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2092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量装置,尤其是一种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称重传感器、负荷传感器在计量部门、机械、电子行业、冶金、国防及建筑行业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传感器生产和使用的迅速发展,要求计量部门对其进行全面、准确 的检测,并给出一致可靠的技术指标。为此,我国建立了各种力标准机。但随着0IMLR60《称 重传感器》推行以来,我国己对GB7551《称重传感器》进行了修改,现有的力标准机己不能 完全实现国际建议和新的国家标淮所需的检测功能。且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实现全自动检 领!l。为此在我国加入WTO之际,建立符合国际建议及国家标准要求的全自动传感器检测装置, 对于提高我国传感器的质量,与国际接轨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的生产的力标准机基本上都是单用的,要么是杠杆式力标准机、要么是静重式 力标准机,且基本上都没有配备高低温试验箱,即使配备了高低温试验箱也是后加的,不能 与机器的控制部分融为一体;另外,目前国内生产的杠杆式力标准机其准确度等级都是0.03 级,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的 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包括静 重力标准机和杠杆力标准机,静重力标准机和杠杆力标准机的上部通过杠杆连接,杠杆与杠 杆力标准机的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连接,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设于杠杆力标准机内的中横梁 上,杠杆与杠杆力标准机连接端设有配重调整装置;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与静重力标准机内 的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连接,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静重部分加力反 向架连接,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加力砝码系统连接。 所述的静重力标准机上部设有杠杆锁紧装置和杠杆与静重转换装置。 所述的杠杆锁紧装置为F型杆体,杠杆一端位于F型杆体的上部凹槽内。 所述的杠杆与静重转换装置包括电机、蜗轮蜗杆、丝杠,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与丝杠连接, 丝杠连接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
所述的加力砝码系统包括加力砝码和位于加力砝码下部的加载装置,静重力标准机内的 共设有上下两层前述的加力砝码系统。
所述的配重调整装置包括配重块、丝杠、手柄,配重块通过丝杠连接于杠杆一端,丝杠
上位于配重块的外部端设有手柄。
所述的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包括连杆、蜗轮蜗杆、电机,连杆一端连接杠杆,另一端 分别连接蜗轮蜗杆和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蜗轮蜗杆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电信号与控制装 置连接。
所述的杠杆和加力砝码处设有差动变压式位移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
线与控制装置的PLC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载装置和控制装置都是现有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国内生产的杠杆式力标准机其准确度等级都是0. 03级,本实用新型的准确度等级可
达到O.Ol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 一机多用,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该机的实现了一机多用,即静重部分相当于 一台静重式力标准机,杠杆部分相当于一台杠杆式力标准机,可以分别独立使用,扩大了力 标准机的测量范围。选择不同的操作程序,可分别对称重传感器、负荷传感器和标准测力仪 等进行检测,功能强大,测量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
(2) 准确度等级高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该机静重部分力值误差优于±0.005%, 杠杆部分力值误差优于±0.01%;力值重复性误差静重部分优于0. 003%,杠杆部分优于
0.003%。整机指标优于JJG734-2001《力标准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
(3) 砝码的加卸载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使得力级间加载时间符合R60的要求。调整 空间采用滚珠丝杠,保证了加载平面的平行度和加载的稳定性。
(4) 砝码位置的控制摒弃了传统的接触式开关,采用了非接触式的LVDT位移传感器和 PLC控制技术,保证了控制精度,增加可靠性和稳定性。
(5) 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称重传感器检定过程从力级加载到温度控制的全自动化。并 配有多种数据处理软件,可以按照R60《称重传感器》的要求对称重传感器进行全自动的型 式评价。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其中l.中横梁,2.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3.配重调整装置,4.杠杆,5.杠杆锁紧装置,6. 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7.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8.加力砝码,9.加载装置,IO.杠杆力标准机, 11.静重力标准机,12.手柄,13.连杆,1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中,静重力标准机11和杠杆力标准机10的上部通过杠杆4连接,杠杆4与杠杆力 标准机10的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2连接,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2设于杠杆力标准机10内的
中横梁1上,杠杆4与杠杆力标准机10连接端设有配重调整装置3;杠杆4另一端通过连杆
13与静重力标准机11内的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6连接,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6与静重
力标准机11内的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7连接,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7与静重力标准机11内
的加力砝码系统连接。
静重力标准机11上部设有杠杆锁紧装置5和杠杆与静重转换装置。 杠杆锁紧装置5为F型杆体,杠杆4 一端位于F型杆体的上部凹槽内。 杠杆与静重转换装置包括电机14、蜗轮蜗杆、丝杠,电机14通过蜗轮蜗杆与丝杠连接,
丝杠连接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7。
加力砝码系统包括加力砝码8和位于加力砝码8下部的加载装置9,静重力标准机11内
的共设有上下两层前述的加力砝码系统。
配重调整装置3包括配重块、丝杠、手柄,配重块通过丝杠连接于杠杆一端,丝杠上位
于配重块的外部端设有手柄12。
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6包括连杆、蜗轮蜗杆、电机14,连杆一端连接杠杆,另一端分
别连接蜗轮蜗杆和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7,蜗轮蜗杆与电机14连接,电机14通过电信号与
控制装置连接。
杠杆4和加力砝码8处设有差动变压式位移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线 与控制装置的PLC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为降低整机高度,砝码分为上下两层,其中第二层可以安装在地面以下。 为扩大整套系统的测量范围,将一套砝码成功的用于静重和杠杆两部分,当作为静重机使用 时,砝码产生的力将直接加在被检仪器上,这时的测量范围为1 50KN;当作为杠杆机使用 时,砝码产生的力经杠杆放大后再加在被检仪器上,这时的测量范围为10 50KN;这样可以 将该系统的测量范围可以1KN到500KN,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砝码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和手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当采用自动运行方式时,只要在计算机 上输入要加载的负荷,加载方式,系统将会自动将选择好所要加载的砝码种类及数量,并按 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加载,加载的同时将杠杆调整水平,加载完毕将自动停机;当采用手 动运行方式时,操作人员将根据计算机所检测的状态,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进行操作,所 加砝码的种类、数量和加载速度及杠杆水平调整也可以由操作人员自己决定,这样在一些要 求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灵活掌握,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权利要求1. 一种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包括静重力标准机和杠杆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静重力标准机和杠杆力标准机的上部通过杠杆连接,杠杆与杠杆力标准机的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连接,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设于杠杆力标准机内的中横梁上,杠杆与杠杆力标准机连接端设有配重调整装置;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连接,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连接,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加力砝码系统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重力标准机 上部设有杠杆锁紧装置和杠杆与静重转换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锁紧装置为F型杆体,杠杆一端位于F型杆体的上部凹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与静重转换装置包括电机、蜗轮蜗杆、丝杠,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与丝杠连接,丝杠连接静重部分加力 反向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力砝码系统 包括加力砝码和位于加力砝码下部的加载装置,静重力标准机内的共设有上下两层前述的加 力砝码系统。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调整装置 包括配重块、丝杠、手柄,配重块通过丝杠连接于杠杆一端,丝杠上位于配重块的外部端设 有手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重沐[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蠕变试验加载 控制装置包括连杆、蜗轮蜗杆、电机,连杆一端连接杠杆,另一端分别连接蜗轮蜗杆和静重 部分加力反向架,蜗轮蜗杆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电信号与控制装置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和加力砝 码处设有差动变压式位移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的PLC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包括静重力标准机和杠杆力标准机,静重力标准机和杠杆力标准机的上部通过杠杆连接,杠杆与杠杆力标准机的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连接,杠杆部分加力反向架设于杠杆力标准机内的中横梁上,杠杆与杠杆力标准机连接端设有配重调整装置;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连接,蠕变试验加载控制装置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连接,静重部分加力反向架与静重力标准机内的加力砝码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一机多用,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度等级高,性能稳定和数据处理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G01L25/00GK201203473SQ200820023508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日
发明者军 戴, 李万升, 李宇红, 谭少华, 赵玉成, 陈秋贤 申请人: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