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92009发布日期:2022-10-14 15:5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管道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通常采用预埋管道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长距离运输,当发生气温骤变或者路面汽车碾压等情况时,地下管道容易出现裂痕或者破损等情况,从而造成管道内水资源泄露。
3.相关技术中,在对管道泄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常采用流量计计算流量差的方式,即:在管道的入口和管道的出口均设置流量计,当管道出口处的流量小于管道入口处的流量时,表明该管道发生泄露。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只能检测到发生水资源泄露的管道,不能精准地检测到管道发生泄露的具体位置,即使通过采用在管道内部设置多个流量计的方式,也仅能够得知漏水点位于管道的某一段,仍不能够对漏水点进行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管道漏水点位置,本技术提供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管道漏水定位任意一项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获取漏水量检测装置所在位置以及所检测的漏水量;筛选出最大漏水量所对应的漏水量检测装置,定义最大漏水量所对应的漏水量检测装置为中心检测装置;根据中心检测装置两侧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漏水量的比值,确定偏移比值;根据预设的偏移信息与偏移比值的对应关系获取偏移信息,其中,偏移信息包括相对于中心检侧器的偏移方向信息以及偏移量信息;根据偏移信息以及中心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生成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道的某个位置反生漏水时,通过漏水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对应的漏水量,并筛选出中心检测装置,同时根据中心检测装置两侧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漏水量的比值,确定漏水点相对于中心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偏移信息,从而得知管道漏水点的轴向位置信息,工作人员在获得管道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快速地排查出漏水点。
8.可选的,还包括基于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进一步获取漏水点位置的方法,具体如下:获取管道入口流量和管道出口流量,当管道入口流量开始大于管道出口流量时,
获取对应节点并定义为漏水开始时间节点,同时获取漏水流量差值;获取中心检测装置检测到漏水时所对应的时间节点,并定义中心检测装置检测到漏水时所对应的时间节点为初次检测时间节点;根据漏水开始时间节点与初次检测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值计算渗水时间值;根据预设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漏水点高度信息;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高度信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渗水时间值,判断管道漏水点的高度,从而在基于获取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能够更进一步的获取管道的位置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进一步找到具体漏水点。
10.可选的,还包括在获取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之前的步骤,具体如下:获取管道的入口流量和管道的出口流量;根据管道的入口流量与管道出口流量的差值,计算管道的漏水流量差值;获取所有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根据漏水量总和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生成漏水量总和与时间值的函数图像,并获取相应函数图像的渐变线斜率k,计算漏水承接比值:c=k/n,其中,n为漏水流量差值;根据预设的漏水点高度与漏水承接比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漏水点高度信息;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高度信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高度漏水点所对应的漏水承接比值不同,所以可通过承接比值匹配分析出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同时由于土层会对水分进行吸收,但由于土层达到饱和状态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从而使所有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该段时间内不是一个常数,单纯地通过计算所有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漏水承接比值,此时通过计算机对漏水量总和与时间值的函数图像进行渐变线斜率分析,可更加快速准确地拟合出漏水承接比值,进而获取管道漏水高度信息。
12.可选的,还包括在获取漏水点高度信息之前的步骤,具体如下:获取前置检测信号以及与前置检测信号相对应的前置检测时间节点,获取后置检测信号以及与后置检测信号相对应的后置检测时间节点;根据前置检测时间节点和后置检测时间节点的先后关系,生成漏水点前后置信息,其中漏水点前后置信息包括漏水点前置信息和漏水点后置信息;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前后置信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前置检测时间节点和后置检测时间节点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漏水点的前后置情况,从而对漏水点的最终位置进行预估确定。
14.可选的,还包括在获取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根据漏水点前后置信息、漏水点高度信息以及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整合形成漏水点位置信息,并向后台终端和维修人员所持终端发送漏水点位置信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漏水点前后置信息、漏水点高度信息以及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进行整合,使维修人员能够得到一个更加精准且简洁的位置消息,使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更加简便,减小信息的多次发送与接收。
16.可选的,还包括预设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的获取方法,具体如下:获取土层的干燥情况信息;根据预设的渗水速度指数信息与土层干燥情况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渗水速度指数信息;根据预设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和渗水速度指数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渗水速度指数信息所对应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土质干燥情况,对渗水速度指数进行分析,进而对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进行更加准确的确认,使最终漏水点高度的预估判断更加准确。
18.可选的,还包括进一步的渗水速度指数信息的获取方法,具体如下:获取土质信息;根据渗水速度指数信息与土质信息、土层干燥情况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土质和当前土层干燥情况下所对应的渗水速度指数。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不同土质对渗水速度指数的影响,使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更加符合当下土质环境,从而使漏水点高度的获取更加准确,且使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土质。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管道漏水定位检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漏水量检测装置的所在位置和所检测的漏水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漏水量筛选出中心检测装置,并根据中心检测装置两侧的漏水量的比值,确定偏移比值,并根据偏移比值匹配偏移信息,根据偏移信息和中心检测装置的所在位置生成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如管道漏水定位方法的控制方法程序;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管道漏水定位任意一项方法的控制方法。
21.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管道漏水定位任意一项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2.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便于实现管道漏水定位检测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若干漏水点检测装置,并通过确定中心检测装置的方式,结合偏移比值与偏移信息的对应关系对管道的轴向位置信息进行判断,减小了工作人员对漏水点排查的工作量;2.通过利用渗水时间值与漏水点高度之间关系,获取漏水点高度,从而进一步对
漏水点的位置进行预估判断;3.通过利用漏水承接比值与漏水点高度之间关系,获取漏水点高度,从而进一步对漏水点的位置进行预估判断。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管道和承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管道和承接装置的侧视图。
26.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27.图5本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承接装置;11、承接机构;111、承接板;112、漏水槽;113、漏水量检测装置;114、前置检测器;115、后置检测器;2、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5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
31.参照图1与图2,管道漏水定位任意一项方法包括:s1000:获取漏水量检测装置所在位置以及所检测的漏水量。
32.管道2为预埋管道,管道2的正下方预埋有承接装置1。承接装置1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承接机构11,若干承接机构11沿管道2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承接机构11都包括两个承接板111,两个承接板111之间设置有用于承接漏水的漏水槽112,且两个承接板111从远离漏水槽112的一侧到靠近漏水槽112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漏水槽11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覆盖漏水槽112槽口的隔土板,隔土板采用透水材料制成。同时,漏水槽112内设置有漏水量检测装置(图1中未标示)。
33.当管道的某个部位发生漏水时,管道内的部分水分通过管道上的漏水口进入土层内,并在渗透压和重力的作用下,水分通过土层到达承接板上,并沿着承接板的倾斜方向进入漏水槽内。漏水量检测装置对漏水槽内的水分进行水量检测,并将漏水量发送给后台终端。
34.其中,每个漏水槽内的漏水量检测装置均对应一个独有的编号信息,后台终端可根据漏水量检测装置的编号信息,获取漏水量检测装置的所在位置并获取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漏水量。
35.s2000:筛选出最大漏水量所对应的漏水量检测装置,定义最大漏水量所对应的漏水量检测装置为中心检测装置。
36.当管道发生漏水时,由于管道在土层内的渗透方向不是完全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扩散,水分在渗透压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土层内进行离散渗透扩散,从而使距离管道漏水点最近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漏水量的同时,其它部分的漏水量检测装置也能够检测到一定的漏水量。
37.根据漏水量的大小关系,筛选出最大漏水量所对应的漏水量检测装置,并将该检测装置定义为中心检测装置。由于水分的渗透扩散受重力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最靠近漏水点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漏水量最大,所以中心检测装置即为最靠近漏水点的漏水量检测装置。且距离中心检测装置越远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漏水量越小。
38.其中,最大漏水量的确定时间节点为任意一个漏水量检测装置开始检测到漏水的10分钟后,例如:当其中一个漏水量检测装置在上午9:00率先检测到漏水时,在上午9:10时,对所有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漏水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大漏水量以及中心检测装置。
39.s3000:根据中心检测装置两侧的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漏水量的比值,确定偏移比值。
40.定义中心检测装置两侧的漏水量检测装置为左参考检测装置和右参考检测装置,且从左参考检测装置到右参考检测装置的方向为管道内水流的方向。根据左参考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左参考漏水量l1与右参考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右参考漏水量l2,计算偏移比值:b=l1/l2。
41.s4000:根据预设的偏移信息与偏移比值的对应关系获取偏移信息,其中,偏移信息包括相对于中心检侧器的偏移方向信息以及偏移量信息。
42.当偏移比值b=1时,漏水点相对于中心检测装置零偏移,此时漏水点位于中心检测装置的正上方;当偏移比值b>1时,表示左参考漏水量l1>右参考漏水量l2,此时,漏水点于管道上位置处为中心检测装置所对应的管道位置处朝向左参考检测器方向一定距离所对应的位置。具体的偏移量可从不同的偏移比值对应不同的偏移量的数据库中查询,具体的查询方式可采用网络爬虫技术。
43.同理,当偏移比值b<1时,此时,漏水点于管道上位置处为中心检测装置所对应的管道位置处朝向右参考检测器方向一定距离所对应的位置。具体的偏移量可从不同的偏移比值对应不同的偏移量的数据库中查询。例如,当偏移比值b=0.5时,偏移量为1米,此时,漏水点位于中间检测器正上当并朝向右参考检测器方向移动1米的位置。
44.s5000:根据偏移信息以及中心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生成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
45.当获取偏移量信息后,再结合中心检测装置的位置信息,从而整合形成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即:漏水点于管道长度方向的某个位置信息,例如: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可以是管道上距离管道入口50米的位置。
46.s6000: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
47.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后台终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确定管道漏水情况以及漏水点位置情况。
48.本实施例的原理为:利用水分在重力和渗透压的作用下,在土层内的运动规律,并根据左参考漏水量和右参考漏水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漏水点相对于中心检测装置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距离,从而根据中心检测装置的所在位置预估漏水点的位置,帮助工作人员找到漏水点的位置,进而进行维修工作。
49.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步骤s1000之前或步骤s5000之后,根据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对漏水点相对于管道的高度进行预估判断,具体如下:参照图3与图4,管道的漏水点高度信息的获取方法如下:
s0011:获取管道入口流量和管道出口流量,当管道入口流量开始大于管道出口流量时,获取对应时刻并定义为漏水开始时间节点,同时获取漏水流量差值。
50.管道的入口处安装有管道入口流量计,在管道的出口安装有管道出口流量计,从而可实时获取管道入口流量和管道出口流量。通过对管道的入口流量和管道的出口流量进行实时比较,可得知管道开始漏水的时间节点,并定义为漏水开始时间节点。即:当管道入口流量开始大于管道出口流量时间节点。同时根据管道入口流量与管道出口流量之间的差值计算出漏水流量差值。
51.s0012:获取中心检测装置检测到漏水时所对应的时间节点,并定义中心检测装置检测到漏水时所对应的时间节点为初次检测时间节点。
52.当中心检测装置开始检测到漏水量时,记录相对应的时间节点并发送给后台终端,同时将中心检测装置开始检测到漏水量的时间节点定义为初次检测时间节点。
53.s0013:根据漏水开始时间节点与初次检测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值计算渗水时间值。
54.由于管道开始发生漏水时,水分需要穿过土层进入承接板,进而进入漏水槽内,或者水分直接通过土层渗入漏水槽内。即水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进入漏水槽内,所以漏水开始时间节点早于初次检测时间节点,并根据漏水开始时间节点与初次检测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值计算渗水时间值,例如,当漏水开始时间节点为上午11:00:00,初次检测时间节点为上午11:03:05时,渗水时间值为3分钟零5秒。
55.s0014:根据预设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漏水点高度信息。
56.在管道偏移信息和管道流量差值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漏水点相对于管道中轴线的高度不同时,水分从漏水点渗入到漏水槽内的路程不同,从而使管道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水分渗入到漏水槽内所需的时间值不同。例如:定义管道上的几个不同高度的漏水点分别为a、b、c。其中,漏水点a距离承接板的距离最远,漏水点c距离承接板b的距离最近,此时,相对于漏水点b和漏水点c,漏水点a处对应的漏水分渗入到漏水槽内的时间值最长。即,在管道偏移信息和管道流量差值一定的情况下,每一个渗水时间值均对应一个漏水点高度,所以漏水点高度可通过不同渗水时间值对应不同的漏水点高度的数据库中查询。
57.进一步的,由于漏水点偏移信息不同时,即使漏水电高度相同时,渗水时间值也不同,例如当漏水点位于中心检测装置的正上方时,水分渗入到漏水槽的过程中,水分所移动的轴向距离最小,所以在漏水点高度和管道流量差值一定的情况下,偏移量为零的漏水点所对应的渗水时间值最小,且漏水点的偏移量越大,所对应的渗水时间值越大。
58.同时,由于漏水流量差值对渗水时间值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漏水流量差值越大,所对应的渗水时间值越小。例如,漏水流量差值为10l/min所对应的渗水时间值大于漏水流量差值为7l/min所对应的渗水时间值。即管道内单位时间量的漏水量越大,水分从漏水点到达漏水槽内的时间越短。
59.综上所诉,管道漏水点的高度可通过不同管道偏移信息、不同管道流量差值、以及不同渗水时间值所对应的管道漏水点高度的数据库中查询。例如,漏水点相对于中心检测装置朝向左参考检测装置偏移1米,管道流量差值为10l/min,渗水时间值为3分钟时所对应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为+0.2米,其中,0.2米表示漏水点与管道中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坐标差值为0.2米,且漏水点在管道中轴线的上方。
60.s0015: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高度信息。
61.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高度信息,使工作人员能够进一步获取管道的具体位置信息。
62.本实施例的原理为:通过不同渗水时间值、不同管道偏移信息和不同管道流量差值对应一个不同的管道高度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在得知管道漏水点轴向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漏水点的高度信息。其中s0014和s0015均在步骤s5000之后,步骤s0011、s0012、s0013均在步骤s1000之前。
63.参照图3与图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取另一种管道漏水点高度的获取方法,具体如下:s0101:获取管道的入口流量和管道的出口流量,根据管道的入口流量与管道出口流量的差值,计算管道的漏水流量差值。
64.管道的入口处安装有入口流量计,管道的出口安装有出口流量计,从而能够得知入口流量、出口流量以及漏水流量差值。
65.s0102:获取所有漏水量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
66.对所有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漏水量进行求和计算,以得到所有漏水量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
67.s0103:根据漏水量总和z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生成漏水量总和与时间值的函数图像,并获取相应的函数图像的渐变线斜率k,计算漏水承接比值:c=k/n,其中,n为漏水流量差值;并根据预设的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漏水承接比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漏水点高度信息。
68.由于在管道刚开始漏水时,水需要经过一定的渗透时间才能够进入漏水槽内,所以当管道刚开始发生漏水时,即管道入口流量刚开始大于管道出口流量时,所有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到漏水量的总和在一段时间内的值为零,当水分开始渗透到漏水槽内时,所有漏水量检测装置所检测到漏水量总和开始增加,当土层的吸水量逐渐到达饱和时,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趋于一个常数值,但由于土层的吸水量逐渐到达饱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得知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即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会随时间逐渐增加,且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的增加速率逐渐趋于零,但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的增加速率又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零,即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确定。此时可通过计算机生成漏水量总和与时间值的函数图像,并获取该函数图像所对应的渐变线方程,从而得到渐变线斜率k,即:漏水量总和的“最终”增加速率。
69.由于承接板的宽度有限,承接板不能够承接到管道漏出的所有漏水,部分漏水会渗透到承接板以外的地方。且由于承接板位于管道的正下方,当漏水点位于管道的正下方,即管道的最低点时,承接板能够承接到最多的漏水量,当漏水点位于管道的最上方时,大部分水分通过渗透作用和重力作用分散到土层内,但仍有少量部分的漏水渗入到承接板上,进而进入漏水槽内。所以当漏水点位于管道的不同高度位置处时,所有漏水量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的增长速率与漏水流量差值不同。
70.渐变线斜率k的物理意义为:在土质达到完全饱和时,漏水量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的漏水量总和的增加速率,并计算漏水承接比值c=k/n。漏水承接比表示:在土质达到完全饱和时,承接板所承接到的漏水量与管道的总漏水量之间的比值。
71.所以管道的漏水点高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漏水承接比对应不同的漏水点高度的数
据库中查询。例如,当承接板与管道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当漏水点在管道的最底处时,漏水承接比为75%,当漏水点在管道的最顶部时,漏水承接比为15%。具体数值对应关系与承接板和管道之间的距离有关,本实施例中仅是对数据进行列举说明。
72.s0104: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高度信息。
73.本实施例原理为:利用管道的漏水点高度位置不同,得知承接板所能够承接到的漏水比例也不同,同时,由于对漏水量总和与时间的函数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获取土质在“完全饱和”的情况下,承接板所能够接收到的漏水量的比例,从而使漏水点高度的预估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74.在图4中的步骤s0011之前或者步骤s0101之前,由于管道同一高度点对应有两个,为对管道的漏水点进行更加准确的预估定位,需要对管道漏水点的前后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具体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进行说明。
75.参照图3,管道前后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s0001:获取前置检测信号以及与前置检测信号相对应的前置检测时间节点,获取后置检测信号以及与后置检测信号相对应的后置检测时间节点。
76.每个漏水槽112内均设置有前置检测器114和后置检测器115,每个漏水槽112内的漏水量检测装置113位于漏水槽112的中间,即:管道2的正下方,前置检测器114和后置检测器115分别位于漏水量检测装置113的两侧,前置检测器114和后置检测器115用于检测漏水信号,当有水分经过前置检测器114时,前置检测器114将信号发送给后台终端,后台终端记录对应时间节点,并定义为前置检测时间节点。同时,当水分经过后置检测器115时,后置检测器115将信号发送给后台终端,后台终端记录对应时间节点,并定义为后置检测时间节点。
77.s0002:根据前置检测时间节点和后置检测时间节点的先后关系,生成漏水点前后置信息,其中漏水点前后置信息包括漏水点前置信息和漏水点后置信息。
78.当前置检测时间节点早于后置检测时间节点时,表示漏水点位于管道靠近前置检测器的一侧,定义此时为漏水点前置;当前置检测时间节点晚于后置检测时间节点时,表示漏水点位于管道靠近后置检测器的一侧,定义此时为漏水点后置。
79.s0003: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前后置信息。
80.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漏水点前后置信息发送给后台终端,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判断漏水点前置或者漏水点后置。
81.本实施例原理为:通过设置前置检测器和后置检测器,并通过前置检测时间节点和后置检测时间节点,对管道漏水点的前后置情况进行判断。
82.在图4步骤s0015之后的步骤中,在获取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漏水点前后置信息以及漏水点高度之后,进一步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具体如下:s7000:根据漏水点前后置信息、漏水点高度信息以及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整合形成漏水点位置信息,并向后台终端和维修人员所持终端发送漏水点位置信息。
83.后台终端在接收到漏水点前后置信息、漏水点高度信息以及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后,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漏水点位置信息,并将漏水点位置信息发送给维修人员所持终端。从而使维修人员能够得到更加具体且简介的漏水点位置信息,方便对漏水点的确定。
84.在图4步骤s0014之前,关于预设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
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的获取方法,具体如下:s801:获取土层的干燥情况信息;土层的干燥情况信息情况为土层内的含水量,土层的含水量可通过湿度计进行测量。
85.s802:根据预设的渗水速度指数信息与土层干燥情况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渗水速度指数信息。
86.渗水速度指数为水分在土层内的渗透速度,当土层较为干燥时,土层会对水分进行部分吸收,从而减慢水分在土层内渗漏速。渗水速度指数可通过不同土层干燥情况对应不同渗水速度指数的数据中查询,例如,在土质确定的情况下,当土层的含水量为1kg/m
³
时,渗水速度指数为1.3。
87.s803:根据预设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和渗水速度指数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渗水速度指数信息所对应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
88.在不同渗水速度指数下,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也不同。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可从不同渗水速度指数对应不同的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不同的渗水时间值、不同的管道偏移信息、不同的管道流量差值的数据库查询。
89.本实施例原理为:基于对土层干燥情况的考虑,对管道漏水点高度信息与渗水时间值、管道偏移信息、管道流量差值的对应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判断,从而使预估结果更加准确。
90.在步骤s802之前的步骤,由于不同土质对应渗水速度指数各不相同,为进一步获取更加准确的渗水速度指数,采取如下方案:s8011:获取土质信息;土质信息为土质种类,不同国家地区对应的土质种类各部相同,每个管道在进行安装预埋时,都对土质进行分析确定。
91.s8012:根据渗水速度指数信息与土质信息、土层干燥情况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土质和当前土层干燥情况下所对应的渗水速度指数。
92.本实施例原理为:为进一步确定渗水速度指数,对土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漏水点高度的预估结果更加准确。
9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管道漏水定位检测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漏水量检测装置的所在位置和所检测的漏水量。
94.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漏水量筛选出中心检测装置,并根据中心检测装置两侧的漏水量的比值,确定偏移比值,并根据偏移比值匹配偏移信息,根据偏移信息和中心检测装置的所在位置生成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后台终端发送漏水点轴向位置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管道漏水定位方法的控制方法程序;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上述管道漏水定位方法的控制方法。
95.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
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9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97.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9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管道漏水定位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99.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0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