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管道的自动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523发布日期:2019-10-15 18:52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管道的自动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油田管道内添加化学药剂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田管道的自动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含水原油开采出地面后,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到下游站点,再加入破乳剂进行油水分离。目前,采油企业通常采用在采油井口管道加入化学剂(破乳剂、缓蚀剂、阻垢剂等)。目前,加入化学剂的方法和装置有:电驱动加药装置、药液自重加药装置、人工加入等,以上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设备尺寸大,费用高,安装不方便等缺点。

油井产出的含水原油量不稳定,导致输油管道中含水原油量不同,人为或者现有的加药装置加量量不易控制,导致效果降低等情况。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加药装置加药量不能随着输油管道中含水原油量而进行调整的问题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自动加药及调整加药浓度、成本低的油田管道的自动加药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田管道的自动加药装置,包括输油管道,位于输油管道内的第一叶轮,还包括设置于输油管道外部的加药装置,加药装置通过导管连通输油管道。加药装置包括装置舱室,位于装置舱室内的传动轴,传动轴依次贯穿输油管道的第一侧壁、第一叶轮后伸入输油管道内,第一叶轮悬浮于输油管道内。装置舱室包括上舱室及下舱室,上舱室通过过渡舱室连接下舱室。传动轴部分装配于下舱室内,下舱室容积小于上舱室容积,过渡舱室自上而下形成收缩口状。还包括位于下舱室内的传动轴轴接的第二叶轮。

其中,传动轴工作过程中带动第二叶轮转动,第二叶轮的边缘与下舱室的内壁留有沟槽,药液从远离沟槽一端的上舱室侧壁进入,第二叶轮转动时将药液经沟槽进入下舱室中。

其中,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位于下舱室的中心线一侧,且第二叶轮与远离沟槽的加药装置的内壁一侧相接触。药液缓慢加入加药装置内部,暂存于第二叶轮与加药装置接触形成的凹面内,传动轴带动第二叶轮转动时,暂存的药液经第二叶轮带入沟槽并从沟槽流入下舱室中。

其中,下部舱室的底壁上开设有一通孔,导管的一端连接通孔,另一端连接输油管道。

进一步的,传动轴的端部贯穿第一叶轮后固定连接于输油管道的第二侧壁,将穿过输油管道第一侧壁的传动轴另一端固定在输油管道的第二侧壁上,可避免自动加药装置因输油管道油液的推动导致不稳定的情况。

进一步的,传动轴与输油管道、加药装置贯穿接触处设有轴承及密封垫圈,可保证传动轴与输油管道、加药装置贯穿处的密闭性,防止药液或者油液从贯穿处露出。

进一步的,为保证输油管道中油液和药液不会回流到下舱室,导管上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导管采用耐油尼龙材料制成,可防止导管被腐蚀性物质腐蚀。

进一步的,加药装置下部设有底座,底座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的,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加药装置内壁、导管均采用耐油尼龙材料制成。可防止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加药装置内壁、导管被CO2、H2S、高矿化度盐等腐蚀性物质腐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叶轮、第二叶轮、传动轴设置,使加药装置中的药液可根据输油管道中油液量进行自动调整,保证了加药浓度的稳定。

2.单向阀的设置杜绝了药液的回流,防止药液被油液污染。

3. 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加药装置的内壁、导管等采用耐油尼龙材料制成。保证其不被油田管道内介质富含CO2、H2S、高矿化度盐等腐蚀性物质腐蚀。减少了设备检修及更换的频率,从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药装置剖视图;

其中: 1. 输油管道; 3. 加药装置;4. 传动轴;5.轴承;6. 密封垫圈;7. 第二叶轮;8. 沟槽;9. 第一叶轮;10.导管;11. 底座;12. 单向阀; 31.上舱室;32.过渡舱室;33.下舱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图1~2所示,一种油田管道的自动加药装置,包括输油管道1,位于输油管道1内的第一叶轮9,还包括设置于输油管道1外部的加药装置3,加药装置3通过导管10连通输油管道1。加药装置3包括装置舱室,位于装置舱室内的传动轴4,传动轴4依次贯穿输油管道1的第一侧壁、第一叶轮9后伸入输油管道1内,第一叶轮9悬浮于输油管道1内。装置舱室包括上舱室31及下舱室33,上舱室31通过过渡舱室32连接下舱室33。传动轴4部分装配于下舱室33内,下舱室33容积小于上舱室31容积,过渡舱室32自上而下形成收缩口状。还包括位于下舱室33内的传动轴4轴接的第二叶轮7。

其中,传动轴4工作过程中带动第二叶轮7转动,第二叶轮7的边缘与下舱室33的内壁留有沟槽8,药液从远离沟槽8一端的上舱室31侧壁进入,第二叶轮7转动时将药液经沟槽8进入下舱室33中。

其中,传动轴4的中心轴线位于下舱室33的中心线一侧,且第二叶轮7与远离沟槽8一侧的加药装置3的内壁一侧相接触。药液缓慢加入加药装置3内部,暂存于第二叶轮7与加药装置3接触形成的凹面内,传动轴4带动第二叶轮7转动时,暂存的药液经第二叶轮7带入沟槽8并从沟槽8流入下舱室33中。

其中,下舱室33的底壁上开设有一通孔,导管10的一端连接通孔,另一端连接输油管道1。

本实施例1的工作流程及原理是:

将药液缓慢加入加药装置3内部,暂存于第二叶轮7与加药装置3接触形成的凹面内,输油管道1中的油液推动第一叶轮9转动,第一叶轮9再带动传动轴4转动。传动轴4带动第二叶轮7转动,将暂存的药液经第二叶轮7带入沟槽8并从沟槽8流入下舱室33中,药液通过下舱室33底部的导管10进入输油通道1中,与油液进行混合均匀。

输油管道1中油液量的不同,第一叶轮9转动时带动传动轴4转动,第二叶轮7具有与传动轴4相同的转速,第二叶轮7转动将药液带入下舱室33中的量也不同。从而能够稳定的控制加药浓度。

实施例2:

请参图1~2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能够有效的控制输油管道1中油液的药液浓度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自动加药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来进一步延长自动加药装置使用寿命。将传动轴4的端部贯穿第一叶轮9后固定连接于输油管道1的第二侧壁,将穿过输油管道1第一侧壁的传动轴4另一端固定在输油管道1的第二侧壁上,可避免自动加药装置因输油管道油液的推动导致不稳定的情况。

进一步的,传动轴4与输油管道1、加药装置3贯穿接触处设有轴承5及密封垫圈6,可保证传动轴4与输油管道1、加药装置3贯穿处的密闭性,防止药液或者油液从贯穿处露出。

进一步的,为保证输油管道1中油液和药液混合液不会回流到下舱室33,导管10上设有单向阀12。

进一步的,加药装置3下部设有底座11,底座11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的,第一叶轮9、第二叶轮7、加药装置3内壁、导管10均采用耐油尼龙材料制成。可防第一叶轮9、第二叶轮7、加药装置3、导管10被CO2、H2S、高矿化度盐等腐蚀性物质腐蚀。

本实施例2的工作流程及原理是:将药液缓慢加入加药装置3内部,暂存于第二叶轮7与加药装置3接触形成的凹面内,输油管道1中的油液推动第一叶轮9转动,第一叶轮9再带动传动轴4转动。传动轴4带动第二叶轮7转动,将暂存的药液经第二叶轮7带入沟槽8并从沟槽8流入下舱室33中,药液通过下舱室33底部的导管10进入输油通道1中,与油液进行混合均匀。

输油管道1中油液量的不同,第一叶轮9转动时带动传动轴4转动,第二叶轮7具有与传动轴4相同的转速,第二叶轮7转动将药液带入下舱室33中的量也不同。从而能够稳定的控制加药浓度。

第一叶轮9、第二叶轮7、加药装置3内壁、导管10均采用耐油尼龙材料制成,可防止自动加药装置被腐蚀;第一叶轮9在输油管道1中的位置设置及加药装置3下部底座低设置,均可进一步保证自动加药装置的稳定性。通过防腐设置和稳定性设置进一步延长了自动加药装置的使用周期。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