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1637发布日期:2020-08-05 01:2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水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越来越多的电器里设计有注水管道结构,常规的注水管道结构包含水箱、水泵等组件,使用过程中水泵启动时会出现抽真空的现象,从而出现液体残留在管道内形成管道积水的缺陷,而水泵启动或停止时产生的真空负压现象无法避免的,因此如何解决真空负压产生的管道积水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对象,仍需对现有的注水管道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注水管道积水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包括水箱、进水管、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水箱下方,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还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单向阀设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具有开状态和关状态,所述水泵向所述第一出水管持续输水时,所述第一阀口处于关状态,所述水泵停止向所述第一出水管输水时,所述第一阀口处于开状态。

上述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中,水箱与水泵连通形成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形成出水管路,单向阀能将出水管路内的空气与大气连通。在水泵正常输水状态下,单向阀起到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作用,使水箱中的水顺利流进出水管路;在水泵停止输水时,出水管路出现负压现象,第一阀口能将出水管路内的空气与大气连通,从而克服负压状态,避免第二出水管出现倒吸并形成残留水的状况。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所述单向阀内设有阀片、弹簧、阀体,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阀体相抵触,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阀片相抵触,所述阀片在弹性作用力下与所述第一阀口相抵触。

阀片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与第一阀口抵触,并使第一阀口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避免第一阀口出现意外开启的状况。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所述阀片将所述阀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阀口处于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第一阀口处于开状态时,大气进入阀体内,并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起来,从而能平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气压。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所述阀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直径。

阀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出水管的直径能快速地平衡第二出水管内的气压。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所述单向阀设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

第二阀口与第一出水管连接能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也能将第一出水管内的气体与大气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所述单向阀设有第三阀口,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接。

第三阀口与第二出水管直接相连能够快速地平衡大气与第二出水管内的气压,避免第二出水管出现倒吸现象。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还包括盛水容器,所述盛水容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盛水容器设在第二出水管的末端,能够实时收集注水管道内的排出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包括水箱1、进水管2、水泵3,所述水泵3设于所述水箱1下方,所述进水管2连接所述水箱1的出水口和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还包括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6、单向阀7,所述第一出水管4与所述水泵3连通,所述单向阀7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4和所述第二出水管6,所述单向阀7设有第一阀口71,所述第一阀口71具有开状态和关状态,所述水泵3向所述第一出水管4持续输水时,所述第一阀口71处于关状态,所述水泵3停止向所述第一出水管4输水时,所述第一阀口71处于开状态。

如图1、图2所示,在水泵3正常输水状态下,水箱1与水泵3连通形成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4、单向阀7和第二出水管6连通形成出水管路,水箱1中的水流向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6,此时单向阀7处于关状态且正向流阻小,单向阀7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

在水泵3停止输水时,第一出水管4和第二出水管6内形成负压,此时单向阀7处于开状态并平衡管路内空气和大气的气压,避免水流出现反向流动,从而克服传统注水管道存在残留水的缺陷。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7内设有阀片72、弹簧73、阀体74,所述弹簧73一端与所述阀体74相抵触,所述弹簧73另一端与所述阀片72相抵触,所述阀片72在弹性作用力下与所述第一阀口71相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阀片72将所述阀体74分隔成第一腔室75、第二腔室76,所述第一阀口71处于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室75和所述第二腔室76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7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管6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7设有第二阀口77,所述第一出水管4与所述第二阀口77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7设有第三阀口78,所述第二出水管6与所述第三阀口78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盛水容器5,所述盛水容器5与所述第二出水管6连通。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在水泵3正常输水状态下,水泵3与水箱1连通形成进水管路,水箱1中的水流经过第一出水管4、单向阀7、第二出水管6后流向盛水容器5,此时阀片72在弹簧73的弹性作用力下抵住第一阀口71并使单向阀7处于关状态,单向阀7起到连接和导流的作用。

在水泵3停止输水状态下,第一出水管4和第二出水管6内出现负压状态,此时大气克服弹簧73的弹性作用力进入阀体74,同时阀体74的第一腔室75和第二腔室76连通,从而第一出水管4和第二出水管6内的气压和大气气压得以平衡,避免了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6中的水流出现反向流动的状况,克服了传统注水管道存在残留水的缺陷。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包括水箱(1)、进水管(2)、水泵(3),所述水泵(3)设于所述水箱(1)下方,所述进水管(2)连接所述水箱(1)的出水口和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6)、单向阀(7),所述第一出水管(4)与所述水泵(3)连通,所述单向阀(7)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4)和所述第二出水管(6),所述单向阀(7)设有第一阀口(71),所述第一阀口(71)具有开状态和关状态,所述水泵(3)向所述第一出水管(4)持续输水时,所述第一阀口(71)处于关状态,所述水泵(3)停止向所述第一出水管(4)输水时,所述第一阀口(71)处于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7)内设有阀片(72)、弹簧(73)、阀体(74),所述弹簧(73)一端与所述阀体(74)相抵触,所述弹簧(73)另一端与所述阀片(72)相抵触,所述阀片(72)在弹性作用力下与所述第一阀口(71)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72)将所述阀体(74)分隔成第一腔室(75)、第二腔室(76),所述第一阀口(71)处于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室(75)和所述第二腔室(7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7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管(6)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7)设有第二阀口(77),所述第一出水管(4)与所述第二阀口(7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7)设有第三阀口(78),所述第二出水管(6)与所述第三阀口(7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盛水容器(5),所述盛水容器(5)与所述第二出水管(6)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水管道无残留结构,包括水箱、进水管、水泵、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单向阀设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具有开状态和关状态。水箱与水泵连通形成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形成出水管路,单向阀能将出水管路内的空气与大气连通。在水泵正常输水状态下,单向阀起到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作用,使水箱中的水顺利流进出水管路;在水泵停止输水时,出水管路出现负压现象,第一阀口能将出水管路内的空气与大气连通,从而克服负压状态,避免第二出水管出现倒吸并形成残留水的状况。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华;孙伟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