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5613发布日期:2021-12-11 12:4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


背景技术:

2.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材料(通常是塑料,树脂或弹性体)中以改进它们的加工性,可塑性,柔韧性,拉伸性的物质。加入增塑剂可以降低熔体粘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产品的弹性模量而不会改变增塑材料的基本化学物质。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弱树脂分子间的次价键.增加树脂分子间的移动性,降低树脂分子链的结晶性,增加树脂的可塑性。薄膜的加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塑剂的选择。
3.增塑剂的温度越高,流动性、活性越好,跟pvc树脂相溶性也就越好,因此,在薄膜生产的过程中,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薄膜的生产难度,然而增塑剂的凝固点一般为4℃~5℃,增塑剂凝固后,流动性差,粘度大,不利于与pvc树脂相溶,同时不利于称量,增塑剂温度低于15℃时,流动性较差,增塑剂需要长时间保温降粘连续输出才能很好地确保薄膜生产稳定,因此急需一种保温降粘装置来提高薄膜生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加热机构、传送机构和罐体;
5.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面上,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座、加热器和恒温池,所述加热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面上,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加热座的外侧,所述恒温池设置于所述加热座的一面上,所述罐体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且所述罐体活动设置于所述恒温池内,所述罐体远离所述恒温池的一端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活动盖合所述罐体,所述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盖体上,且所述加热器活动位于所述罐体的内部;
6.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罐体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管和输送泵,所述传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恒温池后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传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泵连接,所述输送泵用于与外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管为伸缩软管。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罐体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连接杆和驱动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罐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罐体可
拆卸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内。
12.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池的外侧设置有保温管,所述传送管活动穿设于所述保温管内。
13.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管的内侧壁上环绕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传送管的外侧壁活动抵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座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恒温池活动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15.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恒温池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座、所述加热器、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此保温降粘装置时,先往恒温池内加入自来水,然后将增塑剂放至罐体内,通过加热座对恒温池进行加热,进而使得增塑剂升温后,整体流动性变强,然后通过传送机构将增塑剂直接输送至后续的薄膜加工工序中进行加工。因此,通过使用恒温池使得增塑剂一直处于流动性的状态,便于对增塑剂进行输送,整体输送效果好,且能很好地确保后续薄膜生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8.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的一方向示意图;
19.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的一方向示意图;
20.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与固定板的一方向示意图;
21.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环的一方向示意图;
22.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增塑剂的保温降粘装置,包括:底座100、支撑架200、加热机构、传送机构和罐体500,所述支撑架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一面上,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座310、加热器320和恒温池330,所述加热座31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一面上,所述支撑架200位于所述加热座310的外侧,所述恒温池330设置于所述加热座310的一面上,所述罐体500与所述支撑架200连接,且所述罐体500活动设置于所述恒温池330内,所述罐体500远离所述恒温池330的一端设置有盖体510,所述盖体510活动盖合所述罐体500,所述所述加热器320设置于所述盖体510上,且所述加热器320活动位于所述罐体500的内部,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罐体50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连接。
25.具体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管410和输送泵420,所述传送管410的一端穿过所述恒温池330后与所述罐体500连接,所述传送管410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泵420连接,所述输送泵420用于与外部连接,且所述传送管410为伸缩软管。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200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罐体500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轨610、第二滑
轨620、连接杆630和驱动器640,所述第一滑轨610和所述第二滑轨620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00上,且所述第一滑轨610和所述第二滑轨6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轨61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611,所述第二滑轨620上设置有第二滑块621,所述连接杆6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6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621连接,所述驱动器64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611,所述罐体500与所述连接杆630连接。所述连接杆630上设置有固定板631,所述固定板631上设置有固定环632,所述罐体50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固定环632内。
26.也就是说,使用此保温降粘装置时,先往恒温池330内加入自来水,然后将增塑剂放至罐体500内,通过加热座310对恒温池330进行加热,也就是对恒温池330内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具体地,根据具体需求调节加热时间,使得自来水的温度达到具体需求,例如,自来水的温度为50℃,例如,自来水的温度为60℃,又如,自来水的温度为70℃,值得一提的是,自来水的最适温度为60℃。也就是说,将罐体500放于恒温池330内,自来水的热量能通过罐体500传至增塑剂,进而使得增塑剂升温后,整体流动性变强,然后启动输送泵420,通过输送泵420将罐体500内的增塑剂从传送管410抽出,也就是增塑剂在输送泵420的作用下,顺着传送管410传出。也就是说,传送管410传出后,直接输送至后续的薄膜加工工序中进行加工。因此,通过使用恒温池330使得增塑剂一直处于流动性的状态,便于对增塑剂进行输送,整体输送效果好,且能很好地确保后续薄膜生产的稳定性。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池330的外侧设置有保温管700,所述传送管410活动穿设于所述保温管700内。所述保温管700的内侧壁上环绕设置有加热管710,所述加热管710与所述传送管410的外侧壁活动抵接。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增塑剂在传送管410内输送的过程中,因热量从传送管410散发出去导致增塑剂的流动性变差的问题,通过设置保温管700,能很好地使得在传送的过程中还能很好地保持增塑剂的温度,也就是确保其流动性。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座310上开设有放置槽(图未示),所述恒温池330活动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也就是通过将恒温池330放于放置槽内,即放置槽包裹恒温池330的底部,进而能更快使得恒温池330内的温度快速上升。具体地,加热座31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加热的设备,例如,加热座310为带有发热管的座体,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降粘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图未示),所述恒温池33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00,所述加热座310、所述加热器320、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800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温度传感器800检测恒温池330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所需的温度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座310停止加热。值得一提的是,当需要使罐体500内的增塑剂能更快具有流动性时,通过加热座310和加热器320同时加热,能使得加热速度更快。
30.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