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设备带电补气自动控制小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9610发布日期:2021-07-13 15:0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SF6设备带电补气自动控制小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设备检修领域,特别是一种sf6设备带电补气自动控制小车装置。



背景技术:

sf6电气设备具有容量大,操作次数多,运行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等特点,是目前变电站主流设备之一,由于受到制造工艺、密封件老化、设备故障、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密封在设备内的sf6气体容易发生泄漏,使sf6设备内气体压强降低,造成sf6设备的绝缘和灭弧能力大幅下降,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爆炸等严重事故。

考虑到sf6电气设备的安全性需求,变电检修班组需要频繁对电气设备展开补气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变电站地理位置距离本部较远,工作人员移动sf6气瓶困难,且补气工作通常是临时紧急开展,补气装备不能提前进行准备,临时准备好费时间,且时间在凌晨或深夜居多,工作强度高。补气过程中需要多人相互配合,时刻关注设备气压,多次调节气管阀门,充气效率极其低下。炎热天气下的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体力消耗巨大,夜间工作时班组人员则面临开夜车的危险,夜间视线受影响导致工作过程充满不可靠因素等。并且在补气过程中,如果输出气体压力和设备内压力差过大,会导致流速过大,使冲进去的sf6气体含有部分尚未气化的sf6,冲入设备后再气化,这时将很容易导致设备压力过高,有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f6设备带电补气自动控制小车装置,用于替代人力推动气瓶和自动补气装置,具备爬楼梯功能,移动方便,操控简单,能按设置的额定运行气压值给sf6设备自动补气,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安全系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sf6设备带电补气自动控制小车装置,用于移动气瓶进行补气;包括小车及自动补气装置;所述的小车包括伸缩拉杆架、方框状的车架、用于支撑气瓶的底板、后轮、移动装置及电源;

所述的伸缩拉杆架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所述的移动件的下部与固定件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的固定件的底端两侧分别安装有联板;所述的车架后端的两侧分别连接联板的上部,所述的车架与固定件的前侧相垂直;所述的车架前端的两侧通过车架撑杆分别连接联板的下部;所述的车架撑杆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顶部安装有台称传感器;所述的台称传感器的检测端连接安装在车架中间的底板,且底板与车架平行放置;所述的联板的外侧通过转轴分别连接后轮;

所述的固定件的顶部设有气瓶架,固定件中部的前侧安装有电源,固定件底部的后侧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的气瓶架的顶部连接自动补气装置;所述的气瓶架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气瓶的气瓶抱箍;所述的气瓶抱箍与底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电源分别与台称传感器、移动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自动补气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控制模块,箱体的箱口处安装有箱体面板,箱体的一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接口和出气管接口,所述的进气管接口和出气管接口皆安装有自封阀;所述的箱体面板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屏;所述的电源分别与控制屏、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屏与控制模块、台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管接口通过导管连接气瓶。所述的箱体面板采用8个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上。

所述的气瓶是sf6气体专用储气瓶,容积40l标准瓶;所述车架由φ20钢管制作成方框。所述的控制屏是带有处理器的触控屏,用于处理控制模块反馈的信号,做出相应判断,实现设备的自动补气。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履带行走架、斜撑杆、履带支撑架、履带行走控制器及调速器;所述的履带支撑架横向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履带行走架的中部;所述的履带行走架的中部设有滑槽,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滚轮之间安装有履带;所述的履带行走架底部的滚轮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的履带行走架之间安装有电机;所述的电机通过齿轮与轴连接;所述的履带行走架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杆;所述的支杆与固定件底部铰接;所述的斜撑杆的一端通过轴销a与固定件后侧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轴销b与履带支撑架的滑槽滑动连接,轴销b设有用于限位的螺栓;

所述的调速器安装在固定件前侧的中部;所述的伸缩拉杆架的移动件安装有履带行走控制器;所述的电机分别与调速器、履带行走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机带动滚轮转动,进而带动履带带传动,通过斜撑整个小车实现整个装置的移动。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止回阀、出口气压表、电动阀a、流量计、进口气压表及电动阀b;所述的出气管接口、止回阀、出口气压表、电动阀a、流量计、进口气压表、电动阀b及进气管接口依次连接。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气瓶抱箍包括前后两半圆铁板,前后两半圆铁板之间形成与气瓶外径大小相匹配的圆槽,后半圆铁板的两侧与气瓶架前端的两侧连接,前半圆铁板的一侧与后半圆铁板的一侧铰接,前半圆铁板的另一侧通过螺栓与后半圆铁板的另一侧连接。螺栓采用m10螺栓,头部是梅花形把手,方便徒手拧紧螺栓。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车架前端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配后后轮可使气瓶直立,也可以直立推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小车竖直放置,把装有sf6的气瓶的底端移至小车的底板上,用气瓶抱箍包裹,拧紧螺栓,将气瓶固定在小车上;推动小车,按受力方向改变小车移动方向,也可以调整斜撑杆在滑槽内滑动,调节履带与伸缩拉杆架的角度,倾斜小车以履带触地,开启履带行走控制器,调节调速器的档位,用履带行走或爬楼梯,直至将气瓶运送到sf6设备;找到需补气设备位置,将小车竖直放置,打开控制屏,按sf6设备技术要求设置相应的额定运行气压值、设置补气自动开启气压值,设置补气自动停止气压值;通过导管将气瓶连接到自动补气装置的进气管接口、再将出气管接口通过导管连回到气瓶,打开气瓶阀门,旋入气瓶的减压阀顶针,通过控制屏启动自动补气装置,对自动补气装置以及导管一起进行清洗;将出气管接口通过导管连接sf6设备的充气管口,开启自动补气,自动补气装置按设置的额定运行气压值给设备补气,当sf6设备气压值达到设置补气自动停止气压值时,自动补气装置停止补气,当sf6设备的气压值低于设定补气自动开启值时,自动补气装置自动开启补气;补气完毕后,关闭气瓶的阀门,操控控制屏关闭控制器电源,拔出sf6设备的充气管口的导管,把小车移出设备区。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小车上增加用于替代人力推动,具备爬楼梯功能的移动装置,解决了工作人员移动sf6气瓶远,移动困难,工作强度高的技术难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补气装置按设置的额定运行气压值给设备补气,解决了手动补气效率低、补气过程设备压力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了装置快速自动按需补气,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台称传感器与底板形成一个对气瓶质量实时检测的称量装置,并将气瓶的质量信息实时反馈到控制屏上,供工作人员判断气瓶的用量情况,用完前能及时的更换下一瓶气瓶,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小车上增加用于灵活固定气瓶同时能放置自动补气装置的气瓶架,实现气瓶的拆装方便,解决了补气工作临时紧急开展,装备补气装备不能提前进行准备,临时准备好费时间的难题,通过气瓶架使得装置更加小巧灵活,装卸方便,补气连接过程迅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气装置内部元件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气瓶,2-小车,21-车架,22-万向轮,23-底板,24-台称传感器,25-车架撑杆,26-电机,27-联板,28-后轮,29-履带行走架,211-斜撑杆,212-履带支撑架,213-气瓶抱箍,215-气瓶架,216-伸缩拉杆架,217-履带行走控制器,218-调速器,219-电源,3-自动补气装置,31-箱体,32-气管接口,33-出气管接口,34-箱体面板,35-控制屏,4-控制模块,41-止回阀,42-出口气压表,43-电动阀a,44-流量计,45-进口气压表,46-电动阀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sf6设备带电补气自动控制小车装置,用于移动气瓶1进行补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2及自动补气装置3;所述的小车2包括伸缩拉杆架216、方框状的车架21、用于支撑气瓶1的底板23、后轮28、移动装置及电源219;

所述的伸缩拉杆架216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所述的移动件的下部与固定件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的固定件的底端两侧分别安装有联板27;所述的车架21后端的两侧分别连接联板27的上部,所述的车架21与固定件的前侧相垂直;所述的车架21前端的两侧通过车架撑杆25分别连接联板27的下部;所述的车架撑杆25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顶部安装有台称传感器24;所述的台称传感器24的检测端连接安装在车架21中间的底板23,且底板23与车架21平行放置;所述的联板27的外侧通过转轴分别连接后轮28;

所述的固定件的顶部设有气瓶架215,固定件中部的前侧安装有电源219,固定件底部的后侧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的气瓶架215的顶部连接自动补气装置3;所述的气瓶架215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气瓶1的气瓶抱箍213;所述的气瓶抱箍213与底板2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电源219分别与台称传感器24、移动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自动补气装置3包括箱体31和控制模块4;所述的箱体31内安装控制模块4,箱体31的箱口处安装有箱体面板34,箱体31的一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接口32和出气管接口33,所述的进气管接口32和出气管接口33皆安装有自封阀;所述的箱体面板34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屏35;所述的电源219分别与控制屏35、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屏35与控制模块4、台称传感器24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管接口32通过导管连接气瓶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小车2竖直放置,把装有sf6的气瓶1的底端移至小车2的底板23上,用气瓶抱箍213包裹,拧紧螺栓,将气瓶1固定在小车2上;推动小车2,按受力方向改变小车2移动方向,也可以调整斜撑杆212在滑槽内滑动,调节履带与伸缩拉杆架216的角度,倾斜小车2以履带触地,开启履带行走控制器217,调节调速器218的档位,用履带行走或爬楼梯,直至将气瓶1运送到sf6设备;找到需补气设备位置,将小车2竖直放置,打开控制屏35,按sf6设备技术要求设置相应的额定运行气压值、设置补气自动开启气压值,设置补气自动停止气压值;通过导管将气瓶1连接到自动补气装置3的进气管接口32、再将出气管接口33通过导管连回到气瓶1,打开气瓶阀门,旋入气瓶1的减压阀顶针,通过控制屏35启动自动补气装置3,对自动补气装置3以及导管一起进行清洗;将出气管接口33通过导管连接sf6设备的充气管口,开启自动补气,自动补气装置3按设置的额定运行气压值给设备补气,当sf6设备气压值达到设置补气自动停止气压值时,自动补气装置3停止补气,当sf6设备的气压值低于设定补气自动开启值时,自动补气装置3自动开启补气;补气完毕后,关闭气瓶1的阀门,操控控制屏35关闭自动补气装置3的电源,拔出连接sf6设备的导管,把小车1移出设备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履带行走架29、斜撑杆211、履带支撑架212、履带行走控制器217及调速器218;所述的履带支撑架212横向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履带行走架29的中部;所述的履带行走架29的中部设有滑槽,两端分别设有滚轮,滚轮之间安装有履带;所述的履带行走架29底部的滚轮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的履带行走架29之间安装有电机26;所述的电机26通过齿轮与轴连接;所述的履带行走架29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杆;所述的支杆与固定件底部铰接;所述的斜撑杆211的一端通过轴销a与固定件后侧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轴销b与履带支撑架212的滑槽滑动连接,轴销b设有用于限位的螺栓;

所述的调速器218安装在固定件前侧的中部;所述的伸缩拉杆架216的移动件安装有履带行走控制器217;所述的电机26分别与调速器218、履带行走控制器217电性连接。电机26带动滚轮转动,进而带动履带带传动,通过斜撑整个小车1实现整个装置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4包括止回阀41、出口气压表42、电动阀a43、流量计44、进口气压表45及电动阀b46;所述的出气管接口33、止回阀41、出口气压表42、电动阀a43、流量计44、进口气压表45、电动阀b46及进气管接口32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气瓶抱箍213包括前后两半圆铁板,前后两半圆铁板之间形成与气瓶1外径大小相匹配的圆槽,后半圆铁板的两侧与气瓶架215前端的两侧连接,前半圆铁板的一侧与后半圆铁板的一侧铰接,前半圆铁板的另一侧通过螺栓与后半圆铁板的另一侧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车架21前端的底部设有万向轮22。万向轮22配后后轮可使气瓶1直立,也可以直立推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