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3911发布日期:2021-04-30 13:0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栓,正式叫法为消火栓,一种固定式消防设施,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分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器系统,有的还会有自动喷淋系统,水炮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探系统,水雾系统等。消火栓套装一般由消防箱+消防水带+水枪+接扣+栓+卡子等组合而成,消火栓主要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所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

为保证消防栓的正常使用需求,需要保证消防栓内的水压保持在正常值内,避免水压过低影响消防栓的使用,因此亟需设计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用于对消防栓内的水压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告警主体,所述告警主体包括充电插口、电机、第一夹紧装置、孔洞、第二夹紧装置、橡胶垫、夹板、移动块、导向杆、盒体、通风孔、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微处理器、丝杠、横板和充电蓄电池,所述盒体内壁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微处理器和充电蓄电池,所述盒体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通过导线与充电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盒体内部位于横板下方的位置横向设置有丝杠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盒体内壁两侧,所述丝杠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盒体内壁一侧,所述丝杠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盒体外侧,所述丝杠上对称设置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所述丝杠上的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盒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声光报警器,所述管体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水压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包括橡胶垫、夹板和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位于盒体内,所述导向杆和丝杠均横向贯穿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用于与丝杠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和用于导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块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出盒体且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为半圆形夹板,所述夹板的尺寸与管体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夹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盒体底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杆穿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为长条形孔洞,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和第一夹紧装置的结构和各部件规格均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体一侧位于横板上方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电机和防水水压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微处理器、电机和防水水压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穿线孔,导线与穿线孔静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移动告警主体的位置使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位于管体两侧的位置,利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丝杠转动,从而使移动块在丝杠上移动,从而进一步带动夹板朝管体一侧移动,并对管体一侧进行挤压贴合,设置第一夹紧装置实现对管体另一侧的挤压贴合,从而实现告警主体在管体上位置的固定,操作简单;

2、设置防水水压传感器用于对管体内的水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管体内水压过低时,将防水水压传感器测到的相应物理数值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后进一步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消防栓监测管理专用的zigbee无线通信收发设备,或者,通过4g、5g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消防工作管理人员的手机记录,微处理器进一步控制声光报警器报警,从而方便消防工作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管体内部水压情况,方便消防工作管理人员保证管体内水压保持在正常值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中所示:告警主体1、充电插口2、电机3、第一夹紧装置4、孔洞5、第二夹紧装置6、橡胶垫7、夹板8、移动块9、导向杆10、盒体11、通风孔12、声光报警器13、无线通信模块14、微处理器15、丝杠16、横板17、充电蓄电池18、防水水压传感器19和管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消防栓在线检测告警装置,包括告警主体1、充电插口2、电机3、第一夹紧装置4、孔洞5、第二夹紧装置6、橡胶垫7、夹板8、移动块9、导向杆10、盒体11、通风孔12、声光报警器13、无线通信模块14、微处理器15、丝杠16、横板17、充电蓄电池18、防水水压传感器19和管体20,所述管体20上设置有告警主体1,所述告警主体1包括充电插口2、电机3、第一夹紧装置4、孔洞5、第二夹紧装置6、橡胶垫7、夹板8、移动块9、导向杆10、盒体11、通风孔12、声光报警器13、无线通信模块14、微处理器15、丝杠16、横板17和充电蓄电池18,所述盒体11内壁固定安装有横板17,所述横板17顶部固定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14、微处理器15和充电蓄电池18,所述盒体11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插口2,所述充电插口2通过导线与充电蓄电池18电连接,所述盒体11内部位于横板17下方的位置横向设置有丝杠16和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盒体11内壁两侧,所述丝杠16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盒体11内壁一侧,所述丝杠16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为现有的由36v以下的直流弱电电源驱动的小型旋转电动机,所述电机3固定安装在盒体11外侧,所述丝杠16上对称设置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所述丝杠16上的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4和第二夹紧装置6,所述第二夹紧装置6包括橡胶垫7、夹板8和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位于盒体11内,所述导向杆10和丝杠16均横向贯穿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用于与丝杠16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和用于导向杆10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块9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出盒体11且固定连接有夹板8,所述夹板8为半圆形夹板,所述夹板8的尺寸与管体20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夹板8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所述盒体11底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杆穿过的孔洞5,所述孔洞5为长条形孔洞,所述第二夹紧装置6和第一夹紧装置4的结构和各部件规格均相同,所述盒体11一侧位于横板17上方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12,所述盒体11顶部固定安装有声光报警器13,所述管体20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水压传感器19,所述防水水压传感器19为杭州美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市售且型号为mik-p300,所述微处理器15由意法半导体(st)集团生产市售且型号为stm32f303cct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4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名称digixbeepros2c,又名zigbee无线数传模块,由美国digi公司生产市售且型号为xbp24cz7ris-004,在较为空旷的范围通信距离可达到1.2-3.2km)和/或无线通信模块[4g无线通信模块(由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simcom)生产市售且型号为sim7600x-h)或5g无线通信模块(由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simcom)生产市售且型号为sim8200g),所述声光报警器13的型号为bc-110dwj-10,由上海三团风机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并销售,所述声光报警器13、无线通信模块14、电机3和防水水压传感器19分别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15电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13、无线通信模块14、微处理器15、电机3和防水水压传感器19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蓄电池18电连接,所述管体20上开设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穿线孔,导线与穿线孔静密封,从而防止管体20内的水从穿线孔溢流出至管体20之外。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当需要将告警主体1固定在管体20上时,移动告警主体1的位置使第一夹紧装置4和第二夹紧装置6位于管体20两侧的位置,采用便携式蓄电池给电机3供电,电机3加电启动,利用电机3转动进而带动丝杠16转动,从而使移动块9在丝杠16上移动,从而进一步带动夹板8朝管体20一侧移动,并对管体20一侧进行挤压贴合,设置第一夹紧装置4实现对管体20另一侧的挤压贴合,当夹板8和管体20相互挤压贴合到位后,即在电机3和丝杠16无法再转动时,立即停止便携式蓄电池给电机3供电,使电机3断电停机,从而实现告警主体1在管体20上位置的固定,操作简单,设置防水水压传感器19用于对管体20内的水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管体20内水压过低时,将防水水压传感器19测到的相应物理数值信号经微处理器15处理后进一步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消防栓监测管理专用的zigbee无线通信收发设备,或者,通过4g、5g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消防工作管理人员的手机记录,微处理器15进一步控制声光报警器13报警,从而方便消防工作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管体20内部水压情况,方便消防工作管理人员保证管体20内水压保持在正常值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