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报警器的仪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252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报警器的仪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表,尤其是带报警器的机械式仪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般机械式仪表,只有指示测量数值的功能,从仪表的指示值可得知该机器的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汽车上的水温表、机油压力表的示数是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气压表、真空压力表的示数是司机在行车过程中了解该车刹车装置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像这些仪表必须时刻关注它的示数,而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目光大多都是注视着前方的道路,基本没时间去关注仪表上的示数。假如就在司机没有注意仪表上的示数时,因某些故障使机油压力表或气压表等示数已到极限位置,说明该车已出现故障不能再行驶下去,而司机却没有发现,再行驶下去后果会很严重。目前为了补充仪表上的不足之处,一般都采用感应塞提供报警信号,例如压力过低或过高报警感应塞和温度过低或过高报警感应塞,通过感应塞提供报警信号,使报警亮红灯或发出声音,以提醒忙碌的操作者。报警感应塞的原理大多数是利用弹簧的弹力、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制作而成的,它是在压力或者热量大小的作用下使弹簧变形到一定位置接通电源使报警器报警;再者就是在压力或者热量的变化时压敏电阻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也发生变化,电阻值的变化就可以使报警器报警。报警感应塞制作的工艺比较复杂,它还会因弹簧的弹力变化,电压的变化出现感应信号失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和成本低的带报警器的仪表。
本实用新型包括表盘、指针、输入信号的弹簧管、拉杆、扇形主动齿轮轴及其主游丝、从动齿轮轴及其副游丝、报警器及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主扇形主动齿轮的中间嵌有一段绝缘齿段。
所述的主游丝、扇形一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副游丝、报警器及其电源依序构成报警电回路。
上述结构的仪表,输入信号通过弹簧管,使弹簧管产生变形,其变形使端头发生位移,该位移通过拉杆带动扇形主动齿轮轴转动,与之啮合的从动轮轴也转动,固定在从动轮轴上的指针则在表盘上指示出相应的值,具有仪表的基本功能;报警电路依序由主游丝、扇形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副游丝、报警器和电源构成回路。扇形主动齿轮中的绝缘齿段在仪表正常工作范围内与从动齿轮啮合转动,在整个报警电路中,除绝缘齿段外,均为导体。在故在正常情况下,从动齿轮与绝缘齿段啮合运行,报警电路不通;当输入的信号使指针指到低于或高于正常工作范围时,从动齿轮与扇形主动齿轮的啮合范围超出了绝缘齿段,而与导体齿段啮合,报警器电路形成通路,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或有关人员的注意,避免发生事故。该仪表与现有的相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好,成本低,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仪表。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本节报警器的仪表是这样工作的当检测信号从弹簧管9的输入端输入,使弹簧管9产生变形位移,通过拉杆10拉动扇形主动齿轮7转动,与主动齿轮7啮合的从动齿轮4随之转动,指针2则指示表盘1上的刻度线3。当检测信号在正常范围时,扇形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4在绝缘齿段8啮合;当检测信号的测量值过低或过高时,扇形主动齿轮7与导体从动齿轮4的啮合超出了主动齿轮7中的绝缘段8,即主动与从动齿轮的导体部份相啮合,接通报警电路,使之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有关人员,防止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的目的。
上述的带报警器的仪表除用于测量值的指示与报警外,还可用于一定范围的气压、水压温度和热能等方面的控制,将报警器作为一个开关即可。不管用于控制什么物理量,或测量指示何物理数量,只要是采用了本结构的仪表,均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带报警器的仪表,它包括表盘(1)、指针(2)、输入信号的弹簧管(9)、拉杆(10)、扇形主动齿轮轴(8、12)及其主游丝(11)、从动齿轮轴(4、5)及其副游丝(6)、报警器(14)及其电源(13),其特征在于所主扇形主动齿轮(7)的中间嵌有一段绝缘齿段(8)。
2.根据根据要求1所述的带报警器的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游丝(11)、扇形主动齿轮(7)及轴(12)、从动齿轮(4)及轴(5)、副游丝(6)、报警器(14)及其电源(13)依序构成报警回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报警器的仪表,它包括表盘、指针、输入信号的弹簧管、拉杆、扇形主动齿轮轴及其主游丝、从动齿轮轴及其副游丝、报警器及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形主动齿轮的中间嵌有一段绝缘齿段。所述的主游丝、扇形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副游丝、报警器及其电源构成报警回路。当输入的信号使指针指到低于或高于正常工作范围时,从动齿轮与扇形主动齿轮的啮合范围超出了绝缘齿段,而与导体齿段啮合,报警器电路形成通路,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或有关人员的注意,避免发生事故。该仪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好,成本低,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仪表。
文档编号G01D21/00GK2503462SQ0125214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2日
发明者何永生 申请人:何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