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6313发布日期:2023-02-01 02:5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 。


背景技术:

2.氢气是一种双原子气体分子,由两个氢原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构成。氢气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分子,此外氢气是一种良好的化工原料,且由于氢气具有良好的还原性,且无污染,因此氢可代替碳作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其次在一般情况下,氢极易与氧结合。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天然的还原剂使用于防止出现氧化的生产,氢气还可用作工业燃料,随着技术的进步,氢气增压机的出现方便了氢气的存储以及不同条件的压力需求。
3.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1370686u公开了一种氢气压缩增压装置,包括一级进气缓冲器和压缩泵,一级进气缓冲器的前部中心设置有进气管,一级进气缓冲器的下部中心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下部通过法兰连接设置有一级冷却器,一级冷却器包括外壳和冷却管,一级冷却器通过阀门与压缩泵相连接,压缩泵的下部通过法兰连接设置有第二增压器,第二增压器包括增压器壳、活塞、螺旋杆和换热器,增压器壳的左侧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侧中心设置有螺旋杆,螺旋杆通过连轴器与动力装置相连接,动力装置采用左右两侧输出轴的方式进行动力输出,动力装置两侧的螺旋杆采用正反丝杆的结构,增压器出气口的右侧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气嘴。
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多级压缩、便于调节的优点,但是在持续作业长久使用后,氢气压缩装置依然会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此时一旦内部出现活塞或阻流环损坏,泄漏的氢气空气混合,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能会引发会爆炸,极不利于作业人员日常维护,危机设备、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氢气增压装置长久使用后温度较高,此时一旦出现设备漏气,氢气达到一定浓度极有可能诱发爆炸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 ,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环,所述夹环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扇叶,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氢气检测仪,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提示灯,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多个循环扇,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外表面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多个履带,多个所述履带与外壳内壁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外表面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新氢压缩机。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履带的设置方便底座的拉动,进而方便新氢压缩机在外壳内部的安装拆卸。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新氢压缩机外表面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入料口,所
述新氢压缩机外表面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出料口。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入料口与出料口分别为新氢压缩机的进出料口,活动连接的设置同样方便内部新氢压缩机的固定安装。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入料口与出料口均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外表面,所述入料口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管道。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降温管道作为氢气入口,特意设置在外壳内壁的底部,防止质量较轻的氢气直接上升,加大对于内部新氢压缩机的降温效果。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降温管道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壁,所述降温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气阀。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气阀的设置作为氢气通过量大小的调节开关,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关闭进气,提高内部的密闭性。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阀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外壳外表面的一侧,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操作台。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操作台作为操作装置设置在提示灯相同的一侧,出现氢气泄漏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低压氢通过入料口连接进入新氢压缩机内部加压后通过出料口流出,再通过外接高压气压罐收集,此时通过实际内部温度调节气阀的大小,控制降温管道内部流通氢气量,氢气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热传递的良好介质,配合外壳内壁底部对立安置的循环扇,使得内部的气体形成循环对流,氢气在循环对流过程中将新氢压缩机的温度进行传递,此时氢气温度升高,逐渐上升,同时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的转动,继而带动扇叶的转动,由于扇叶具有一定弧度的设计,将内部气体抽出,使得内部的循环流气体呈螺旋上升,进入通风装置的内部,之后在通风装置的尾部加设气体收集仓,对氢气进行降温收集后继续使用,提高利用率,利用氢气本身的热传导性能,在一定程度的密闭空间内,通过氢气循环对流,配合外部抽风,将内部热量传递在外部,实现对于设备的整体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氢气增压装置长久使用后温度较高,此时一旦出现设备漏气,氢气达到一定浓度极有可能诱发爆炸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同时由于降温管道通过的氢气量为可调节的,扇叶的转速同样可调节,在两者配合下,外壳内部氢气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内,此时通过氢气检测仪监控内部的氢气浓度,一旦出现内部氢气泄漏,氢气检测仪检测数值会有较大波动,当到达预设阈值外部提示灯亮起,提醒操作人员尽快断开入料口与低压氢的连接,避免出现氢气过多堆积,及时发现内部装置是否出现泄漏,体型工作人员尽快检测,避免后续出现较大危害。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的外部立体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的侧视立体结构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操作台的立体结构图。
24.图例说明:
25.1、外壳;2、通风装置;3、底座;4、新氢压缩机;5、循环扇;6、氢气检测仪;101、操作台;201、固定杆;202、夹环;203、电机;204、转轴;205、扇叶;301、履带;401、入料口;402、出料口;403、降温管道;404、气阀;601、提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供氢系统增压装置 ,包括:外壳1,外壳1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装置2,通风装置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杆201,多个固定杆201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环202,夹环202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电机203,电机20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204,转轴20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扇叶205,外壳1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氢气检测仪6,外壳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提示灯601,外壳1内壁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多个循环扇5,外壳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低压氢通过入料口401连接进入新氢压缩机4内部加压后通过出料口402流出,再通过外接高压气压罐收集,此时通过实际内部温度调节气阀404的大小,控制降温管道403内部流通氢气量,氢气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热传递的良好介质,配合外壳1内壁底部对立安置的循环扇5,使得内部的气体形成循环对流,氢气在循环对流过程中将新氢压缩机4的温度进行传递,此时氢气温度升高,逐渐上升,同时通过电机20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204的转动,继而带动扇叶205的转动,由于扇叶205具有一定弧度的设计,将内部气体抽出,使得内部的循环流气体呈螺旋上升,进入通风装置2的内部,之后在通风装置2的尾部加设气体收集仓,对氢气进行降温收集后继续使用,提高利用率,同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氢气检测仪6作为内部氢气浓度检测装置,当达到设置的氢气浓度阈值,外壳1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时,外部提示灯601亮起,工作人员将入料口401处断开与外部低压氢的连接,连接到外部空气,此时内部循环扇5与扇叶205继续转动将内部的氢气浓度降低,其中外壳1的前侧板为可拆卸板,方便新氢压缩机4的固定,入料口401与出料口402固定在外壳1的两侧,不直接与新氢压缩机4连接,使用时推动底座3将新氢压缩机4移动到外壳1的内部,然后两侧的进出料口连接,关闭前侧板开始工作,外壳1内壁以及前侧板均采用密封设计,提高内部氢气降温效果,可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机体温度选择气阀404的大小或开关,同时相应的调节扇叶205的转速,保证内部氢气排出速率,解决了传统的氢气增压装置长久使用后温度较高,此时一旦出现设备漏气,氢气达到一定浓度极有可能诱发爆炸的问题,同时利用氢气本身的热传导性能,在一定程度的密闭空间内,通过氢气循环对流,配合外部抽风,将内部热量传递在外部,实现对于设备的整体降温,同时由于降温管道403通过的氢气量为可调节的,扇叶205的转速同样可调节,在两者配合下,外壳1内部氢气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内,此时通过氢气检测仪6监控内部的氢气浓度,一旦出现内部氢气泄漏,氢气检测仪6检测数值会有较大波动,当到达预设阈值外部提示灯601亮起,提醒操作人员尽快断开入料口401与低压氢的连接,避免出现氢气过多堆积,及时发现内部装置是否出现泄漏,避免后续出现较大危害。
28.请参阅图1-4,底座3外表面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多个履带301,多个履带301与外壳1
内壁的底部均活动连接,底座3外表面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新氢压缩机4,履带301的设置方便底座3的拉动,进而方便新氢压缩机4在外壳1内部的安装拆卸。
29.请参阅图1-4,新氢压缩机4外表面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入料口401,新氢压缩机4外表面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出料口402,入料口401与出料口402分别为新氢压缩机4的进出料口,活动连接的设置同样方便内部新氢压缩机4的固定安装。
30.请参阅图1-4,入料口401与出料口402均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外表面,入料口40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管道403,降温管道403作为氢气入口,特意设置在外壳1内壁的底部,防止质量较轻的氢气直接上升,加大对于内部新氢压缩机4的降温效果。
31.请参阅图1-4,降温管道403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降温管道403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气阀404,气阀404的设置作为氢气通过量大小的调节开关,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关闭进气,提高内部的密闭性。
32.请参阅图1-4,气阀404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外壳1外表面的一侧,外壳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操作台101,操作台101作为操作装置设置在提示灯601相同的一侧,出现氢气泄漏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
33.工作原理
34.当装置进行使用时,低压氢通过入料口401连接进入新氢压缩机4内部加压后通过出料口402流出,再通过外接高压气压罐收集,此时通过实际内部温度调节气阀404的大小,控制降温管道403内部流通氢气量,氢气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热传递的良好介质,配合外壳1内壁底部对立安置的循环扇5,使得内部的气体形成循环对流,氢气在循环对流过程中将新氢压缩机4的温度进行传递,此时氢气温度升高,逐渐上升,同时通过电机20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204的转动,继而带动扇叶205的转动,由于扇叶205具有一定弧度的设计,将内部气体抽出,使得内部的循环流气体呈螺旋上升,进入通风装置2的内部,之后在通风装置2的尾部加设气体收集仓,对氢气进行降温收集后继续使用,提高利用率,同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氢气检测仪6作为内部氢气浓度检测装置,当达到设置的氢气浓度阈值,外壳1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时,外部提示灯601亮起,工作人员将入料口401处断开与外部低压氢的连接,连接到外部空气,此时内部循环扇5与扇叶205继续转动将内部的氢气浓度降低,其中外壳1的前侧板为可拆卸板,方便新氢压缩机4的固定,入料口401与出料口402固定在外壳1的两侧,不直接与新氢压缩机4连接,使用时推动底座3将新氢压缩机4移动到外壳1的内部,然后两侧的进出料口连接,关闭前侧板开始工作,外壳1内壁以及前侧板均采用密封设计,提高内部氢气降温效果,可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机体温度选择气阀404的大小或开关,同时相应的调节扇叶205的转速,保证内部氢气排出速率,解决了传统的氢气增压装置长久使用后温度较高,此时一旦出现设备漏气,氢气达到一定浓度极有可能诱发爆炸的问题,同时利用氢气本身的热传导性能,在一定程度的密闭空间内,通过氢气循环对流,配合外部抽风,将内部热量传递在外部,实现对于设备的整体降温,同时由于降温管道403通过的氢气量为可调节的,扇叶205的转速同样可调节,在两者配合下,外壳1内部氢气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内,此时通过氢气检测仪6监控内部的氢气浓度,一旦出现内部氢气泄漏,氢气检测仪6检测数值会有较大波动,当到达预设阈值外部提示灯601亮起,提醒操作人员尽快断开入料口401与低压氢的连接,避免出现氢气过多堆积,及时发现内部装置是否出现泄漏,避免后续出现较大危害。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