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6258发布日期:2021-04-09 12:4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内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瓶内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内胆。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车用气瓶以及运气瓶等高压储气瓶的工作压力有大幅度提高,工作压力的提高在带来储气量提升的同时,对气瓶本身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气瓶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对气瓶以及内胆造成不同程度的凹陷,凹陷深度一般在2~5mm之间,而目前看来这种凹陷是无法逆转的,凹陷的气瓶其凹陷程度在标准范围内可以继续使用,但是超出范围的气瓶便不可以再使用,造成气瓶的使用成本增加。

中国专利cn205561731u公开了专利名称为气瓶凹陷测量装置的专利,其技术要点在于:一种气瓶凹陷测量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测量工具,固定支架的内侧为圆弧形凹槽,测量工具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支架固定在气瓶损伤部分,使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来测量凹坑凹陷的深度,从而得到准确的数据,依此来判断该气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其解决了气瓶凹陷测量的问题,但是气瓶及内胆凹陷无法还原的问题未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复合材料气瓶内胆凹陷无法还原无法还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内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内胆,包括内胆和设置在内胆内部的内撑,内胆的底部成型有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远离内胆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凹槽,内撑底部设置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插设在连接凹槽的内部,连接凸起能够在连接凹槽内绕着内胆的中轴线自由旋转,内撑包括中心柱、侧撑柱和固定板,侧撑柱均匀分布在中心柱的在圆柱侧壁上,固定板固定设置在中心柱远离内胆的一端,内胆的瓶口处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板套设在套设固定槽内,固定板可在固定槽内绕着中心柱的轴心旋转。

作为优选,侧撑柱包括连接管和撑杆,连接管的一端与中心柱固定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向内成型有圆环台,撑杆靠近连接管的一端成型有限位圆环,撑杆套设在连接管内,当撑杆未设置限位圆环的一端与内胆的内壁抵触时,限位圆环远离中心柱的一侧与圆环台靠近中心柱的一侧抵触。

作为优选,中心柱设置为空心结构,连接管的空心内部与中心柱的空心结构连通。

作为优选,固定板上设置有扇叶,扇叶与扇叶之间设置有lpg进出气口,进出气口的面积至少占整个固定板面积的一半。

作为优选,撑杆远离中心柱的一端设置有撑块,撑块可与内胆内壁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状,其圆弧的完整圆的直径与内胆的内径一致。

作为优选,撑块的初始距离与内胆内壁的距离设置为3~5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复合材料内胆制作成型时,就在其内部设置有内撑,内撑的中心柱一直从内胆底部延伸到内胆瓶口通过固定板与瓶口固定连接,并且中心柱能够与固定板绕着中心柱的轴心旋转,从而使中心柱上的侧撑柱能够接触的面积更大,使用更方便,由于内胆由复合材料制成,一般为纤维缠绕铝合金,其硬度一般,所以能够在撑杆的作用下还原到初始的位置,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内胆、11-固定凸起、12-连接凹槽、13-固定槽、2-内撑、21-连接凸起、22-中心柱、221-撑块、23-侧撑柱、231-连接管、232-撑杆、233-圆环台、234-限位圆环、24-固定板、241-扇叶、242-进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材料lpg气瓶内胆,包括内胆1和设置在内胆1内部的内撑2,内胆1的底部成型有固定凸起11,固定凸起11远离内胆1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凹槽12,内撑2底部设置有连接凸起21,连接凸起21插设在连接凹槽12的内部,连接凸起21能够在连接凹槽12内绕着内胆1的中轴线自由旋转,内撑2包括中心柱22、侧撑柱23和固定板24,中心柱22设置为空心结构,侧撑柱23均匀分布在中心柱22的在圆柱侧壁上,固定板24固定设置在中心柱22远离内胆1的一端,内胆1的瓶口处设置有固定槽13,固定板24套设在套设固定槽13内,固定板24可在固定槽13内绕着中心柱22的轴心旋转。

其中,侧撑柱23包括连接管231和撑杆232,连接管231的一端与中心柱22固定连接,连接管231的空心内部与中心柱22的空心结构连通,连接管231的另一端向内成型有圆环台233,撑杆232靠近连接管231的一端成型有限位圆环234,撑杆232套设在连接管231内,当撑杆232未设置限位圆环234的一端与内胆1的内壁抵触时,限位圆环234远离中心柱22的一侧与圆环台233靠近中心柱22的一侧抵触,并且抵触时密封性良好,为了保证撑回凹陷的效果,撑杆232远离中心柱22的一端设置有撑块221,撑块221可与内胆1内壁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状,其圆弧的完整圆的直径与内胆1的内径一致。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充气出气,固定板24上设置有扇叶241,扇叶241与扇叶241之间设置有lpg进出气口242,进出气口242的面积占整个固定板24面积的一半;此外,连接管靠近在内胆1瓶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方便与外界气管连接。

本实施例的在安装制作时,首先将内胆1底部以及固定凸起11制作好,然后将将内撑2的连接凸起21与固定凸起11连接在一起,之后依次焊接好侧壁以及内胆1顶部,最后将内胆1的瓶口上的固定槽13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后,焊接好瓶口与内胆1。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将有凹陷的气瓶的气阀卸下,旋转固定板24,带动中心柱22,将侧撑柱23旋转寻找凹陷处,找到凹陷处之后将带有外螺纹的气管与中心柱22的内螺纹连接,向内施加气压,气压将撑杆232推出,撑杆232另一端将凹陷向外推出,当凹陷还原时,撑杆232也被气压推至极限位置,当所有凹陷全部被推出时,将中心柱22以及连接管231抽真空,大气压强会将撑杆232推回,即完成了凹陷还原。

本实施例选用的内胆1的内径为314mm,所以本实施例涉及的撑杆232远离中心柱22的一端初始位置距离未凹陷内胆1的内壁距离为3mm,因为内胆1的材质和尺寸存在差异,所以初始状态的具体距离也可以根据内胆1的实际凹陷特点来确定。

本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内撑的中心柱22一直从内胆1底部延伸到内胆1瓶口通过固定板24与瓶口固定连接,并且中心柱22能够与固定板24绕着中心柱22的轴心旋转,从而使中心柱22上的侧撑柱23能够作用的面积更大,使用更方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进出气口242的面积占整个固定板24面积的三分之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撑块221由橡胶制成,由于推块221由橡胶制成不会与气瓶内胆1发生刚性碰触,能够保护好内胆1。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