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8721发布日期:2020-05-29 12:5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管道监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管道工程主要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热力管道、电力电缆等类别,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由于这些管道大多埋置在地面下或建筑物墙体内,无法时时进行人工检测,因此一般通过摄像头等监控装置对管道内部图像和数据进行采集、以便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然而,由于监控装置通常是直接固定安装在管道上,使得监控的视角非常单一、容易存在监控死角,从而无法对管道进行全方位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升降组件、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以及采集装置,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内、另一端设有水平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插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插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垂直的第二转轴,所述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电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固定在所述升降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装置包括机身和设在所述机身上的显示屏和操作界面,所述机身一侧还设有信号接收杆。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杆包括天线和设在所述天线一端且用于与所述机身内主控板电性连接的接头,所述天线与所述接头枢转连接;所述信号所述天线外套设有天线保护罩,所述接头外套设有与所述天线保护罩枢转连接的接头保护罩;所述天线保护罩上远离所述接头保护罩的一端还设有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还设有开关、充电孔、usb接口、mn插孔、指示灯以及重启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顶部还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旋转组件、升降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以及采集装置,第一旋转组件中的第一转轴可在第一轴承内旋转,从而带动升降组件和采集装置沿竖直方向旋转;升降组件中的升降杆伸缩可以带动采集装置升降;第二旋转组件中的第二转轴可在第二轴承内旋转,从而带动采集装置沿水平方向旋转。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三旋转组件共同实现了采集装置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再配合升降组件调整采集装置的高度,从而使得采集装置可以在以升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球体内的任何位置以任何角度进行图像或数据采集,从而能有效克服监控死角,大大扩展了监控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中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中信号接收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升降组件;11、升降杆;2、第一旋转组件;21、固定支架;22、第一轴承;23、第一转轴;3、第二旋转组件;31、安装支架;32、第二轴承;33、第二转轴;4、采集装置;41、机身;411、开关;412、充电孔;413、usb接口;414、mn插孔;415、指示灯;416、重启按钮;42、显示屏;43、操作界面;44、信号接收杆;441、天线;442、接头;443、天线保护罩;444、接头保护罩;445、端盖;4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升降组件1、第一旋转组件2、第二旋转组件3以及采集装置4,第一旋转组件2包括固定支架21,固定支架21一端通过螺栓等固定在管道内、另一端设有水平的第一轴承22,第一轴承22内插设有第一转轴23,第一旋转组件2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轴23的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二旋转组件3包括安装支架31以及固定在安装支架31上的第二轴承32,第二轴承32套内插设有与第一转轴23相垂直的第二转轴33,采集装置4安装在安装支架31上,第二旋转组件3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转轴33的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升降组件1包括升降杆11和用于驱动升降杆11的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33分别固定在升降杆11的两端。

第一转轴23可在第一轴承22内旋转,从而带动升降组件1和采集装置4沿竖直方向旋转;升降杆11伸缩可以带动采集装置4升降,从而调整采集装置4与管道的管壁之间的距离;第二转轴23可在第二轴承32内旋转,从而带动采集装置4沿水平方向旋转。第一旋转组件2和第三旋转组件3共同实现了采集装置4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再配合升降组件1调整采集装置4的高度,从而使得采集装置4可以在以升降杆11的长度为半径的球体内的任何位置以任何角度进行图像或数据采集,从而能有效克服监控死角,大大扩展了监控的范围。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采集装置4包括机身41和设在机身41上的显示屏42和操作界面43,机身41一侧还设有信号接收杆44,通过信号接收杆可以有效提升网络速度,以便更加及时地将监测到的管道内部情况传送出来[w1]。

信号接收杆44包括天线441和设在天线441一端且用于与机身41内主控板电性连接的接头442,天线441与接头442枢转连接、并可绕接头442旋转;天线441外套设有天线保护罩443,接头442外套设有与天线保护罩443枢转连接的接头保护罩444,天线保护罩443上远离接头保护罩444的一端还设有端盖445,端盖445与天线保护罩443可以通过螺纹、卡扣等方式连接。上述结构可以对内部的天线441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信号收发稳定、通畅;同时便于拆装、方便维护。

机身41上还设有开关411(用于接通电源、启动装置)、充电孔412(用于连接充电线进行充电)、usb接口413(用于连接usb数据线以便将其中存储的数据导出到其他存储介质中)、mn插孔414(用于连接mn工业插头)、指示灯415(用于在电量不足、故障等情况下发出提示)以及重启按钮416(用于重新启动装置或将当前操作数据归零)。

机身41顶部还设有把手45,以方便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手持。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

本技术:
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1)、第一旋转组件(2)、第二旋转组件(3)以及采集装置(4),所述第一旋转组件(2)包括固定支架(21),所述固定支架(21)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内、另一端设有水平的第一轴承(22),所述第一轴承(22)内插设有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旋转组件(2)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23)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组件(3)包括安装支架(31)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31)上的第二轴承(32),所述第二轴承(32)套内插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23)相垂直的第二转轴(33),所述采集装置(4)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31)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33)的第二电机;所述升降组件(1)包括升降杆(11)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11)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转轴(23)和所述第二转轴(33)分别固定在所述升降杆(11)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4)包括机身(41)和设在所述机身(41)上的显示屏(42)和操作界面(43),所述机身(41)一侧还设有信号接收杆(4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杆(44)包括天线(441)和设在所述天线(441)一端且用于与所述机身(41)内主控板电性连接的接头(442),所述天线(441)与所述接头(442)枢转连接;所述天线(441)外套设有天线保护罩(443),所述接头(442)外套设有与所述天线保护罩(443)枢转连接的接头保护罩(444);所述天线保护罩(443)上远离所述接头保护罩(444)的一端还设有端盖(44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41)上还设有开关(411)、充电孔(412)、usb接口(413)、mn插孔(414)、指示灯(415)以及重启按钮(416)。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41)顶部还设有把手(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市政管道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旋转组件、升降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以及采集装置,第一旋转组件中的第一转轴可在第一轴承内旋转,从而带动升降组件和采集装置沿竖直方向旋转;升降组件中的升降杆伸缩可以带动采集装置升降;第二旋转组件中的第二转轴可在第二轴承内旋转,从而带动采集装置沿水平方向旋转。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三旋转组件共同实现了采集装置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再配合升降组件调整采集装置的高度,从而使得采集装置可以在以升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球体内的任何位置以任何角度进行图像或数据采集,从而能有效克服监控死角,大大扩展了监控的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科;王宁宁;武云鹏;马志刚;王欢;肖青;孔祥东;王广;赵润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5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