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0928发布日期:2020-07-17 15:3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色金属冶炼装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海绵钛全流程生产工艺的氯化镁输送用的真空抬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绵钛全流程生产工艺中,四氯化钛和液镁反应制备出金属钛和氯化镁,氯化镁既是还原-蒸馏生产工序的产品之一,也是镁电解工序的生产原料。氯化镁经还原-蒸馏工序中的反应器排出进入真空抬包内,经天车吊运至镁电解工序的物料岗,安装虹吸管和加料软管后,天车即可吊运氯化镁真空抬包至镁电解槽处,经氩气加压,真空抬包的氯化镁流入镁电解槽内进行直流电解。

输送氯化镁的真空抬包由抬包内胆、虹吸管、包壳、加压软管、保温棉等部件组成。抬包内胆作为真空抬包的核心部件,由加料口、上封头、筒体、下封头等拼焊而成。在输送过程中,高温、熔融态氯化镁对加料口和筒体进行冲刷,不仅会造成加料口内部冲刷、外部腐蚀氧化,还会造成筒体腐蚀变薄。现有抬包内胆只有两个加料口,在轮换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加料口和筒体连接部位焊缝开裂、腐蚀穿孔,高温熔体溢流等安全事故。

虹吸管主要发挥氯化镁流出通道的作用,其形状呈“倒u形”,在物料岗通过人员操作安装在抬包内胆的加料口上,一端插入真空抬包内部、一端插入镁电解槽加料口内;真空抬包经加压软管通氩气加压后,内部的氯化镁即通过虹吸管流出抬包内胆,进入镁电解槽。由于虹吸管自重达到110kg,虹吸管和真空抬包组装的组装需3人配合20分钟才能完成,且由于真空抬包内氯化镁温度高、热辐射量大、烟尘挥发量大,组装现场存在高温、烟尘大、易产生烧伤烫伤事故;而真空抬包敞口运输,也会导致氯化镁吸水、吸氧,危害氯化镁的品质和镁电解槽生产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通过对抬包内胆上加料口的改进以及对虹吸管的改进,使得真空抬包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制作虹吸管所用钢材长度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包括包壳、抬包内胆和虹吸管,抬包内胆包括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固定在筒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料口,所述虹吸管一端为通过加料口插入真空抬包内胆底部的长侧管,另一端为插入电解槽加料口的短侧管,虹吸管中部为连接长侧管和短侧管的横管,长侧管和横管之间夹角为钝角,短侧管垂直于横管,短侧管长度小于长侧管的长度。

所述上封头上沿其圆周均匀设置四个管状的加料口,每个加料口的顶部设有法兰,以安装盲板。

所述上封头的加料口中心线与竖直方向呈15°~45°的夹角。

所述上封头的加料口长度在200~600mm之间。

所述虹吸管中长侧管长度为1.7~1.9米,横管长度为1~2米,短侧管的长度为0.9~1.5米。

所述上封头顶部安装有法兰和法兰筒体。

所述筒体设有固定支架,以保证抬包内胆在包壳中不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应用到海绵钛生产领域,与原有氯化镁真空抬包相比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设备气密封得到提高。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虹吸管安装到位后,不用每次都再拆装,经一次安装合格后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定期检查、紧固即可。设备不再漏气后,内部的氯化镁挥发气体不再随加压气体漏出,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工作效率提升75%。虹吸管不再需要反复拆装,操作员工由3人配合减少至1人安装,安装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3分钟。

采购成本降低10%。新型的抬包结构投用后,使用寿命延长3个月;制作虹吸管所用钢材长度由6.3米缩短至5米;密封用石墨垫采购数量由100个/月减少至至30个/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抬包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抬包内胆的俯视图;

图4为虹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包壳,2、抬包内胆,3、虹吸管,4、加料口,5、盲板,6、上封头,7、筒体,8、下封头,9、法兰筒体,10、长侧管,11、横管,12、短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包括包壳1、抬包内胆2和虹吸管3,抬包内胆2设置在包壳1内,虹吸管3从抬包内胆2上的加料口4插入抬包内胆2底部。

如图2、3所示,所述抬包内胆2为圆筒式的筒体结构,中部为筒体7,筒体7上端、下端分别采用钢制的上封头6和下封头8密封,在上封头6的顶部设有法兰和法兰筒体9,从而保证物料输送过程的加压、抽真空的密封作用;所述筒体7焊装支架固定,以保证抬包内胆2在包壳1中不产生晃动。

在上封头6上,沿其圆周均匀设置四个加料口4,加料口4为管状结构,其中心线和竖直方向呈15°~45°的夹角,加料口4材质为不锈钢,由10-25mm厚无缝钢管制作,长度在200-600mm之间;使用之前编序排号,定期切换,以避免单个加料口4长期使用造成抬包内胆因定点冲刷、腐蚀造成设备报废。

所述加料口4设置位置位于法兰筒体9和上焊缝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上焊缝为上封头6和筒体7之间的焊缝。

所述加料口4端部还安装有法兰,以便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加装盲板5,以避免其中氯化镁被污染而影响其品质。

如图1、4所示,所述虹吸管3插入加料口后呈倒l形,由长侧管10、横管11和短侧管12三部分组成,其中长侧管10长度1.7~1.9米,以便插入真空抬包内部,方便物料完全排出、且不会影响杂质沉淀;横管11位于中间,其长度1~2米之间,短侧管12长度在0.9~1.5米之间,短于长侧管10,这样可以避免虹吸管3露在外面的部分影响真空抬包的运输等工序,从而不用再反复对虹吸管3进行拆装;长侧管10和横管11之间角度为100°~140°,短侧管12和横管11之间角度为90°,且长侧管10和横管11之间、短侧管12和横管11之间均通过弯管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某海绵钛生产厂的还原-蒸馏工序和镁电解物料工序进行了试验应用,与传统的氯化镁真空抬包相比,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的虹吸管在安装后,留在外面的短侧管长度较短,在还原-蒸馏工序的冷凝支桶内可以顺利起吊,不用再进行拆装;抬包加料口数量增加至四个,操作工不用180°调整抬包转向,只需旋转45~90°即可将排氯化镁溜槽安装到位。

在镁电解车间物料岗,经2~3分钟的盲板安装后,即可由天车吊运至镁电解槽处进行加料作业。另外,由于液镁真空抬包和氯化镁真空抬包分开使用,氯化镁中的杂质也避免了对液镁的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包括包壳(1)、抬包内胆(2)和虹吸管(3),抬包内胆(2)包括上封头(6)、筒体(7)和下封头(8),上封头(6)和下封头(8)分别固定在筒体(7)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6)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料口(4),所述虹吸管(3)一端为通过加料口(4)插入真空抬包内胆底部的长侧管(10),另一端为插入电解槽加料口的短侧管(12),虹吸管(3)中部为连接长侧管(10)和短侧管(12)的横管(11),长侧管(10)和横管(11)之间夹角为钝角,短侧管(12)垂直于横管(11),短侧管(12)长度小于长侧管(10)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6)上沿其圆周均匀设置四个管状的加料口(4),每个加料口(4)的顶部设有法兰,以安装盲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6)的加料口(4)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呈15°~45°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6)的加料口(4)长度在200~60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3)中的长侧管(10)长度为1.7~1.9米,横管(11)长度为1~2米,短侧管(12)的长度为0.9~1.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6)顶部安装有法兰和法兰筒体(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设有固定支架,以保证抬包内胆(2)在包壳(1)中不产生晃动。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氯化镁输送的真空抬包,包括包壳、抬包内胆和虹吸管,抬包内胆包括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固定在筒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料口,所述虹吸管一端为通过加料口插入真空抬包内胆底部的长侧管,另一端为插入电解槽加料口的短侧管,虹吸管中部为连接长侧管和短侧管的横管,长侧管和横管之间夹角为钝角,短侧管垂直于横管,短侧管长度小于长侧管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使得真空抬包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制作虹吸管所用钢材长度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夏申琳;曲银化;刘正红;郭春伟;孙朝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