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609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
二、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大量的大容量输变电系统投入建 设和使用之中。同时,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髙的要求,在发电、输电、 变电系统中必然要使用大量的操作、控制、检测、保护及通讯设备,这些设备必须釆用由 大容量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系统供电,以提髙运行的可靠性。然而,由于直流配电室在发、 配电场所中只有一个,并且位置相对固定,而采用直流系统供电的设备数量大且位置较为 分散,这就使得直流供电系统输电线路结构复杂、数量多、距离远。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 直流供电线路发生老化,线路对地绝缘下降,接地故障时常发生。当一点接地时,暂时不 影响这个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如果不迅速排除故障,当直流系统发生异极性第二 点接地时,将会严重影响直流供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有可能引起使用直流系统供电装置 误动和拒动;运行实践中发现,直流接地不仅会造成继电保护误动、拒动,甚至会造成采 用直流控制的设备误动、拒动,以至损坏设备,造成大面积停电、系统瓦解的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直流接地问题,不能仅从一个变电站、 一个电厂角度分析问题,要从整个电网 高度去考虑。因此,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对直流系统及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一些科研及制造厂家生产的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可 以自动判断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接地线路号、接地电阻值、故障时间;其选线原理主要分 为注入信号法和漏电流检测法。1、注入信号法是在直流系统中注入低频信号的选线方法。 其在每条出线上加装一交流电流互感器CT,正常时,穿过CT的直流电流和为0,不会引 起磁偏、磁饱和。当系统接地时,人为地向直流系统注入一低频信号,则该信号通过接地 点和母线构成一闭合回路。此时,由各CT来检测各支路的电流量,由此来确定接地线路。 这种选线方案必须在直流系统中注入低频信号,人为的给直流供电系统加入了不必要的交 流干扰信号,对直流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并且,随着微机保护的使用, 一些厂家人为地在电源与大地间接抗干扰电容,这就使得回路支路电容增大,而这种选线 方案无法去除电容电流的影响,使选线难度增大,选线准确率大大下降。由于采用传输模 拟信号的传感器,每一只传感器都必须单独的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给监测主机进行分析, 因此,传感器的接线、布线异常复杂,并且模拟信号的传输对电缆的要求较高,所以,信 号传输困难,其不适用于直流系统较为复杂的220KV及以上变电站,其适用范围较小,影 响直流系统供电质量。2、漏电流检测法现有的漏电流检测法是直接由模拟传感器选线 的方法。当直流系统无接地故障时,流过传感器的漏电流为O,传感器无信号输出;当直 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流过传感器的漏电流不再为零,传感器输出信号并送到监测主机 进行分析。由于传感器中的采样线圏采用无源线围,采样线围容易受到大电流和冲击电流 的影响而产生自身剩磁,严重影响传感器釆样零点位置和对小信号的采样精度,造成较大 的采样误差。由于传感器剩磁的影响,使得传感器输出信号零飘较为严重,调节零漂过程
需要人为干预,且解决起来较为复杂、繁瑣。由于传感器与主机之间釆用模拟信号传输, 其信号传输困难,传感器距主机的距离不能太远。且每一个传感器与主机之问都必须有一 条单独的电缆进行连接,接线复杂,布线难度较大。总之,传统漏电流检测法的选线精度 非常低,而且安装、接线、布线复杂,布线、调试较为困难,传感器零漂问题难以解决, 需要定期人工调零。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现用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消除剩磁影响,信号传 输不受任何干扰,选线快速、准确的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徹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 置,它包括内部设有采样电路、双重振荡电路、比较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数据处理电 路和RS485通讯电路的数字传感器和主机;数字传感器套穿在各路直流回路的正负出线 上,主机机箱后部为后板接线端子,机箱内部釆用插板式结构,有插件,分别是主板、输 入输出板和电源板,它们固定在机箱内的槽轨上,通过安装在机箱内的后板彼此连接,并 与后板接线端子连接;显示板固定在前面板上,并通过电缆与主板连接;主板上安装有有 两对独立的智能平衡桥系统的中央处理器CPU 、时钟电路、存储电路、上位机主分机通 信电路及显示电路;输入输出板上主要有母线电压采集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信号放大电 路、绝缘检测电路、产生土6V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母线电压采集电路由分压电路、反 向电路、放大电路、隔离电路和跟随电路组成;分压电路、放大电路都由相互连接的三部 分电路组成,第一部分分压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连接有反向电路,分压电路中电阻R33 一端接负母线输入电压DCl-,另一端与并联的电阻RB1和热敏电阻RT1的一端相连接, 并同时与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1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还同时连接反向电路的电阻R35 的一端,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1和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的电阻RB1和热敏电阻RT1 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34后接地,反向电路的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D的输入端 13脚,并同时通过电阻R36连接放大器U1D的输出端14脚,放大器U1D的输入端12脚 通过电阻R37接地,放大器U1D的输出端14脚连接放大电路的放大器U1C的输入端10 脚,放大器U1C的输入端9脚通过电阻R38接地,并同时通过电容C01连接放大器U1C 的输出端8脚,并同时连接隔离电路中光偶隔离器U3的15脚,放大器U1C的输出端8 脚连接光偶隔离器U3的1脚;第二部分电路分压电路中电阻R39 —端接正母线输入电压 DC1+F,另一端与并联的电阻RB2和热敏电阻RT2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与并联的稳压二 极管DZ〗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还同时连接放大电路的放大器U1A的输入端3脚,并联 的稳压二极管DZ2和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的电阻RB2和热敏电阻RT2的另一端串 连电阻R40后接地,放大器U1A的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41接地,并同时通过电容C02 连接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并同时连接隔离电路中光偶隔离器U3的11脚,放大器 U1A的输出端1脚连接光偶隔离器U3的6脚;第三部分电路分压电路中电阻R42 —端接 合母输入电压DCHM,另一端与并联的电阻RB3和热敏电阻RT3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与 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3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还同时连接放大电路的放大器U1B的输入 端5脚,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3和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的电阻RB3和热敏电阻RT3
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43后接地,放大器U1B的输入端6脚通过电阻R44接地,并同时通 过电容C03连接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连接隔离电路中光偶隔离器IM的5脚,放大 器U1B的输出端7脚连接光偶隔离器U4的1脚;隔离电路由两个光偶隔离器U3和U4组 成,光偶隔离器U3的6、 7脚互连,3、 4脚互连,8脚串联电阻IU6后接地,4脚串联电 阻R45后接地,12脚和6脚串联后接+12V, IO脚与"脚串联后接+5V, 9脚接跟随电路 中比较器U7B的5脚,13脚连接跟随电路中比较器U7A的3脚,光偶隔离器U4的2、 3 脚互连,4脚串联电阻R47后接地,8脚接+12V, 6脚接+5V, 5脚接跟随电路中比较器U7C 的10脚;跟随电路由三部分电路组成,第一部分电路的比较器U7A的3脚还通过电位器 W1和电阻R70接地,2脚连接输出端1脚,4脚接+5V , ll脚接地,输出端l脚输出采样 信号ADO-1到中央处理器CPU,第二部分电路的比较器U7B的5脚还通过电位器W2和电 阻R77接地,6脚连接输出端7脚,输出端7脚输出采样信号AD1-I到中央处理器CPU, 第三部分电路的比较器U7C的10脚还通过电位器W3和电阻R74接地,9脚连接输出端8 脚,输出端8脚输出采样信号AD4-I到中央处理器CPU。产生土6V电路中,电阻RE1 —端 接+12V,另一端接比较器UE的3端,同时连接电阻RE2的一端,电阻RE2的另一端接地, 比较器UE的4脚接地,三极管QE1、 QE2的集电极相连,并和比较器UE的6端相连,三 极管QE1、 QE2发射极相连,并输出6VGND,同时输出比较器UE的2端,三极管QE1的2 端接+12V, QE2的3端接地;电解电容El的正端接+12V,负端接6VGND;电解电容E2的 正端接6VGND,负端接地。
数字传感器内部设置的双重振荡电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比较电路由精密放大 器A2、电容、二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由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组成,双重振荡电路的电 容C4和电阻R1并联后, 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线圈L的一端,同时接比较电路中精密放大 器A2的2端,线围L的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同时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的另 一端接精密放大器A2的3端,电容C3和电阻R3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精密放大器 A2的3端,精密放大器A2的7端接电源VCC,并通过电解电容E2接地,精密放大器A2 的4端接电源VSS,并通过电容C6接地,精密放大器A2的6端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 R20的另一端顺接稳压二极管Z3、反接稳压二极管Z4后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还顺接 放大电路的二极管Dl, 二极管D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连接三极管Nl的基极,三极管Nl 的基极还逆接二极管D2后接地,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4接+5V电 源,同时集电极输出信号给传感器的单片机数据处理电路,传感器的单片机数据处理电路 通过处理,判断漏电流是否达到设定值,并把处理结果通过RS485通信设备传送给主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软件磁调制工作原理。软件自动跟踪传感器输出电流变化,进行及 时校正。采用有源传感器,传感器内设有双重振荡电路,对剩磁进行及时消磁,从而消除 剩磁影响。传感器与主机采用数字传输技术,不受任何干扰,保证选线快速、准确。当直 流系统出现接地时,主机内平衡电阻失去平衡,主机自动启动,开始巡检套穿在各路直流 回路的正负出线上的数字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当回路绝缘水平正常时,穿过传感器的 直流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1-+1+-0,即流过传感器的漏电流为零,此时振荡电路 以占空比为50%的固定频率振荡,此时传感器中的合成直流磁场为零,其输出也就为零;
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回路中出现合成直流电流,即流过传感器的漏电流不再为零, 这个漏电流将直接影响振荡过程的占空比,漏电流越大则对占空比的影响越大,单片机数 字处理电路通过采集这一振荡信号占空比的变化值,就可以计算出漏电流的大小,并通过 传感器内部的RS485通讯电路传送给主机进行处理。因此,主机通过巡回检测各回路数字 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为零,来判定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回路。本实用新型选线速度快、选线准 确率达100%。选线精度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且现场调试量很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直 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由于每个传感器有其独有的数字地址,并且RS485通讯总线以 并联节点方式工作,所以,可以根据RS485通讯芯片带载能力将许多传感器并联在一起连 接到监控主机。这样,传感器与监控主机之间的连接变得异常简单,并且RS485通讯距离 非常远,理论值可以达到1200M,所以传感器与主机之间的安装距离可以很远。监控主机 的输入、输出板上的母线电压采集电路釆用光偶隔离线性放大电路,隔绝高压信号异常对 低压电路的影响,保证运行可靠性。提供主分机通讯接口,方便主分机系统的搭建,并每 台监控机都可以设置成主机或者分机,应用灵活。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发电厂, 适用范围广,并可提供对DC220V、 DC100V、 DC48V、 DC24V直流系统绝缘的在线监测。传 感器连接简单只需使用5芯屏蔽电缆将传感器并联到监控主机即可,传输距离远。
四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入输出板上的母线电压采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入输出板上的产生土6V电路的电路原理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数字传感器的双重振荡电路、比较电路和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包括采样电路、双重振荡电路、比较电路、放大电路、单 片机数据处理电路和RS485邇讯电路的数字传感器和主机;主机机箱后部为接线端子和后 板接线端子,机箱内部采用插板式结构,有插件,分别是主板、输入输出板和电源板,它 们固定在机箱内的槽轨上,通过安装在机箱内的后板彼此连接,并与后板接线端子连接; 显示板固定在前面板上,并通过电缆与主板连接;主板上安装有中央处理器CPU 、时钟 电路、存储电路、上位机主分机通信电路及显示电路;输入输出板上主要有母线电压采集 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绝缘检测电路、产生土6V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
如图2所示的母线电压采集电路,其包括分压电路、反向电路、放大电路、隔离电路 和跟随电路。其中负母线输入电压DC1-在正常情况下是-110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33、 RB1、 RT1、 RM分压后,输入给放大器U1D的电压大概只有1点几伏电压,确保了后级AD 转换电压在^以内。热敏电阻RT1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髙时,电阻值下降, 这就保持了 R33、 RB1、 RT1、 R"构成的分压电路的分压穗定。DZ1稳压二极管使输入给 放大器U1D的最大电压钳位在-5V,电容C7是滤波电容,滤除干扰信号进入第一级放大器 U1D。第一级的放大器U1D通过电阻R35、 R36构成放大倍数为1的反向放大器,这样就把
输入负电压变成了正电压输出给第二级放大器U1C。 U1C通过负反馈使电路输出电压趋向 维持恒定,但反馈信号DC1-FK是通过光藕隔离后输出,光藕是慢速器件,在U1C刚上电 工作时,光藕并没有DC1-FK输出,所以加上电容COl,让COl来提供刚上电时的反馈信 号给U1C,避免发生自激振荡,使电路工作稳定。U1C输出信号通过光藕隔离后输出给下 级U7A,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通过光藕隔离后输出,并且驱动电源也不同, 一个是+5V, 另一个是+12V,这样就避免了干扰信号串入AD转换。比较器U7A构成电压跟随器,电压 跟随器的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这样就起到输入阻抗匹配,增加后级电路的带载能力。
正母线输入电压DC1+F在正常情况下是110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39、 RB2、 RT2、 R40 分压,输入给放大器U1A的电压大概只有1点几伏电压,确保了后级AD转换电压在5V 以内。热敏电阻RT2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沮,这就保持了R39、 RB2、 RT2、 R40构成的分 压电路的分压稳定。DZ2稳压二极管使输入给放大器U1A的最大电压钳位在5V,电容C8 是滤波电容,滤除干扰信号进入第一级放大器U1A, U1A通过负反馈使电路输出电压趋向 维持恒定,电容C02提供刚上电时的反馈信号给U1A,避免发生自激振荡,使电路工作稳 定。U1A输出信号通过光藕隔离后输出给下级U7B,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通过光藕隔离后 输出,并且驱动电源也不同, 一个是+5V,另一个是+12V,这样就避免了干扰信号串入AD 转换。U7B构成电压跟随器,起到输入阻抗匹配,增加后级电路的带载能力。
合母输入电压DC服在正常情况下为IIO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42、 RB3、 RT3和R43 分压,输入给放大器U1B的电压大概只有1点几伏电压,确保了后级AD转换电压在5V 以内。热敏电阻RT3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这就保持了R42、 RB3、 RT3、 R42构成的分 压电路的分压稳定。DZ3稳压二极管使输入给U1B的最大电压钳位在5V,电容C9是滤波 电容,滤除干扰信号进入第一级放大器U1B。 U1B通过负反馈使电路输出电压趋向维持恒 定,电容C03来提供刚上电时的反馈信号给U1B,避免发生自激振荡,使电路工作稳定。 U1B输出信号通过光藕隔离后输出给下级U7C,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通过光藕隔离后输出, 并且驱动电源也不同, 一个是+5V,另一个是+12V,这样就避免了干扰信号串入AD转换。 U7C构成电压比较器,起到输入阻抗匹配,增加后级电路的带载能力。
如图3所示的土W产生电路,由于第一级运算放大器采用土6V供电,而电源中并无 此电源输出,所以增加了 土6V产生电路。其原理是给+ 12V电源输出提供一个中性点地线。 两个三极管QE1、 QE2轮流导通为产生的土6V电路提供通流回路,电解电容E1、 E2储能 滤波提高供电质量。
如图4所示,电容(M和R1的两端并联,R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线圏L的一端, 同时接精密放大器A2的2端,L的另一端接R2的一端,同时接R20的一端,R2的另一端 接A2的3端,C3和R3的两端并联,R3的一端接地,另 一端接A2的3端,A2的7端接 VCC,并通过电容E2接地,滤除杂波,A2的4端接VSS,并通过电容C6接地滤波,A2的 6端接IU0的一端,R20的另一端通过Z3、 Z4后接地,同时接D1的一端,Dl的另一端接 R6, R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N1的基极,同时接D2的负端,D2的正端接N1的发射极,并接 地,Nl的集电极通过M接+5V,同时集电极输出信号给传感器上的CPU,传感器上的CPU 通过处理,判断漏电流是否达到设定值,CPU并把处理结果通过RS485通信传送给主机。
权利要求1、一种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它包括传感器和主机;传感器套穿在各路直流回路的正负出线上,主机机箱后部为后板接线端子,机箱内部采用插板式结构,有插件,分别是主板、输入输出板和电源板,它们固定在机箱内的槽轨上,通过安装在机箱内的后板彼此连接,并与后板接线端子连接;显示板固定在前面板上,并通过电缆与主板连接;主板上安装有中央处理器CPU、时钟电路、存储电路和显示电路;输入输出板上主要有母线电压采集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绝缘检测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其特征是传感器为内部设有采样电路、双重振荡电路、比较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数据处理电路和RS485通讯电路的数字传感器;中央处理器CPU内部有两对独立的智能平衡桥系统,主板上还安装有上位机主分机通信电路,输入输出板还有产生±6V电路;母线电压采集电路由分压电路、反向电路、放大电路、隔离电路和跟随电路组成;分压电路、放大电路都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电路组成,第一部分分压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连接有反向电路,分压电路中电阻R33一端接负母线输入电压DC1-,另一端与并联的电阻RB1和热敏电阻RT1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与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1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还同时连接反向电路的电阻R35的一端,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1和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的电阻RB1和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34后接地,反向电路的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D的输入端13脚,并同时通过电阻R36连接放大器U1D的输出端14脚,放大器U1D的输入端12脚通过电阻R37接地,放大器U1D的输出端14脚连接放大电路的放大器U1C的输入端10脚,放大器U1C的输入端9脚通过电阻R38接地,并同时通过电容C01连接放大器U1C的输出端8脚,并同时连接隔离电路中光偶隔离器U3的15脚,放大器U1C的输出端8脚连接光偶隔离器U3的1脚;第二部分电路分压电路中电阻R39一端接正母线输入电压DC1+F,另一端与并联的电阻RB2和热敏电阻RT2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与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2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还同时连接放大电路的放大器U1A的输入端3脚,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2和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的电阻RB2和热敏电阻RT2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40后接地,放大器U1A的输入端2脚通过电阻R41接地,并同时通过电容C02连接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并同时连接隔离电路中光偶隔离器U3的11脚,放大器U1A的输出端1脚连接光偶隔离器U3的6脚;第三部分电路分压电路中电阻R42一端接合母输入电压DCHM,另一端与并联的电阻RB3和热敏电阻RT3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与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3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还同时连接放大电路的放大器U1B的输入端5脚,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Z3和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的电阻RB3和热敏电阻RT3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43后接地,放大器U1B的输入端6脚通过电阻R44接地,并同时通过电容C03连接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连接隔离电路中光偶隔离器U4的5脚,放大器U1B的输出端7脚连接光偶隔离器U4的1脚;隔离电路由两个光偶隔离器U3和U4组成,光偶隔离器U3的6、7脚互连,3、4脚互连,8脚串联电阻R46后接地,4脚串联电阻R45后接地,12脚和6脚串联后接+12V,10脚与14脚串联后接+5V,9脚接跟随电路中比较器U7B的5脚,13脚连接跟随电路中比较器U7A的3脚,光偶隔离器U4的2、3脚互连,4脚串联电阻R47后接地,8脚接+12V,6脚接+5V,5脚接跟随电路中比较器U7C的10脚;跟随电路由三部分电路组成,第一部分电路的比较器U7A的3脚还通过电位器W1和电阻R70接地,2脚连接输出端1脚,4脚接+5V,11脚接地,输出端1脚输出采样信号AD0-I到中央处理器CPU,第二部分电路的比较器U7B的5脚还通过电位器W2和电阻R77接地,6脚连接输出端7脚,输出端7脚输出采样信号AD1-I到中央处理器CPU,第三部分电路的比较器U7C的10脚还通过电位器W3和电阻R74接地,9脚连接输出端8脚,输出端1脚输出采样信号AD4-I到中央处理器CPU。产生±6V电路中,电阻RE1一端接+12V,另一端接比较器UE的3端,同时连接电阻RE2的一端,电阻RE2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E的4脚接地,三极管QE1、QE2的集电极相连,并和比较器UE的6端相连,三极管QE1、QE2发射极相连,并输出6VGND,同时输出比较器UE的2端,三极管QE1的2端接+12V,QE2的3端接地;电解电容E1的正端接+12V,负端接6VGND;电解电容E2的正端接6VGND,负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数 字传感器内部设置的双重振荡电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比较电路由精密放大器 A2、电容、二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由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组成,双重振荡电路的电容 C4和电阻R1并联后, 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线围L的一端,同时接比较电路中精密放大 器A2的2端,线围L的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同时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的 另一端接精密放大器A2的3端,电容C3和电阻R3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精密放 大器A2的3端,精密放大器A2的7端接电源VCC,并通过电解电容E2接地,精密放 大器A2的4端接电源VSS,并通过电容C6接地,精密放大器A2的6端接电阻R20的 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顺接稳压二极管Z3、反接稳压二极管Z4后接地,电阻R20的 另一端还顺接放大电路的二极管D1, 二极管D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连接三极管N1的 基极,三极管Nl的基极还逆接二极管D2后接地,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 过电阻R4接+5V电源,同时集电极输出信号给传感器的单片机数据处理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机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装置,它包括内部设有采样电路、双重振荡电路、比较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数据处理电路和RS485通讯电路的数字传感器和主机;主机机箱内部主板、输入输出板和电源板,通过安装在机箱内的后板彼此连接,并与后板接线端子连接;主板上安装有有两对独立的智能平衡桥系统的中央处理器CPU、时钟电路、存储电路、上位机主分机通信电路及显示电路;输入输出板上主要有母线电压采集电路、产生±6V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能消除剩磁影响,信号传输不受任何干扰,接线、布线异常简单,传输信号远,选线快速、准确。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发电厂,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G01R19/145GK201000467SQ200720100390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9日
发明者崔奇智 申请人:保定博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