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5675发布日期:2023-03-29 09:5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压釜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


背景技术:

2.原静压釜的进水管道在连接时直通釜顶端。在静压釜的工作过程中,釜内的高温高压蒸汽直接反冲进入进水管道,管道末端的阀门相当于直接暴露在釜内的恶劣环境中,阀门、阀体在高温碱性蒸汽冲击下容易产生锈蚀,同时在高温影响下,四氟垫片受热膨胀,产生蠕动变形,导致密封效果变差,更换四氟垫片的频率很大,在以上结构进行改进静压釜进水管道,如果在进水管道的阀门与连接静压釜本体设置折弯部,利用折弯部形成积水区,通过积水区隔绝高温碱性蒸汽,虽然此方法可以隔绝高温碱性蒸汽回流造成阀门损坏,但是每次进水并不水完全替代积水部分的水,导致一部分水会在管道内长时间淤积,水里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能够对积水区处理,减少细菌滋生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包括静压釜本体、进水管道,排水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静压釜本体的上端连接进水管道的下端,所述进水管道的中段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有积水区,所述积水区连接排水管道的一端,排水管道另一端连接静压釜本体,所述第一阀门连接所述进水管道,所述第二阀门连接排水管道。
5.进一步,所述进水管道包括第一进水段、弯折段和出水段,所述出水段的轴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出水段的下端连接于静压釜本体的上端,所述弯折段的末端连接于出水段的上端,所述出水段和弯折段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进水段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弯折段的始端,所述第一阀门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段。
6.进一步,还包括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设置在弯折段管道外壁。
7.进一步,所述冷凝装置为空气冷凝管,冷凝管内壁为圆柱形管壁,套接在进水管道的折弯段。
8.进一步,所述排水管道包括排水段和第二进水段,所述排水段上端连接积水区,下端连接第二进水段,所述第二进水段连接静压釜本体,所述排水段与第一进水段轴向一致,都为竖直向下。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进上述进水管道结构,利用积水区隔绝高温碱性气体,避免第一阀门遭受锈蚀,在积水区于静压釜本体设置排水管道,当静压釜工作结束后,开启第二阀门,让积水区的水从排水管道排出,并进入静压釜本体中,不仅解决了积水区的排水问题,还防止了进水管道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11.标号说明:
12.1、静压釜本体;
13.2、进水管道;21、折弯部;22、积水区;23、第一进水段;24、弯折段;25、出水段;
14.3、排水管道;31、排水段;32、第二进水段;
15.4、第一阀门;
16.5、第二阀门;
17.6、冷凝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19.请参照图1,一种避免蒸汽回流的静压釜进水管道,包括静压釜本体1、进水管道2,排水管道3、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所述静压釜本体1的上端连接进水管道2的下端,所述进水管道2的中段设有折弯部21,所述折弯部21设有积水区22,所述积水区22连接排水管道3的一端,排水管道3另一端连接静压釜本体1,所述第一阀门4连接所述进水管道2,所述第二阀门5连接排水管道3。
20.以上实施方式中,当静压釜开始工作前,先打开第一阀门4,关闭第二阀门5,通过进水管道2向里面进水,由于在进水管道2中段设有折弯部21,造成部分水滞留在折弯部21形成积水区22,静压釜开始工作时,产生大量的高温碱性蒸汽,反冲进入进水管道2,利用积水区22的水封作用,使第一阀门4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碱性蒸汽而发生锈蚀,当静压釜结束工作时,打开第二阀门5,把积水区22的水通过排水管道3排出流向静压釜本体1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解决了积水区22的排水问题,还防止进水管道2滋生细菌。
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道2包括第一进水段23、弯折段24和出水段25,所述出水段25的轴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出水段25的下端连接于静压釜本体1的上端,所述弯折段24的末端连接于出水段25的上端,所述出水段25和弯折段24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进水段23的末端连接于所述弯折段24的始端,所述第一阀门4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段23。
22.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进水管道2设计为第一进水段23、弯折段24和出水段25的三段结构,通过利用弯折段24和第一进水段23之间的转角形成积水区22,让第一阀门4与静压釜之间被水隔离,防止静压釜产生反冲的高温碱性气体上窜至第一阀门4,避免第一阀门4长时间接触高温碱性气体而发生锈蚀。
2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冷凝装置6,所述冷凝装置6设置在弯折段24管道外壁。
24.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弯折段24管道外壁设置冷凝装置6,既避免了静压釜产生反冲_的高温蒸汽温度使积水区22温度升高,导致积水区22产生高温蒸汽,使第一阀门4接触高温蒸汽发生锈蚀,又能让高温碱性蒸汽遇到冷凝套,高温碱性蒸汽变为液体聚集在积
水区22,当积水区22满出就会从弯折段24溢回静压釜本体1。
2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凝装置6为空气冷凝管,冷凝管内壁为圆柱形管壁,套接在进水管道2的折弯段。
26.以上实施方式中,空气冷凝管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冷凝性气体冷却凝结为液体,是液体留在积水区22,空气冷凝管是现有技术,其结构与连接方式就不多再赘述。
27.所述排水管道3包括排水段31和第二进水段32,所述排水段31上端连接积水区22,下端连接第二进水段32,所述第二进水段32连接静压釜本体1,所述排水段31与第一进水段23轴向一致,都为竖直向下。
28.以上实施方式中,静压釜工作结束后,第二阀门5开启时,积水区22的水从排水管道3流向静压釜本体1,由于排水段31为竖直方向,与第二进水段32存在夹角,且夹角为90度,在重力作用,使得排水更加容易,更加彻底,积水区22不容易残留水。
29.以上实施方式工作的具体原理:当静压釜开始工作前,先打开第一阀门4,关闭第二阀门5,通过进水管道2向里面进水,由于在进水管道2中段设有折弯部21,造成部分水滞留在折弯部21形成积水区22,静压釜开始工作时,产生大量的高温碱性蒸汽,反冲进入进水管道2,利用积水区22的水封作用,使第一阀门4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碱性蒸汽而发生锈蚀,当静压釜结束工作时,打开第二阀门5,把积水区22的水通过排水管道3排出流向静压釜本体1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解决了积水区22的排水问题,还防止进水管道2滋生细菌。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