;所述的加强层42具体采用不锈钢层,所述的加强筋45焊接在加强层42的外部左右两侧,在使用时能够提高对壳体的加固效果,所述的保温层43采用厚度为一厘米至两厘米的纳米气凝胶毡隔热棉层,在使用时能够对壳体起到保温作用,进而避免壳体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交换,所述的铝箔隔热层44的设置,对壳体内的液体起到进一步保温的作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利用加强层42和加强筋45对该储槽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同时利用保温层43和铝箔隔热层44对该储槽起到保温作用,平常可以将工具放置在储存框92内,同时可利用横向分割板93和纵向分隔板94对工具起到分割作用,在吊装该储槽时利用防护底座102和缓冲弹簧104可降低该储槽底部与地面接触时的碰撞程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