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610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尤其适合土壤 剖面不同层次气体采集,属于试验仪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研究土壤 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减排措施,对于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质量,无疑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在田间定位测定气体逸出量,尤其是温室气体, 一直是土壊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人们对地表温室气体的排放 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土壤剖面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研究的报道很 少,这主要是受试验仪器的制约。目前,研究者采集土壤剖面不同层 次的气体时,通常需在采样区域挖一个土壤剖面,然后安装气体采集 探头。在这种情况下,气体采集探头周围的土层已经受到了很严重的 干扰,其实测值已不能准确地代表原始土层状态,给试验结果带来很 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美价廉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 器,克服现用的土壤气体采集装置的缺陷,提高试验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土壤剖面气体采集 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由保护套管和套管内设置的气体采集管构成, 保护套管下部管壁均布迸气孔,采集管上部设置有阀门,采集管下部 延伸至套管迸气孔对应位置储气腔内。
所述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所述的气体采集器套管由两段直管 插接构成,下方的直管管壁均布迸气孔。
所述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所述的采集器套管内设置有固定气 体采集管的胶塞。
所述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所述采集器套管上部设置有防尘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挖剖面埋设探头的气体采集方法相比,技术
进步效果表现在
1、 可以减少土壤气体采集过程中对土壤造成的破坏与干扰,进
一步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准确度和精密度;
2、 可以根据试验要求安置到不同土层深度,采集不同深度土层 气体,以便测定其气体浓度,从而探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气体分布特 征,估算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气体的浓度梯度及扩散速率。;
3、 当所研究土壤含水量较高,或暂吋处于饱和状态,仍可用这 种装置来采集土壤气体;
4、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省吋省力,适合多点同时观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集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门2、防尘帽3、套管4、气体采集管5、胶塞
6、套管 7、迸气孔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气体采集器结构实例,其主要技术构 思是将气体采集管4置于一个保护套管3 、 6之中,在套管6的下部 设置有迸气孔7形成一个储气腔,气体采集管上部设置有阀门1以隔 绝大气与剖面深层土壤气体交換。具体采样方法是
1、 在选取好的试验田,用土钻打一个略大于土壤剖面气体采集
器套管直径的孔,深度比试验欲测深度稍深2-3cm ;
2、 把采集器垂直置于孔内,使套管6位于采样深度,然后沿采 集器外壁与土壤剖面缝隙撒入少量粗砂,砂量以刚刚填满储气腔与土 壤间的缝隙为宜;
3、 把取出的原土和成泥浆,回填,使采集器套管壁和周围土壤 紧密相接,从而避免采样器外部和周围土壤缝隙中气体扩散到采样器 储气腔中;
4、 仪器安装好后,用60ml的气密性注射器抽取气体,采集器露 在地表的开口端由阀门1控制,采集的气体存入真空瓶或密封好注射 器,直接带回实验室用气相色谱仪分析。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的一种可实施 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结构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权利要求1、一种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由保护套管(3)和套管内设置的气体采集管(4)构成,保护套管下部管壁均布进气孔(7),采集管上部设置有阀门(1),采集管下部延伸至套管进气孔对应位置储气腔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气体采集器套管由两段直管(3、 6)插接构成,下方的直管(6) 管壁均布迸气孔(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采集器套管内设置有固定气体采集管的胶塞(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采集器套管上部设置有防尘帽(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由保护套管和套管内设置的气体采集管构成,保护套管下部管壁均布进气孔,采集管上部设置有阀门,采集管下部延伸至套管进气孔对应位置储气腔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可以减少土壤气体采集过程中对土壤造成的破坏与干扰,进一步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根据试验要求安置到不同土层深度,采集不同深度土层气体,从而估算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气体的浓度梯度及扩散速率;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省时省力,适合多点同时观测。
文档编号G01N1/22GK201004028SQ200720100519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日
发明者张玉铭, 华 明, 王玉英, 胡春胜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