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废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3267发布日期:2024-03-22 10:1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废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废油回收,尤其是涉及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废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然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称为报废汽车。

2、在对报废汽车拆解回收过程中,需要将报废汽车油箱中残存的废油进行回收再利用,以提高报废汽车拆解加工的附加值和能源的利用率。但在对油箱内的废油进行回收时,由于废油残留时间较长,导致油箱内的底部废油较为粘稠,进而导致废油从油箱底部的放油口的排出时间延长,降低废油回收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油箱废油的回收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废油回收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废油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废油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载物台、放置于载物台上的油箱本体以及位于油箱本体下方的回收罐体,所述载物台设置有供油箱本体放置的定位基框,油箱本体具有连通于内腔的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进油管以及放油管,放油管外露于定位基框的下方,油箱本体可拆卸连接有对放油管的管口进行封堵的放油螺塞,所述回收罐体上部设置有接油筒,所述载物台设置有对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进行注气作业的注气机构。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拆解后的油箱本体放置于载物台上,通过注气机构对油箱本体上的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进行注气作业,一方面,使得油箱本体内腔处于一个封闭环境,减少油箱本体内的汽油从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挥发至油箱本体外部的可能,一方面,通过对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注气,将残留于各个管路内汽油吹送到油箱本体内,减少汽油残留,提高汽油回收的彻底性,另一方面,对油箱本体通入一定量的气体,使黏着的废油先尽可能汇集到放油管口,然后打开放油螺塞,汽油从放油管排出通过接油筒进入回收罐体内,排油过程中,持续对邮箱本体内腔进行注气,提高废油的排出效率以及减少废油残留。

5、优选的,所述载物台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驱动载物台升降滑移的升降驱动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下降至较低位置处,工作人员将拆解后的油箱本体放置于载物台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上升,再将回收罐体移动至载物台下方,另外,再调节载物台的高度位置,使得油箱本体处于合适高度,减少油箱本体排油过程中废油与接油筒内壁发生溅射的可能。

7、优选的,所述注气机构包括注气总管、若干个连接于注气总管且分别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进油管的注气分管以及设置于载物台以对注气总管进行供气的注气泵。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气泵对注气总管和注气分管进行持续供气。

9、优选的,所述放油螺塞螺纹插设于放油管,放油螺塞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旋帽,旋帽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设置,所述接油筒转动连接于回收罐体顶壁,接油筒内设置有沿轴向滑移连接于接油筒的解锁块,所述解锁块的上端面开设有适配于旋帽以供旋帽插设的解锁槽,解锁块和接油筒周向联动设置,所述接油筒的内壁设置有常态下迫使解锁块上移的第一弹性件,解锁块外侧壁和接油筒内周壁之间具有连通于回收罐体内腔的流油通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拆解后的油箱本体放置于载物台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上升,再将回收罐体移动至载物台正下方,另外,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下降,使得油箱本体上的放油螺塞的旋帽插设于解锁块上的解锁槽内,接着工作人员通过旋动接油筒,带动解锁块一同转动,实现旋帽和放油螺塞一同转动回退,并且在放油螺塞朝远离放油管方向回退滑移过程中,带动解锁块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放油螺塞解锁完成后,通过注气机构对油箱本体内腔持续注气,使得油箱本体内持续增压,当油箱本体内的压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阈值时,使得油箱本体内的汽油推动放油螺塞、解锁块继续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使得放油螺塞和放油管完全脱离,油箱本体内的汽油通过放油管、流油通道流入回收罐体内,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完成对油螺塞解锁后并将放油螺塞取走过程中汽油流到人体手部的可能。

11、优选的,所述接油筒套设于放油管,所述接油筒的上端面抵接于油箱本体的下端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下降,使得油箱本体的下端面抵接于接油筒的上端面,且油箱本体上的放油螺塞的旋帽插设于解锁块上的解锁槽内,有效减少后续在排油过程中汽油挥发到外界的可能。

13、优选的,所述解锁块的外周壁同轴固定套设有密封环板,密封环板的外周壁抵接于接油筒的内周壁,所述接油筒的底壁固定穿设有连通于回收罐体内腔的流油管,流油管设置有多个且绕接油筒的轴线分布,流油管轴向平行于接油筒的轴向,所述密封环板固定穿设有沿轴向滑移插设于流油管的插管,插管内腔连通于流油管内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有流油管和插管,实现解锁块和接油筒的滑动式装配,且插管内腔连通于流油管内腔,使得插管和流油管内腔形成流油通道,油箱本体内的汽油依次通过放油管、插管和流油管流入回收罐体内。

15、优选的,所述流油管内周壁固定连接有常态下对其内腔进行封闭的密封片,密封片设置有多个且绕流油管的周向分布,密封片呈弹性设置,插管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时,插管的端部抵接于密封片从而迫使密封片发生弯曲形变,从而使得流油管和插管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油螺塞、解锁块回退滑移过程中,带动插管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插管的下端部抵接于密封片迫使密封片发生弯曲形变,使得流油管和插管连通,当放油结束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上升,使得油箱本体上的放油管与接油筒分离,第一弹性件迫使解锁块上移复位,从而带动插管上移,使得插管的下端位于密封片的上方,密封片弹性复位重新对流油管的内腔进行封闭,有效减少回收罐体内的汽油从流液通道挥发出外界的可能。

17、优选的,所述接油筒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端面沿竖向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内侧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滑移槽,安装块设置有滑移连接于滑移槽的限位块,解锁块的下端面凸出固定连接有插接块,插接块的侧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限位块滑移插设的限位槽,滑移槽内设置有常态下迫使限位块朝靠近限位槽方向滑移的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块的端部具有供插接块下端面抵接以迫使限位块内缩于滑移槽的导向面,所述接油筒设置有驱动限位块内缩于滑移槽的解锁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油螺塞解锁完成后,通过注气机构对油箱本体内腔快速注气,使得油箱本体内快速增压,使得油箱本体内的汽油推动放油螺塞、解锁块继续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回退,在解锁块继续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的过程中,插接块滑移插设于插接槽内,并且插接块的下端面抵接于限位块上的导向面使得限位块内缩于滑移槽,此时第二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当插接块滑移至限位槽和限位块位置相对应时,第二弹性件迫使限位块滑移插设于限位槽,对插接块进行滑移限位,此时放油螺塞和放油管完全脱离,无需再对油箱本体内腔进行注气,当汽油完全排放后,通过解锁件驱动限位块内缩于滑移槽,从而解除对插接块的滑移限制,第一弹性件迫使解锁块上移复位。

19、优选的,所述安装块开设有连通于滑移槽的解锁通道,解锁件为穿设于解锁通道的解锁绳,解锁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块,解锁绳的另一端穿设于接油筒侧壁,解锁绳固定连接有外置于接油筒的拉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油完全排放后,通过拉环拉动解锁绳,以驱动限位块内缩于滑移槽,从而解除对插接块的滑移限制,第一弹性件迫使解锁块上移复位。

21、优选的,所述接油筒的上端面环绕开设有密封槽,接油筒设置有内置于密封槽的密封囊体,所述安装块设置有内置于插接槽且位于滑移槽下方的调节囊体,密封囊体和调节囊体之间连接有气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下端面为弧面或者曲面的油箱本体,接油筒的上端面和油箱本体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在插接块滑移插设于插接槽的过程中,插接块对插接槽内的调节囊体进行挤压,从而将调节囊体内的气体通过气管驱赶至密封囊体,使得密封囊体发生膨胀,并抵紧于油箱本体下表面,提高接油筒和油箱本体之间的密封性,有效减少油箱本体在放油过程中汽油从接油筒和油箱本体之间的间隙挥发出外界的可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将拆解后的油箱本体放置于载物台上,通过注气机构对油箱本体上的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进行注气作业,一方面,使得油箱本体内腔处于一个封闭环境,减少油箱本体内的汽油从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挥发至油箱本体外部的可能,一方面,通过对加油管、排气管、回油管和进油管注气,将残留于各个管路内汽油吹送到油箱本体内,减少汽油残留,提高汽油回收的彻底性,另一方面,对油箱本体通入一定量的气体,使黏着的废油先尽可能汇集到放油管口,然后打开放油螺塞,汽油从放油管排出通过接油筒进入回收罐体内,排油过程中,持续对邮箱本体内腔进行注气,提高废油的排出效率以及减少废油残留;

25、2.油箱本体上的放油螺塞的旋帽插设于解锁块上的解锁槽内,接着工作人员通过旋动接油筒,带动解锁块一同转动,实现旋帽和放油螺塞一同转动回退,并且在放油螺塞朝远离放油管方向回退滑移过程中,带动解锁块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放油螺塞解锁完成后,通过注气机构对油箱本体内腔持续注气,使得油箱本体内持续增压,当油箱本体内的压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阈值时,使得油箱本体内的汽油推动放油螺塞、解锁块继续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使得放油螺塞和放油管完全脱离,油箱本体内的汽油通过放油管、流油通道流入回收罐体内,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完成对油螺塞解锁后并将放油螺塞取走过程中汽油流到人体手部的可能;

26、3.在放油螺塞、解锁块回退滑移过程中,带动插管朝靠近回收罐体方向滑移,插管的下端部抵接于密封片迫使密封片发生弯曲形变,使得流油管和插管连通,当放油结束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上升,使得油箱本体上的放油管与接油筒分离,第一弹性件迫使解锁块上移复位,从而带动插管上移,使得插管的下端位于密封片的上方,密封片弹性复位重新对流油管的内腔进行封闭,有效减少回收罐体内的汽油从流液通道挥发出外界的可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