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881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液位传感器,属于电子器件,通常用于自动控制领域,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应分为H01类。
目前,通常所使用的液位传感器工作不够稳定,尤其在作为水位传感器时,当船只摇晃时,往往会产生错误的控制信号,尤其是当传感器受到横向冲击时更容易发生错误的控制信号,另外公知的液位传感器的寿命都比较低,要经常更换,一方面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因为液位传感器的损坏而不能发出正确的信号,从而带来危险的后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工作稳定,寿命长的新式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不会产生错误的控制信号,可以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液位传感器有一个壳体(19),主要特点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壳体(19)内的下部附设一个浮筒(9),在所述浮筒(9)的上端面连接一个摇臂式顶杆(7),在所述顶杆(7)的正上端连接一个铁氧体永磁环(5),在永磁环(5)的上面连接一只压紧锁定镙丝(4),在压紧锁定镙丝(4)的上方设置一个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和一个磁感准开关(3),在所述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和磁感准开关(3)的上方左边设置引线(17),在所述浮筒(9)的上端和所述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之间设置一个导管(14),所述顶杆(7)贯通所述导管(14)。在所述导管(14)下端与浮筒(9)上方的壳体(19)的部位开有气孔(5),所述导管(14)是中空的,下端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和一个磁感准开关(3)是导体和半导体器件,所述电子开关(2)和一只准开关(3)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A、B两接线口,不分极向,D1、D2、D3、D4组成一个桥式整流器,当电压信号由A或B点输入,经D1或D3到Q1正极,进入预备状态,R1到Q1,b极作下偏流电阻,R2作上偏流电阻,串连K1到Q1,C极回路到D2或D4,组成一个磁感电子开关电路,当K1由磁感启动后,Q1上偏流接通,Q1进入饱和状态,Q1,E极和C极通路,当K1断开,Q1,b极上偏流断开,Q1进入截止状态,Q1,E极,C极回路关闭。(3)准开关是干簧二极管,K2引出两根线分别是C和D,上述的电子开关(2),准开关(3)共引出四支芯线,分别A、B、C、D,所引线由电缆(17)完成,电缆从壳体(19)的上端旁边引出,所述壳体(19)为中空的圆柱体,其上端旁边开有引线线孔(18),封闭面内电子开关(2),准开关(3)都是用环氧胶合体作填料,按(15)所示U形保护层进行胶合,顶面(1)是折边装饰帽及保护层,壳体中端(19)开有气孔(6),所述(19)壳体下端与网底总成(10)镙口连接(12),而(11)是传感器,垂直向内折边网体,所述浮筒(9)为中空封闭的圆柱体,所述摇臂式顶杆总成(7),垂直连接在浮筒(9)上端面的中心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法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图,说明附图是本发明的全剖图,从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详细结构。
(1)传感器装饰帽;(2)电子开关;(3)磁感准开关;(4)锁紧镙丝;(5)铁氧永磁环;(6)排气孔;(7)摇臂式顶杆;(8)顶杆销套;(9)浮筒;(10)底网总成;(11)底网;(12)底网总成连接镙口;(13)顶杆销固定套;(14)导管;(15)电子开关U型防漏保护壳;(16)防漏胶合填料;(17)传感器引线;(18)引线保护胶套及引线孔口;(19)壳体。
制造材料本传感器(1)装饰帽,(4)压紧镙丝,(7)摇臂式顶杆,(8)顶杆销;(9)浮筒,(10)底网总成,(13)顶杆销固定套,(14)导管,(15)电子开关U型保护壳,(19)传感器外壳,都是选用PVC或尼纶及所需原材料加热,模具,压注而成。
各部件设计原理(19)外壳是圆柱形两级导管式设计,上端内导管(14)供摇臂式顶杆(7)作垂直往复动作,下端外壳导管(19)供浮筒(9)作垂直往复运动,底网总成(10)底网(11)是防止物体跑进导管内,卡死浮筒而设,(12)是底网总成与壳体(19)下端连接镙口,是防止在长期使用积垢,清洗方便,而设(9)浮筒是一只浮式比重器,当液位升高,浮筒(9)随着升高,推动顶杆(7)垂直升高,当液位降低,浮筒(9)随着降低。而浮筒上面的连接器(8)连接顶杆下端,与顶杆销固定套(13)连接,顶杆(7)同时被拉下。而顶杆(7)上端与铁氧体永磁环(5)连接,由锁紧镙钉(4)压紧锁定,(3)准开关是由一只干簧二极管组成,两端引线C点和D点由(17)电缆引出,电子开关(2)是专门为继电器等较大电流作传感转换而设计的开关电路,本电路是由4只二极管,1只PNP型硅材料开关三极管,两只电阻,一个干簧二极管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图2所示)图中A点接D1、D2之间,B点接D3、D4之间,而D1、D2、D3、D4组成一个桥式整流器,当电压信号正向由A或B点输入,经D1或D3到Q1、E极、Q1进入预备状态,正向电压经R1到Q1、b极R2串连K1到Q1、C极、回路到D2或D4组成一个电子开关电路。当液位升高浮筒随着升高推动顶杆、磁环上升,K1启动,Q1进入饱和状态(导通)。当液位降低,磁力减弱,K1关闭,Q1、b极上偏流开路,Q1进入截止状态,回路自动关闭,形成一个无触点开关。
液位传感器试验结果及使用情况一、防水试验用两支传感器潜入1米水底浸泡一个月,取出测量其漏电情况,阻抗无穷大。
二、作寿命测试在额定24V电压启动通过电流100毫安约3秒往复一次触发试验,约共10万次无错控。
三、把液位传感器分别插进7厘米和16厘米液位作水平摇晃,摇晃角度100度,约5秒往复一次速度,各水平摇晃100次无错控。(该传潜感器正常启动10-11厘米)四、传感器作抗垂直波动冲击试验,而传感器正常启动液位约10-11厘米,在15厘米液位作2秒往复速度垂直试验,100次不启动。
五、用100支传感器安装到港澳渔民船只作仓底水自动抽水装置传感试用二年,性能良好无错控。
实践证明1、本液位传感器可排除船只摇晃引起的水的横向冲击,不会产生错误的信号。
2、寿命长,通断动作可超过10万次。
3、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图1是本液位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液位传感器的电路图。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有一个壳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壳体(19)内的下部附设一个浮筒(9),在所述浮筒(9)的上端面连接一支摇臂式顶杆(7),在所述顶杆(7),的顶端连接一只铁氧体永磁环(5),在永磁环(5)的上面设置一支压紧锁定镙钉(4),在锁定镙钉(4)上方设置一个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和一只准开关(3),在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和准开关(3)设置引线(17)。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是由D1、D2、D3、D4组成一个桥式整流器,当电压信号由A或B点输入经D1或D3整流输出一个正向电压,接PNP型三极管Q1、E极,而Q1、C极接整流回路,Q1、b极有两个分流电阻。R1分别接E极和b极,R2串接K1经Q1、C极回路到D2或D4,组成一个无触点磁感电子控制开关,而壳体(19)的下端连接一只镙口内折网体总成(10),形成闭合悬浮液体传感控制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9)上方和所述磁感复位开关(3),之间设置一个导管(14),所述顶杆(7)贯通所述导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4)和所述壳体(19)之间附设一个固定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浮筒(9)上方的壳体(19)的部位开有气孔(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4)是中空的、下端开口的圆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复位电子开关(2)是由D1、D2、D3、D4组成一个桥式整流器,当电压由A或B点输入经D1或D3整流出一个正向电压,接PNP型三极管Q1、E极,而Q1、C极回路到D2、D4,而Q1、b极有两只分流电阻,R1接Q1、E极连接b极,R2从b极串接K1经Q1、C极回路到D2或D4,组成一个无触点磁感电子控制开关,准开关(3)是由一点干簧二极管组成,引出口分别是C、D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材料是导体和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电阻、干簧管所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2)准开关(3)的引线(17)从壳体(19)的上端旁边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9)为中空的圆柱体,其上端面是开有引线孔的封闭面,其下端面正中部位开有气孔(6),所述中空的圆柱体的下端,附有一只镙口内折网体总成(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9)为中空封闭的圆柱体,所述摇臂式顶杆(7)垂直连接在浮筒(9)上端面的中心点,而连接器是由(8)顶杆销套(13)顶杆销固定套所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液位传感器,该液位传感器有一个壳体(19),主要特点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壳体(19)内的下部附设一个浮筒(9),浮筒顶面连接一个摇臂式顶杆(7),在顶杆(7)的顶端连接一铁氧体永磁环(5),在永磁环(5)的上面设置一支压紧锁定螺丝(4),在锁定螺钉(4)上方设置一个磁感电子开关(2)和一只准开关(3),在电子磁感开关(2)和准开关(3)设置引线(17),而壳体(19)垂直下端连接一只螺口内折网体总成(10)。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可排除船只在海上行驶摇晃引起水的横向冲击,不会产生错误的控制信号,寿命长,通断动作可超过10万次。
文档编号G01F23/30GK1570575SQ20031011668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6日
发明者林利 申请人:林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