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

文档序号:5883034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 丁烷基磺酸 内酯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磺丁基倍他环糊精(sulfobutyl ether- β -cyclodextrin, SBE- β -CD)是 20 世纪90年代由美国CyDex公司开发的β _环糊精衍生物,应用于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稳定 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释放速度、防止挥发性成分逸散、改善不良气味、减少刺 激性、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是β-CD与1,4-丁烷基磺酸内酯发生取代 反应的产物。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残留1,4-丁烷基磺酸内酯量的测定方法未见国内外文献报 道,因为其残留量非常低,为PPm级的浓度,而且很难从磺丁基倍他环糊精里面富集出来。 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将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的溶解和萃取出来,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浓缩和 富集,提高样品的进样浓度;再者,需要采用适当的分离手段将待测物与其他杂质分开;最 后,需要采用较为灵敏的检测器,使之能够在较低浓度和含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检测出来。现有技术中,气相色谱是检测低浓度和低含量物质的较好手段,气相色谱是对气 体物质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的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由于物质的性质不 同,其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 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 或溶解能力不同,虽然载气流速相同,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时间 的流动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 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根据出峰位置,确定组分的名称,根据峰面积确定浓度大小。但是,当被检测样品为固体中的微量物质时,含量且极低,不能够采用直接进样的 方式来进行样品检测。此时,样品的前处理(预处理)非常重要,对于本发明涉及的磺丁基倍 他环糊精中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来说,不解决样品的预处理问题,就无法对样品进 行进样检测。我们尝试了多种样品处理方法,以下前处理技术均无法达到检测目的
1)固液萃取:
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是强极性的一个化合物,而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是个非极性的化 合物,可以考虑采用非极性溶剂将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从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提取出来, 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实验者首先考虑了固液萃取,采用在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样品中加入苯、甲苯、氯 仿、二氯甲烷、乙醚、正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等进行样品中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 提取。以环己烷为例,取磺丁基倍他环糊精10g,加入环己烷20ml,超声提取lOmin,过 滤,滤渣加IOml环己烷提取,重复两遍,合并滤液,滤液挥去溶剂,定容至anl,进行气相色 谱分析。
3
对此固液萃取进行了加样回收率试验,不同溶剂的回收率结果如下
苯(32%)、甲苯(34%)、氯仿(46%)、二氯甲烷(43%)、乙醚(44%)、正己烷(38%)、环己烷 (37%)、乙酸乙酯(31%)、丙酮(33%)。回收率结果表明,固液萃取不能够完全将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的1,4_ 丁烷基磺 酸内酯提取出来。此外,采用此方法,固液分离操作非常困难,费时费力。2)样品顶空进样
取磺丁基倍他环糊精lg,放入顶空瓶,顶空瓶放入顶空进样器,升温至200 0C,温度平 衡一小时,取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对顶空进样法进行了加样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12%。回收率太低,表明顶空进样不能较好地对样品进行检测。寻找一种更好的检测方法,以实现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 测定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尚未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 法,该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毛细管分析柱为分离 手段,以FID检测器或质谱检测器为检测手段,来检测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的1,4- 丁烷基 磺酸内酯。1,4-丁烷基磺酸内酯是磺丁基倍他环糊精合成过程中残留原料,对产品中的 1,4-丁烷基磺酸内酯应当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 品质。且本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高、结果可靠的优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样品的前处理-1,将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样品用水溶解,配制成样品水溶液; ⑵.样品的前处理-2,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水溶液进行液液萃取,得到待测样品溶液;
(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将1,4_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用有机溶剂溶解,配制成对照 品溶液,所用有机溶剂与步骤⑵的有机溶剂相同;
(4).分别将待测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送入气相色谱仪,根据结果,计算得样品中1, 4-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含量。本发明有以下优化方案
1、步骤⑵样品的前处理-2的具体操作是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水溶液进行多次液液 萃取,合并萃取液,挥去部分有机溶剂,容量瓶定容至一定体积,加入适当浓度的内标溶液 得到待测样品溶液。2、步骤⑶对照品溶液的配制中待测对照品溶液中所加内标为苯甲醇、苯乙酮、水 杨酸甲酯或二乙基砜。3、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氯仿(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醚、正己烷、环己烷优 选氯仿和乙醚。不同溶剂的回收率结果如下
甲苯(95%)、氯仿(98%)、二氯甲烷(98%)、乙醚(99%)、正己烷(96%)、环己烷(97%)。4、所述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柱。
气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有不锈钢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由于本样品中1,4_ 丁 烷基磺酸内酯含量限度低,提取过程易引入较多杂质造成分离困难,故宜采用柱效高、分析 速度快的毛细管色谱柱。5、所述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者质谱检测器。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氮磷检测器、红外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综合考虑样品的具体情况、检测器的灵敏度等,较为 适合的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其中因为检测灵敏度的不同,质谱检测 器可以比FID的样品用量更少。FID检测器是典型的破坏性、质量型检测器,它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生成的火焰为 能源,当有机化合物进入以氢气和氧气燃烧的火焰,在高温下产生化学电离,电离产生比基 流高几个数量级的离子,在高压电场的定向作用下,形成离子流,微弱的离子流经过高阻放 大,成为与进入火焰的有机化合物量成正比的电信号,因此可以根据信号的大小对有机物 进行定量分析。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 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 ο本发明采用先将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样品配置成水溶液;再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水 溶液进行液液萃取的方式进行样品前处理,同时选择了适当的有机溶剂与检测仪器,克服 了现有技术检测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发明能够用来检测和控制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PPm 级含量的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且本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高、结果可靠的优点。


图1为实施例1的标准曲线;
图2为实施例1的样品溶液进样色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对照品色谱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标准曲线; 图5为实施例2样品溶液进样色谱图; 图6为实施例2对照品色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论述。实施例1,
仪器设备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岛津公司);色谱柱DB-5 (安捷伦公司),FID检测
ο1)样品的处理和配制
取磺丁基倍他环糊精10g,用20ml纯净水溶解,取IOml氯仿萃取,共三次,合并萃取 液,氮气吹干并复溶至anl,加入25mg/ml的苯甲醇溶液2μ 1为内标。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5精密称取1,4- 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并量取苯甲醇,用氯仿配成含1,4- 丁烷基磺酸 内酯对照品为50 μ g/ml且含苯甲醇25 μ g/ml的溶液。3)线性
取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20ml容量瓶中,加氯仿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摇勻,得约2. 5mg/ml溶液;分别精密吸取4μ IUOy 1,0. 1ml,0. 2ml,0. 3ml、 0. 4ml于IOml容量瓶中,加氯仿稀释;另取苯甲醇50 μ 1于2ml容量瓶中,用氯仿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摇勻,得约25mg/ml内标液,分别吸取此内标液10 μ 1于上述各IOml容量瓶中, 用氯仿稀释至刻度。分别精密量取各标准溶液2μ 1进入色谱仪,记录峰面积并回归标准曲 线。1,4-丁烷基磺酸内酯在1 μ g/ml 100 μ g/ml范围内显示良好的线性。4)样品检测
初始温度100°c ;初始时间3. OOmin ;以速率10°C /min升至150°C,保持5min,采集时 间13min。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1. O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0C0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 μ 1,记录峰面积,计算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含量。实施例2,
仪器设备气质联用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5975Β质 谱检测器,自动进样器,Agilent色谱工作站。色谱柱DB-17MS毛细管色谱柱(30mX0. 25mmX0. 25 μ m,美国安捷伦公司) 1)样品的处理和配制
取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样品2g,精密称定,加水20ml超声处理使溶解,加三氯甲烷萃取3 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层,氮气流吹至小体积,定量转移至2ml量瓶中,精密加入水杨 酸甲酯内标液20 μ 1,加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勻,即得供试品溶液。2)对照品的配制
精密称取1,4- 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并量取水杨酸甲酯,用氯仿配成含1,4- 丁烷基 磺酸内酯对照品为0. 5 μ g/ml且含水杨酸甲酯0. 5 μ g/ml的溶液。3)线性
取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10mg,精密称定,置IOO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 勻;精密量取上述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溶液2 ml,置于IOO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稀释至 刻度,摇勻,即得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贮备液O μ g/ml)。精密量取1,4-丁烷基磺 酸内酯对照品贮备液适量,分别置于IOml量瓶中,精密加入水杨酸甲酯内标液0. 1ml,加三 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勻,制备一系列含内标的1,4_ 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溶液。样品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中,测定,1,4- 丁烷基磺酸内酯峰面积(Ai )和内标物 的峰面积(As),求平均峰面积比值(Ai/As)。以平均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Y,以对照品浓度 (μ g/ml)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1,4- 丁烷基磺酸内酯浓度在0. 0256 1. 024 μ 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样品检测
进样口温度为250°C,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为80°C,保持3分 钟,以每分钟15°C升温至150°C,保持4分钟;进样量为1 μ L,载气为He (99. 999%);载气流 速1. Oml/min。将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记录峰面积,计算1,4-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含量。
实施例3,除将有机溶剂换成甲苯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除将有机溶剂换成二氯甲烷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除将有机溶剂换成乙醚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6,除将有机溶剂换成正己烷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除将有机溶剂换成环己烷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样品的前处理-1,将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样品用水溶解,配制成样品的水溶液;⑵.样品的前处理-2,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水溶液进行液液萃取,得到待测样品溶液;(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将1,4_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用有机溶剂溶解,配制成对照 品溶液,所用有机溶剂与步骤⑵的有机溶剂相同;(4).分别将待测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根据结果,计算得样品中1, 4- 丁烷基磺酸内酯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⑵样品的前处理-2的具体操作是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水溶液进行多次 液液萃取,合并萃取液,挥去有机溶剂,并定容至适当体积,加入适当浓度的内标溶液得到 待测样品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内标溶液为苯甲醇、苯乙酮、水杨酸甲酯或二乙基砜;所述步骤⑶的对照品 溶液中加有同样的内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正己烷或环己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或乙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柱。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者质谱检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为80 100°C,保持3 5分 钟,以每分钟10 15°C升温至150°C,保持4 5分钟。
全文摘要
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测定方法:⑴.样品的前处理-1,将磺丁基倍他环糊精样品用水溶解,配制成样品的水溶液;⑵.样品的前处理-2,采用有机溶剂对样品水溶液进行液液萃取,合并有机相萃取液,浓缩到适当体积,得到待测样品溶液;⑶.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将1,4-丁烷基磺酸内酯对照品用有机溶剂溶解,配制成对照品溶液,所用有机溶剂与步骤⑵的有机溶剂相同;⑷.分别将待测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根据结果,计算得样品中1,4-丁烷基磺酸内酯的含量。本检测方法灵敏、重现性高、结果可靠,可对磺丁基倍他环糊精中的1,4-丁烷基磺酸内酯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G01N30/02GK102128898SQ20101058130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孙晓东, 李莉, 王猛 申请人:海南和德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